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知识 | 金融诈骗套路多,小心别买到假基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如果有知名经济学家、基金经理和你视频面对面交流,推荐你买某只产品,你是否会很容易就相信这些名人?

小心!有时候眼见的不一定都是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诈骗的方式越来越五花八门。

此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就曾发布公告称,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广大公众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金融诈骗套路多

AI合成骗局: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看到对方的脸更容易让人放下警惕,但骗子也正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在视频通话、直播中再利用AI换脸,假冒知名经济学家、基金经理,获取投资者信任,骗取投资者钱财,这样的骗局往往成功率都非常高。

精准投放:在进行金融诈骗时,除了漫无目的撒网之外,诈骗团伙还会利用AI等技术来筛选来锁定特定对象,根据非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现在已经超过50种,其中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客服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金融诈骗类型。

“李鬼”式APP:不久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就有这么一起案例,一位投资者到网友推荐的所谓基金公司APP买了20万元理财产品,可到期之后一分钱也没拿到,最后发现,这位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网站并非这家基金公司官方运营的正牌APP。

不法分子通常都会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接触投资者,利用红包、独家购买渠道等噱头吸引投资者下载假冒APP。这些“李鬼”式APP看起来与正版非常相似,在APP中通常都会有一些高收益的虚假金融产品来引诱投资者上钩。

如何避开金融诈骗

在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诈骗的套路层出不穷,但想要避开诈骗也并非难事。总结来说所有的骗局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利益,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对等的,如果有一款产品说它收益高、风险低还能随时赎回,那十有八九是骗局了。

在这给大家几个建议,擦亮双眼,警惕金融诈骗:

未知链接不点击: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链接及二维码,投资者应当在公司官方渠道和各大官方应用市场下载APP;

陌生来电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微信等,投资者可以在基金公司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寻找联系方式。

个人信息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金融账户信息等。

转账汇款多核实: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切勿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在汇款转账前要向对方再三核实。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和本金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前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