香港抗疫进行时|80后女项目经理“转阴”第三天奔赴方舱医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转阴”后的第三天,林嘉欣接到了前往港珠澳口岸方舱医院任现场负责人的通知。倒计时12小时,林嘉欣的一系列工作完美诠释了“全心奋进每一天”的领潮精神。



当她拿到物业服务合同时,意味着留给她的进场时间,只有最后12小时。12小时后,她将协同带领150人的团队(全员645人)为305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满额1200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方舱医院是全新业态,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同行可以取经,没时间做项目前期调研和筹划,只有“服务范围”“占地面积”“工作内容”“人员配置”写在合约的几张纸上,林嘉欣有压力。

好在入职中海14年来,林嘉欣先后负责过住宅项目、深圳湾口岸、香港海关总部大楼、律政中心、终审法院等多种业态,具备丰富管理经验。临危受命,她回想起来多少次再难再累,也努力咬牙撑下来了。

在方航医院交付第一天,和林嘉欣同时入场的,还有150名物业服务人员。“想象一下,临时组建的150人,在一个荒芜的空地里面,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林嘉欣快速把人员分组,对每组人员做分类培训:进入疫区后标准的防疫和消杀流程,避免接触外皮的情况下如何穿戴防护衣和口罩;配合警署调查取证、配合医管局现场调研,记录问题并快速安排人手解决问题。


转眼间,第一批患者已经抵达。在患者入住前,林嘉欣安排保洁人员在每个房间做清洁消毒,配齐所有生活物品,包括基本家私、床上用品、台灯、冷气机、烟雾探测器、灭火筒等设施。患者进入房间后,马上派送餐食。所有工作扑面而来,对于林嘉欣和团队来说,都是第一次。

“没有标准化,没有对标,没有指引,我只是带着我14年的经验,拿着一个合同入场,没有人要求我做,但我们要先把自己的专业度拿出来,职业直觉告诉我应该这么去做。”林嘉欣说。

中海物业进驻港珠澳口岸方舱医院合影,一排左八为项目负责人林嘉欣。


她最牵挂的始终是同伴的防疫问题。在进场之前,林嘉欣对此做足了功课:按科学合理的顺序排班,员工在相对固定的区域里安排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在可活动区域内做隔板,降低因空气流动传播病毒的概率;反复提醒员工严格做好自身防护。


但是,现场还是出现了林嘉欣意想不到的情况。

港珠澳口岸方舱医院这样中小型的方舱医院,需要700左右工作人员进驻,考虑到安全因素,日常的工作沟通和培训,只能在户外日晒下进行。三月中旬的香港,日头很猛,一天下来汗流浃背,晒得头晕脑胀。公司迅速为员工批量购买帐篷,员工在休息和吃饭时间可以短暂歇凉。

图片上传中......

令林嘉欣感到欣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全新的、高风险项目,得到了特区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幸亏是中海物业接手了方舱医院,遇到的问题都能顺利得到解决”,这是与特区政府高度默契有效配合的结果。林嘉欣说,“自从中央援建香港第一个方舱医院以来,特区政府直接询问中海物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是对中海物业所做的服务工作的极大认可。”


回忆起染病治疗的那些天,林嘉欣最大的担心是害怕影响工作。“刚开始喉咙很痛、口干,难受得只能躺在床上,用手机跟前线同事联系工作。在香港物资全面紧缺的情况下,好在公司仍然有储存,外加自己有接种疫苗,借助疫苗的抵抗力,目前已经痊愈。现在常备连花清瘟颗粒,每天还会按时按量服药。”

作为香港本地人,林嘉欣非常感激祖国为香港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现在兴建的每一处设施,都能够帮助到很多香港家庭,如果有下一个项目,她会主动请缨,“要发挥香港人互助互勉的精神,香港才会变得更好”。

疫情之前,林嘉欣喜欢登山。

△ 狮子山是香港的地标,它象征着香港精神。(图系2018 TNC全球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作者Kwok Kui Andus Tse, 来自中国香港)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她想用《狮子山下》为香港祝福,感激祖国:“同处海角天边 携手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