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3次变卖中日合资药企股权,这家地方国资药企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撰文| 润屿

编辑| Kathy

70年老药企,三度卖掉所持中日合资药企股份,为什么?

近日,力生制药宣布拟按照不低于1.2亿元的底价,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田边)24.6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有天津田边股权。

天津田边是由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与力生制药合资建立的一家现代化制药企业,成立于1993年,初始注册资本为600万美元,日本田边三菱与力生制药双方出资的比例均为50%。后来在1999年和2013年,天津田边完成了两轮增资,股权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截至本次转让报告的评估基准日(2023年11月30日),天津田边的股权结构为:力生制药持股24.65%,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持股比例为75.35%。

有意思的是,2023年,日本田边三菱拟作价3.68亿元出让所持天津田边75.35%的股权,而力生制药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不久之后,天津田边75.35%的股权正式由远大医药接手。

根据当时的股权收购协议信息,远大医药在相关条件满足后以约4亿港元(约3.68亿元人民币)收购天津田边75.35%的股权。此笔收购,是远大医药集团在心脑血管急救板块的一次重大产业布局。

回到天津田边主营业务上来。天津田边是日本田边三菱在中国的核心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胃肠道等慢性疾病领域高质量原研药的生产与销售。日本田边三菱提供原料药及部分制剂产品,天津田边在当地进行生产、分包装和销售。其中,较知名产品合心爽、合贝爽胶囊由天津田边生产制剂、包装、销售,合贝爽注射液、诺保思泰、泰里安由日方企业生产制剂,天津田边分包装后进行销售。截至评估基准日,天津田边整体产能达3亿片/年,包含压片及包装。

不过,作为日本田边三菱早期在中国的重要落子,天津田边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平平。2023年,天津田边营收为3.82亿元,净利润为4355万元。今年Q1,天津田边营收为9310万元,净利为1514万元,资产总计3.85亿元。

对应地,力生制药拟卖掉天津田边股权,是综合考量天津田边生产经营现状及其现有产品品种所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之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此次出售,力生制药自2010年以来已经三度卖掉了日本药企合资股份。

2010年11月,天津力生与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日本武田)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力生制药持有的天津武田25%的股权转让给日本武田,转让价格为1.2亿元人民币。

天津武田是由力生制药和日本武田双方共同组建于1994年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920万美元,力生制药占注册资本的25%,日本武田占注册资本的75%。

这一笔股权转让原因,也是在合资公司业绩不佳、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及时为了减少亏损。

根据当时的公告,天津武田连续三年面临亏损,且亏损额持续增加,直接影响到了力生制药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力生制药长期股权投资已缩水近60%。

相似的情形,也在2019年出现。

2019年5月,力生制药发布公告,称拟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天津新内田(由力生制药与日本内田和汉药株式会社于1995年出资建立)30%的股权,挂牌底价为1018.07万元。完成后,力生制药不再持有天津新内田股权。

力生制药表示,未来发展将主要集中于化药制剂领域,而参股公司天津新内田主营业务为中药初加工,其发展与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不相契合,且近两年,该公司经营业绩亏损情况未得到根本扭转,因此公司拟将持有的天津新内田30%股权挂牌转让,以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符合公司的战略部署和实际经营发展需要。

综合来看,天津力生制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与日本药企合资创立的三家公司,目前已被力生制药悉数“放弃”。

天津力生制药始建于1951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制,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天津国资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官网信息显示,力生制药现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中央药业,参股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化制药)。除了天津田边之外,力生制药目前还拥有其他三家参股公司:天津医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天津乐敦中药有限公司和天津医药集团营销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围绕核心主业打造原料制剂一体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力生制药为缓控释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基地、中央药业为软胶囊及中药产品生产基地、生化制药为无菌制剂生产基地、昆仑制药为原料药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

力生制药聚焦老慢病治疗领域开展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抗生素类等15大类244个品规,主要产品有寿比山吲达帕胺片、三鱼正痛片、希福尼头孢地尼分散片、友好麻仁软胶囊、津威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等。

从长期来看,力生制药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和现金流情况较好,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也较为良好,然而,近年来其业绩表现颇不稳定,2015年至2019年增收不增利,2020年以来似乎又处于增利不增收的状态。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力生制药营收为11.53亿元,同比增幅不到1%;对应净利润激增286.54%,达3.62亿元。

除此之外,力生制药长期被市场诟病重营销、轻研发,且研发能力较为薄弱。

力生制药在推进高端仿制药、创新药和合成生物学的布局,但目前尚无明显进展。2020年,力生制药宣布终止23价肺炎疫苗研发,公司表示项目原预期结果难以达成。但据了解,该项目从2010年开始投资,距2020年停止,已经持续长达10年时间。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3亿元、7669.99万元、1.04亿元、1.06亿元和1.06亿元,累计投入研发约5.2亿元;同期,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92亿元、4.24亿元、3.63亿元、3.36亿元和3.19亿元,累计销售费用约为21亿元。两者对比,落差明显。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