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管线、提速研发,拜耳处方药创新的下一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过去一年对德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巨头拜耳而言是挑战。

在3月5日公布2023年财报的同时,拜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提出,他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解决拜耳目前正面临的四大挑战:处方药产品线不足、诉讼、高债务水平和官僚主义。

处方药研发管线的布局已经明确列入了拜耳四大挑战之一,如何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拜耳处方药业务策略的一部分。

3月21日,在拜耳处方药2024年全球媒体日上,拜耳介绍,该公司在2023年推进研发管线,提交了八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此外,四个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药物预计在2024年底前进入II期临床试验。

“我们在提升研发管线价值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表明调整后的研发策略正在发挥作用。” 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总裁Stefan Oelrich表示。

一款新药从着手研发到获批上市,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分子发现、工艺开发、生产放大、动物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上市申报等重重关卡。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却不足10%已是共识。

相较于生物技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如拜耳这样的MNC,具有更强的抵抗研发失败风险的能力,对研发资源进行再分配也更果决。当“处方药研发管线的布局”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增加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加强平台公司的贡献、寻找有吸引力的新合作伙伴或交易都将是处方药业务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拜耳下一步的创新研发将聚焦哪些领域?中国作为拜耳重要的市场,又会为中国患者带来哪些获益?在助力中国创新方面,拜耳还有哪些布局?

01

拜耳未来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虽然在去年经历了一些研发“水逆”,但拜耳处方药仍然拥有较为健康的早期研发管线。在此次2024年全球媒体日上,拜耳强调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四个核心治疗领域: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神经学和罕见病。

众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领域中,抗肿瘤药物市场是全球药企的必争之地。拜耳目前的研发管线中,近三分之一的新分子实体都聚焦在了肿瘤领域,并涵盖了临床开发的所有阶段。

想要在肿瘤赛道占据并扩大领先地位,仅仅有雄心壮志是不够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诺倍戈正是未来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拜耳正在力争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领先者。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诺倍戈有可能成为早期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标准疗法。虽然距诺倍戈第一个适应证推出仅五年,但拜耳表示,它有望在今年达到重磅药物的地位。

除了前列腺癌领域,拜耳还在持续投资有潜力能解决其他未满足需求的癌症治疗领域,包括靶向放射性药物(特别是靶向α疗法)、下一代免疫肿瘤学(包括肿瘤细胞疗法),以及精准分子肿瘤学疗法。例如,2月,拜耳宣布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旗下BAY 2927088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用于治疗携带HER2(ERBB2)激活突变的、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3 月,拜耳和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宣布达成合作,为拜耳不断增长的精准肿瘤学产品组合共同开发下一代基于测序的伴随诊断检测方法。

在肿瘤领域的强势布局之外,拜耳也明确提出,心血管、神经及罕见病、免疫学同样是公司未来持续聚焦的重点领域。

心血管是拜耳的传统优势领域,未来拜耳还将继续延续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优势。拜耳表示,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中短期业务增长将主要由first-in-class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商品名:可申达)驱动。可申达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并且正在将其扩展到其他适应证。自上市以来,该产品已成为美国心血管领域最具活力的药物之一,随着非奈利酮在其他地区纳入医保和指南,将进一步提供业绩增长动力。

此外,非奈利酮的研究计划FINEOVATE正在进行,随着该研究在未来四年内产生更多数据,拜耳将进一步证实可申达的巨大潜力。拜耳此前预计,非奈利酮的销售额最高可能超过30亿欧元。

在更多的潜力品种的研发上,新型口服抗凝FXIa抑制剂asundexian被视作下一代重磅抗凝药物,拜耳此前曾预计,该药物最终年销售额将超过50亿美元。可以说,asundexian被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但针对房颤的III期试验OCEANIC-AF去年11月中止。不过,据媒体日上的消息,asundexian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OCEANIC III期试验进展迅速。

3月初,拜耳获得了acoramidis在欧洲的独家商业化权益。Acoramidis是一种口服、强效、高选择性小分子转甲状腺素蛋白稳定剂,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 CM)。在一项III期临床研究中,acoramidis达到所有临床终点。其上市许可申请已提交欧洲药品管理局。

同时,突破性、颠覆性的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例如细胞和基因疗法。也因此,近年来,拜耳在全球大力投资生物医药的突破性创新,尤其是在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通过基因治疗平台AskBio和细胞治疗平台BlueRock,拜耳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拥有七个研发项目,适应症包括帕金森病、庞贝病、充血性心衰、亨廷顿氏舞蹈病、多系统萎缩、眼科疾病等。

在新产品开疆拓土的同时,拜耳也没有放弃对成熟产品潜力的进一步挖掘,比如老牌当家产品艾力雅(阿柏西普)。自2011年底获批上市,艾力雅的销售额一直高速增长,在2022年仍以96.47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全球处方药销售第十名,面对专利到期与生物类似药的挑战,拜耳和再生元已开发阿柏西普的高剂量版本(8mg),并已在欧盟、美国和中国提交其上市申请。

在拜耳转型的过程中,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式在早期开发产品组合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Bill Anderson所言,拜耳处方药依然拥有较为健康的早期研发管线,多款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02

