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成这样,我开始有点兴奋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2喜欢:7

开始正文前,给大家分享一条有关我自己跟踪企业的最新公告。

前夜,伊泰B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伊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暨伊泰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伊泰集团香港于2024年1月22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B股股份。

增持金额近1000万美元,共计近666.5万股。占伊泰B总股本的0.23%。并且宣布

计划自2024年1月22日起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择机继续增持公司伊泰B的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 1.6 亿美元、不超过 3.2 亿美元。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本次增持计划的背景:

1、伊泰集团+伊泰香港在本次增持计划前,已拥有伊泰B合计19.12亿股,占总股本的65.27%;

2、本次增持是继去年私有化伊泰H后,与伊泰B相关的又一次关于资本运作的大动作;

3、注意了,本次增持计划只有金额,没有价格啊!!

我个人对本次大股东增持的观点是:

1、至少大股东认为目前伊泰B的股价是低估、至少是合理的;

因为这个行为可以理解为伊泰集团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其价值的认可。

说的直观一点:伊泰集团认为花2-3亿美金做一笔叫做“买入部分伊泰B股票”的投资是合算的,有利可图的。

2、不计买入成本。我个人偏向于集团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在认为目前伊泰B的股价严重低估的情况下而做出的决定。

最近的数据可以参考去年私有化伊泰H的价格嘛,就目前伊泰B1.55美元左右/股的价格来说,确实可以闭眼买入(当时伊泰H私有化的价格为17.5港币/股)。

我粗略的算了一下,以1.55美元/股计算,最多,伊泰集团可以增持3.2亿/1.55≈2.06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06/29.29≈7%。

即最多伊泰集团+伊泰香港可控股72.27%,也难怪伊泰B在公告中明确表明:

本次增持计划的实施不触及要约收购,

也不会导致公司股份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亦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控制权发生变更。

3、就目前的价格来说,伊泰B仍值得投资。

大致就这些想法了。

1、一片红火的外围股市

前天中午,看见朋友发了一张截图:嚯~咋一看确实吓一跳。

国内的漂亮50ETF溢价10%,“被迫”涨停[吐血]

原来这两天,道琼斯指数也接连的创了新高---首破38000点,恭喜太平洋那边的投资者们~

我真以为“也就这样了呢”[捂脸],结果晚上,好友又发了一张更加震撼的截图:

美日相关ETF一片红火,全部溢价在交易!~~[滴汗]

朋友们,要知道美日在2023年可是已经大涨过一轮了啊[吐血]

咱们这边呢?

2、失去理智的A、港双杀

踩踏、接着踩踏、继续踩踏...这就是2024年元旦以来这三四周A股和港股的真实现状。

有说市场因为跌的太久,跌的投资者失去信心了的;

有说国际环境对我们不利导致全球投资人对我们市场没有信心了的;

有说好巧不巧,券商之前开发了一款XQ产品,由于连续下跌,触发“敲入”,导致很多仓位被暴露,被做空者绞杀,导致连续“恶性下跌的”。

关于XQ产品,我知道还是有一部分朋友有兴趣知道其到底是个什么规则的,这里我简单粗暴的解释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了解

它是这样一个游戏:

我是买家,现在卖家跟我说,产品A能涨到4.12元/份,你买100块钱的该产品,它只要能涨到4.12,我就付你15%的利息(记住,这只是年化而已)。

现在公司A的价格是4元/份,卖家同时又规定:万一跌到了3.2元/份,你买家得以4元的价格全部吃进,吃进100/4=25份。

现在产品A的价格真的到了3.2元/份,于是卖家把手里的25份产品全都给了你(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此时,卖家赚100-25*3.2=20元,这是差价的部分。

而当初卖家手里的产品A成本是多少呢?很可能只有2元/份,于是卖家含泪共赚(3.2-2)*25+20=50元。

跟其对赌的买家已经造成(4-3.2)*25=20元的损失了,这还没用杠杆。

向上,若真的到了4.12元(4*103%的涨幅),这笔交易卖家付买家15%的年化利息,

还没结束哦!买卖双方顺延继续开一个以4.12元为基数,按上述规则运行的交易单---啥叫雪球产品嘛,就是让你不停的“滚”呀!

