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中国可持续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报告# #可持续基金#

概述

当前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可持续投资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尽管中国可持续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但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可持续投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认可,基金公司争先踏足可持续投资领域,希望在可持续发展浪潮中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机遇。

本报告将从基金发行、资金流向和资产规模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可持续公募基金的概况,分析其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要点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基金公司在可持续投资领域不断发力。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可持续基金数量增长至246只,较2020年底的78只增长超过两倍。

尽管中国股市在最近两年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但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热情仍不断提升,使得可持续基金2020年以来每年均呈现资金净流入。然而,在股票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可持续基金的规模增长遭遇瓶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可持续基金的总管理规模达3150.43亿元,略低于2021年底的历史最高水平3487.63亿元。

虽然目前可持续权益类基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可持续债券型基金也在稳步发展。截至2023年6月底,市场上共成立了11只可持续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56.75亿元,在可持续基金中的占比为4.98%。

可持续主题基金在过去三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可持续基金中主题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达到80.10%和89.74%。

尽管中国超过一半的可持续基金为主动管理型基金,但被动型可持续基金数量占比正在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被动型可持续基金数量增加至90只,而2020年底只有17只。

01 最近三年可持续基金快速发行

根据晨星的定义,如果在产品的整个投资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或多种可持续投资方法,并且这一点在其招募说明书或其他监管文件中有明确说明,则可以将该产品界定为可持续基金。晨星将可持续基金分为普通ESG基金和可持续主题基金两大类,普通ESG投资侧重于广泛整合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通常通过使用公司ESG指标和除外条款,这些方法的使用在其整体投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相比之下,可持续主题投资侧重于一个或多个可持续主题。这些投资产品所追求的具体主题是使用Sustainalytics影响主题进一步确定的,它们包括气候行动、健康生态系统、基本需求、资源安全和人类发展。

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在2021年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举措。2021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中国企业减少碳排放。2021年11月,央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中国坚定推进碳减排承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举措促进了可持续投资产品的推出,尤其是以“碳中和”为重点的可持续主题基金,这些基金关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环保等与“碳中和”相关的行业和主题。如图表1所示,2020年市场上共有16只可持续基金发行,而2021、2022年市场分别发行了76只和66只可持续基金。2023年上半年,市场上也发行了29只可持续基金,整体使得中国可持续基金数量增长至246只,其中197只为可持续主题基金,这与政策支持的方向相一致。

图表1:历年中国可持续基金的发行数量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02 可持续基金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提升

2023年上半年,中国可持续基金共吸引了317.29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中278.09亿元流向了可持续主题基金,39.20亿元流向了普通ESG基金。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投资者对可持续基金的热情主要受政策、投资主题以及基金业绩表现影响。2022年之前,可持续基金的大规模资金净流入往往发生于股票市场表现强劲的时候,如2015年、2020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可持续基金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板块在此期间表现出色,2021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和中证新能源指数分别上涨44.52%和54.75%。然而,2022年以来,在A股市场受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环保行业均表现较弱,可持续基金仍然受到资金的青睐,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资金净流入分别达163.28亿元和317.29亿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升。

图表2:历年可持续基金的资金流向(单位:十亿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尽管在政策的推动下,可持续基金在产品发行以及资金流入方面均呈现积极的态势,但受中国股票市场低迷环境的影响,最近两年可持续基金规模增长遭遇瓶颈。如图表3所示,可持续基金规模在2021年迎来了107.39%的显著增长,达到3487.63亿元;2022年受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的影响,可持续基金规模缩水了15.10%,总管理规模下降至2960.92亿元。然而,在2023年上半年,随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提升,可持续基金规模重新迎来小幅攀升。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可持续基金总管理规模达到3150.43亿元,较2022年底上涨6.40%。另外,截至2023年6月底,可持续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重为1.14%,一定程度上说明可持续基金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具备很大的增长潜力。

图表3:可持续基金的管理规模(右轴)和基金数量(左轴)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从资产类别来看,中国可持续基金历史均以权益类基金(包括晨星分类的股票型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为主导,除了权益类基金起步较早以外,环保主题基金在2021年的强劲表现也进一步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可持续债券型基金也开始崭露头角。2015年12月,央行和发改委分别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首次明确了绿色债券的定义与分类。2017年,证监会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和资金用途,同时多地开始试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绿色债券市场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上于2018年1月推出了第一只绿色主题债券型基金——富国绿色纯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随着2021年4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和2022年7月引入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公募基金公司也开始积极布局绿色债券产品。截至2023年6月30日,246只可持续基金中有11只债券型基金,规模达156.75亿元,在可持续基金中规模占比4.98%。

图表4:历年按资产类别划分的可持续基金的管理规模

(单位:十亿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近三年,中国投资者对环保主题基金的兴趣日渐增加,使得环保主题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可持续基金中主题基金的数量为197只,总管理规模达2827.10亿元,数量占比为80.08%,规模占比为89.74%,这类基金的投资组合主要集中在与“绿色经济”相关的行业,例如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以及环保行业。相比之下,尽管中国投资者对采用ESG整合策略的普通ESG基金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但过去五年普通ESG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23年6月底达到323.34亿元,较2018年底的98.48亿元有明显增长。

图表5:历年按投资策略划分的可持续基金的管理规模

(单位:十亿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从管理方式来看,超过半数的中国可持续基金为主动管理型基金,但被动管理型基金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得益于环保主题行业及个股的较好表现,一些基金公司倾向于采用被动投资的方式来获取贝塔收益,可持续投资指数基金和ETF的数量在过去三年显著增加,从2020年底的17只增长到2023年6月底的90只,其中有73只为环保主题基金。与此同时,被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占可持续基金规模比重最近三年稳步上升,2023年6月底达到38.33%,而2020年底该数据为18.37%。

图表6:历年主动管理/被动管理型可持续基金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03 总 结

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的关注度在提升,中国可持续基金最近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基金数量每年大幅增长,而且每年均呈现资金净流入。2023年上半年,在A股市场表现较弱的环境下,市场上仍然有29只可持续基金成立,资金净流入达317.29亿元,基金规模也较2022年底增长了6%。国内基金公司目前也在持续完善其可持续投资方法并不断投入资源,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会有更多基金公司加入可持续投资行列。

晨星(中国)代景霞

免责条款:©2024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全部讨论

03-23 11:49

排行什么时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