持续向中国引入创新药物

进入中国140多年以来,将高质量的产品尽快带给中国的患者是拜耳始终的追求,凭借着将拜瑞妥、拜新同、拜唐苹和拜阿司匹灵等领先产品带到中国,拜耳已在十余年间奠定了其在中国市场领先的处方药企业的地位。

据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介绍,在过去的五年里,拜耳在中国累计获得了近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证的批准。据了解,其中14项取得了突破创新获得优先审评审批认定,包括诺倍戈、可申达、唯可同等新产品已率先在中国市场上市。创新产品的获批速度也从过去的滞后欧美市场3-5年缩短到如今的几乎同步获批上市。

从2024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来看,在最新一次的医保谈判中,拜耳的多款创新产品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前列腺癌领域的创新治疗药物诺倍戈成功续约的同时,新适应证也顺利准入。2021年,诺倍戈获批用于治疗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患者,在同年通过谈判准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3月,诺倍戈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成年患者的新适应证在国内获批,并于此次成功新增准入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拜耳表示,诺倍戈全适应证准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多更广泛疾病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从诺倍戈这一创新产品中获益。

全球首个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药物华堂宁进入医保的消息也一度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拜耳在2020年8月与华领医药达成关于华堂宁的战略合作。从双方的合作来看,一方面,拜耳在中国糖尿病管理领域具有深厚优势,另一方面,华领在糖尿病领域具有研发专长。

在传统优势的心血管领域,唯可同也传来好消息。唯可同是首个获批用于心衰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慢性心衰治疗的全新机制药物唯可同(维立西呱片)也成功准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国慢性心衰患者治疗负担将显著降低。唯可同作为临床急需药品以优先审评获批上市后,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拜耳始终强调中国一直是拜耳重要的市场,未来依然是拜耳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和业务重点。Stefan Oelrich近日表示,拜耳正在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既得益于创新能力,也得益于我们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和市场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打开了新的创新和增长空间,让新药更快上市、患者更快获益。拜耳的产品也受益于此,比如诺倍戈、可申达、唯可同、艾力雅。

03

拓展更广泛、多元的合作生态圈

通过外部渠道加速创新是拜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拜耳正在全球最具创新性的热点地区开展对外合作,已为生物技术收购投资超过70亿美元,并管理着60个战略和不断发展的联盟。

对于拜耳来说,实现可持续、长期增长战略的前两个关键因素来自于更新产品组合和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而第三个促进销售增长的要素则是来自于拜耳收购的平台公司,如BlueRock、AskBio、Vividion……值得注意的是,拜耳与转型生物技术公司之间更注重合作而非整合,通过保持运作模式的独立性加速药物开发过程。

BlueRock是干细胞疗法的先驱,正在开发用于治疗神经、免疫、心血管和眼科疾病患者的创新疗法。其最先进的项目BRT-DA01将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并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入组。

在基因治疗方面,AskBio正在运营行业领先的腺相关病毒(AAV)治疗平台。AskBio一直在推动拜耳在一系列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适应症中开发研究性新型基因疗法。今年1月,Askbio宣布,AB-1005基因疗法研究达主要终点。AB-1005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性疗法。

凭借Vividion及其行业领先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拜耳进行了重大投资,以扩大其小分子药物发现能力和精准治疗管线。

依托于行业领先的科学创新,这些公司已成功让拜耳的产品线更多元、更强大。这种独立合作的模式也持续吸引外部创新者,进而为拜耳的提供更多突破性创新管线。

除了在全球舞台寻找合作机会,拜耳也持续在中国寻找新机遇。今年1月,拜耳出资以3500万美元对箕星药业进行股权投资,拜耳和箕星将成立联合产品组合战略委员会,同时周晓兰也以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身份加入了箕星董事会。对于这次合作,拜耳表示,将充分发挥拜耳在心血管及眼科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拜耳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与强大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更多潜在业务发展机会。

与箕星药业的合作是拜耳着眼于未满足需求的医疗领域、扩展全球合作网络、强化拜耳在中国本地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医药创新力量的快速崛起,拜耳也正在拓展中国创新的“朋友圈”,希望与本地创新力量建立更为广泛、更为多元的合作与交流。正如2020年,拜耳与华领医药共同开发华堂宁,正是借助各自的优势力量实现了双赢。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1月,拜耳宣布共创平台Co. Lab首次落地中国,与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包括细胞和基因疗法、肿瘤治疗等领域内的前沿创新并支持将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赋能本土初创企业,培养创新研发及商业运营能力,对接全球医药网络与资源,让本地源头医药创新造福中国及全球患者。

与此同时,拜耳不断加深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术合作伙伴的战略伙伴关系,致力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新药研发的转化,助力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拜耳与这两家中国顶尖学府已累计开展超100个联合研究项目,涵盖新靶点的发现及结构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新分子形式药物、新化学合成方法及创新剂型探索等。

作为拜耳处方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拜耳表示将尽快在中国推出更多创新药物,扩展本地合作,融入中国的创新大环境,借助国家健康战略,帮助中国患者尽早获益于这些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