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擂台赛 | 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与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基金投资# $易方达新常态混合(F001184)$ $中欧价值智选回报A(F166019)$

随着大盘成长风格的股票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节节上涨,大盘成长风格基金的净值也录得较好表现。而2021年以来大盘成长风格股票遭遇持续回调,使得投资者对大盘成长风格的基金的关注度也有所降低。但大盘成长基金作为一个基金品类,在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比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两只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分类下的基金,来展示产品间的差异,帮助投资者挑选适合自身投资偏好的基金产品。

图表1:基本信息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01 投资团队

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两只基金分别由基金经理孙松先生以及基金经理袁维德先生管理,两位基金经理均具备丰富的证券从业经验和投资经验,具体来看孙松先生拥有22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和5年的投资经验,而袁维德先生的证券从业经验和投资经验分别为12年和7年。研究支持方面,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所配备的股票研究员人数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能够提供包括投资机会挖掘和股票跟踪两方面的支持。除此以外,隶属于投资二部的孙松先生也能够从投资二部的研究员获取研究支持。

两位基金经理在研究经历上各有侧重。孙松先生在担任研究员的2年期间主要负责机械行业的研究,而袁维德先生在担任研究员的4年期间负责金融工程研究以及覆盖电子、传媒以及消费行业。从业绩归因来看,两位基金经理能力圈也有所不同,孙松先生在必选消费、信息技术、医药以及原材料行业上具备配置能力,并且在信息技术和原材料行业上具备选股能力,而袁维德先生的可选消费、医药、信息技术以及原材料上的选股能力相对出色。

工作负荷方面,两名基金经理的精力都能充分聚焦在组合管理工作上:孙松先生目前兼任投资二部总经理,其行政工作对精力占用较少。而袁维德先生目前并无行政管理职能。此外,孙松先生当前采用相同选股策略管理规模合共49.86亿的5只公募产品,而袁维德先生当前管理的4只基金采用相同的投资策略,规模合共93.77亿,整体而言两位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的数量、策略以及规模均在其掌控之中

02 投资流程

两只基金均为晨星分类下的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金,两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均以基本面分析为核心,但在具体的投资方法、选股标准以及组合构建方法上均呈现差异化,最终体现在组合特征上也存在区别。

图表2: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投资流程对比

图表3: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投资风格对比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03 业绩表现

整体来看,易方达新常态混合基金的业绩风格与同类基金一致。而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基金相较于同类基金而言风格更偏平衡,我们预期基金在价值行情中相较同类基金能取得较好表现,而在成长行情中表现可能落后。此外,两只基金的业绩表现也与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超额收益相关。

两只基金在两位基金经理的管理期内,相比于同类基金而言均获得了良好的长期回报。由于两只基金的个股集中度均高于同类基金平均,使得其标准差以及下行标准差也均高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但与其同时,两只基金对其相对高的波动性也给予投资者足够的风险补偿,其夏普比率表现均优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图表4: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业绩和风险对比

04 费用

费用方面,易方达新常态混合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的综合费率分别为1.52%和1.83%,均低于同类基金平均值。前者较低的交易成本使其在综合费率上相比后者更具有竞争力。

图表5:易方达新常态混合(左)与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右)费用对比

数据来源:晨星基金小程序,截止2023年12月31日

综上,我们认为易方达新常态混合基金适合于专注成长股机会的投资者,而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混合基金适合于在寻找成长股机会的同时兼顾价值股阶段性机会的投资者进行配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于投资方向的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

作者 |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李一鸣

免责条款:©2024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