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GBT模块龙头,安本亚洲资管公司增持,投入重金转型IDM模式,业绩上限将大幅提升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8

出品 | TMT Analyst

作者 | 不2

作为国内头部功率器件厂商之一,$斯达半导(SH603290)$ 已成功打入国际IGBT模块市场,并取得了3.00%的上市场份额。

2020年,斯达半导成功上市,并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其股价由发行价格12.74元最高涨至351.35元,市盈率也一路飙升至322.42倍,值得一提的是,国际IGBT大厂意法半导体近5年最高估值也不过40.87倍,斯达如此高的估值显然脱离了基本面。

不过,自2022年第三季度,斯达半导股价走出单边下跌行情,最低跌至81.84元,估值也回落至22.61倍,逐渐回归理性。

业绩方面,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放缓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斯达半导业绩增长开始放缓,2023年,其营业收入增速由58.53%下降至35.39%,归母净利润增速由105.24%下降至11.36%;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进一步下滑,其收入为8.05亿元,同比增长3.17%,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增长-21.14%。

有意思的是,就在年报披露后,安本亚洲有限公司-安本基金-中国A股可持续股票基金却进入了公司股东名单,持股比例为0.49%,2024年第一季度,其加仓12万股。

公开信息显示,安本亚洲公司隶属于安本集团,其是一个全球性的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并代表全球80多个国家的个人、政府、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管理资金,按道理来说,这类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非常谨慎,为何选择业绩出现下滑下降的斯达半导呢?

以下是详细分析。

下游库存逐步出清

在分析上市公司业绩何时转好时,我惯用的方式就是找到导致公司业绩下降的主因,并分析这个负面因素是否会减弱或者消失。

斯达半导主要产品为IGBT模块,电压等级涵盖100V-3300V,电流等级涵盖10A-3600A。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频器、逆变焊机、UPS、光伏/风力发电、SVG、白色家电等领域,2023年,IGBT模块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1.55%,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IGBT模块市场肯定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导致斯达半导业绩在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

IGBT市场划分为分立式、IPMs、模块,在分立式和IPMs市场,分立式比较好理解,就是单独的IGBT芯片或者器件,IGBT模块则是将多个IGBT芯片与配套的二极管等器件封装在一起的模块。IGBT模块提供了一种相对集成的解决方案,比单独的分立式IGBT更容易使用和集成到系统中。模块内部的IGBT芯片可能共享一些驱动和控制电路,但通常不像IPM那样集成了额外的智能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IGBT分立式、IPMs市场,国内厂商士兰微分别以3.50%、2.2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8位,斯达半导则以3.00%的市场份额位居模块市场第6位。但在IGBT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海外厂商所占据。2022年,头部厂商包括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9.00%、15.00%、9.00%、8.00%、6.00%,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为67.00%。

很明显,IGBT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即少数几个大公司控制了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各家厂商在制定价格和市场策略时会考虑到其他厂商的反应,通常是跟“跌不跟涨”,因此,寡头垄断市场极少出现价格战的情况,市场价格通常由一个或者几个“领导者”设定,其他厂商则跟随这个价格。

全球IGBT市场价格领导者为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从数据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至今,IGBT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交期却不断下降,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交期进一步下降。

交期下降、价格稳定,在全球IGBT市场意味着下游需求的减少

是不是有点疑惑,但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逻辑了,首先,全球主要的IGBT厂均运营模式均为IDM模式,在IDM模式下,厂商产能同时快速提升,故不可能多家厂商交期同时下降,另外,在寡头垄断市场,由于价格由头部企业决定,在市场需求下降初期,头部企业并不会立刻带领行业开始降价。

综合以上两点,英飞凌、意法半导体IGBT交期下降,其背后的原因只能是市场需求减少。

看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斯达半导毛利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明显下降,且营业成本增速明显高于当期收入增速,这表明公司产品售价是下降的,明显与上述“价格稳定”不符呢。

产生上述差异其原因在于国内厂商IGBT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势均力敌,并未出现像英飞凌这样垄断性地位的公司出现,因此,当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或者下降是,国内厂商不得不在国内内卷。

不过,对于斯达半导未来的业绩没有必要过于担心,IGBT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工业控制,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最高,2022年,其应用占比超过4成。

从库存数据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去库存,其库存量或下降至60万辆左右,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这将拉动对IGBT的需求。另外,光伏行业于2023年第四季度进入加速去库存周期,产业链价格及盈利水平逐步见底,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光伏行业将逐渐放量

因此,2024年下半年,全球IGBT市场将有所好转,但距离彻底反转还需一段时间,毕竟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交期还处于低位。

转型IDM模式,业绩上限提升

2021年,斯达半导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资金34.77亿元,用于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研发及产业化,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翻译过来就是,公司要转型为IDM模式。

上述项目预计于20224年11月到达可使用状态,完全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0万片6英寸的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生产能力,以及年产6万片的6英寸SiC芯片生产能力。

如果高压特新芯片以及SiC投产及市场开发顺利,斯达半导业绩在2025年将得到显著改善,原因在于国内中低压IGBT芯片、SiC芯片已经实现国产化,但高压芯片,例如3300V、4500V的IGBT芯片依然依赖进口。

另外,转型IDM还有其他的好处,在IDM模式下,功率厂商的设计和制造环节紧密结合,产品验证周期速度快,技术迭代优势明显;同时自有产线,可自控产能,保障产品交付能力及成本控制;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应对更为灵活,不像Fabless受制于晶圆代工厂,有利于扩展整体市场规模,挤占市场份额。

海外的功率IDM巨头们凭借着这一模式的优势,在功率市场上不断扩张自己的份额,尤其在高端功率器件领域,占据技术壁垒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细分赛道,当然,IDM模式也有其缺点,在下游市场需求低迷时,或者产能爬坡阶段,相对较高的固定资产折旧会拖累公司业绩,使得公司业绩波动幅度更为剧烈华润微士兰微就是鲜明的例子。

即便如此,依然不妨碍将斯达半导列入观察名单。

免责声明:本文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独立研究与撰写;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