可能以一年为期限,除非产品A一直涨,那么双赢:卖家花很少的钱甩掉了下跌可能存在的风险,买家拿走利息,结束。

但万一产品A下跌了,下跌到了一定程度(比如20%),对不起,卖家一样赢,买家承担所有风险

而一旦确认这笔风险由买家承担,即必须亏损接受产品(他们叫做敲入),那么其仓位便被迫暴露在了市场中---此时你若加了杠杆,可想而知,做空的人会像鲨鱼嗅到鲜血一样

扑面而来,赌你没钱补仓,逼你平仓、爆仓!

这就是这款XQ产品的原理。

注意:上述产品与雪球投资APP无关!!!是两个东西。

港股那边呢?倒是没有那个“雪球”作怪,但是恒生指数也是一股脑儿的在不断探底,前天最低已经到了14794.16点---话说恒生已经连跌第五年了[哭泣]

人类啊,你们真的知道你们在干些什么吗?

3、我对此时市场感到兴奋的底层逻辑

马克思曾经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马克思的阐述以资本积累为背景,这个原理又何尝不适合证券市场呢?

但凡知道研究企业基本原理,知道翻阅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朋友,相信都不难看出,

现在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港股的上市公司,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呢?

好多公司,如果你现在购买它的股票,你会发现,相当于你花2元钱买了一个盲盒,打开一看:里面有5元钱的现金,一张2元钱的应付账单

也就是说,你每花两元钱,净赚一元钱现金。公司如果不破产,继续经营下去了,那么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就全是白送的,公司的地产、设备、还有好多的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等,也都是白送的... ....

是的,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对公司的估值精不精确的问题了,大量的上市企业已经一眼可算穿的便宜了。

我发现很多朋友在纠结于“这次不一样”,那咱们就盘盘概率嘛!

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比如私有制被消灭了、发生战争了等。

我不认为我持有大量股票的结局与“猜对了结果”的人,有什么区别啊?大家都是重新来过。

但是,如果结局不是归零呢?我继续拥有财富,我的财富将不断翻滚,就像一颗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而“观望”的人呢?“悲观”的人呢?“愤怒和失望”的人们呢?

他们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保持现状。

对了,我赢;错了,打平。这就是现在的两种概率出现的结果。

还没完呢。

千万不要低估各路资本(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的嗅觉,这个世界就没有无法交易的资产,只有合不合适的价格。

当资本反应过来:有一个地方的资产可以让他们“爆赚”的时候,我不信他们不会闻风而来[狗头]

什么?风险?你认为对他们来说是不可以克服的吗[斜眼]

我不信。

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我压注被低估的资产,无视外部环境的无常

我愿意赌那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国运昌盛,而愿意承受那万分之一的归零。

所以,你说我遇到现在一片狼藉的市场,会不会兴奋?

贪婪的人呐,我已打开钱袋,等着你们,等着“唯利是图”的资本变成一枚枚的金币,蜂拥掉进我的口袋!

我知道,待那市价公平反应资产盈利之时,就是我叮铃铛听到金币碰撞的声音之日。

于是我选择不和自己内耗,在此安安静静的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赞成]

与诸君共勉[火箭]@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投资炼金季

全部讨论

这是我最近几周内看过最理性且说理直白的文章。好多人,包括一些自诩为价值投资的人,要么悲观,要么崩溃,绝大部分人还是被暴涨暴跌的价格裹挟,只有极少数人的真正关心价值。现在才想着要投国外资产的,原因真的是他们说的多元分散吗?可能大部分还是用多元化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吧。投资确实是简单而不容易的事。

交易拥挤度透支的很厉害,当要买的人基本都进去了,那就是大鳄要开始割韭菜的时候

01-25 00:31

难道观霖兄现在钱袋子里面还有无限子弹可打?怎么有点点不相信呢?哈哈,我猜你90%+的子弹早已经扫射出去

01-24 16:45

『 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依然会嘲讽那些在股价回调时持股的人——比如此刻。
那些现在持有现金或债券的人啊,你们可知道不投资股票错过的财富有多大。
股市情绪转换之快,是很难想象的。 』

01-24 19:17

国运强不等于股市赚钱,恰恰相反,股市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目的不是让投资者来挣钱的,股市创办初衷就不对。

01-25 10:38

有理

01-25 07:52

港股确实遍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