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发展迎来良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5

  $芯原股份-U(SH688521)$  ,是从上市IPO上市开始前就非常关注的个股,今天突然想起来,随便写点。三部分:

 一、技术:

 说到这个,就想起多年前毕业的时候,芯原是唯一一家没到面试环节就结束的企业。笔试成绩挺好,但是研究方向不对口,挺可惜。通常情况,我拿不到offer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大牛逼。

  之前在芯原上市前,就发过一篇文章介绍过,刚找了下在雪球找不到了[吐血],之后再不上链接。

  对于芯片设计和IP供应商这种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获取合适的高层次人才,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一家公司的研发人员,无论是应届生还是社招,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越高,那么相对而言会更加让我看好。这不是说只看重技术研发,行业不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也不同。

  其实很好理解,对新进人员要求高。首先意味着公司原有团队,无论是学历、专业背景、还是专业能力都很强,聪明人会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如果和能力等级低一层级的人合作,效率以及后续的成果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不需要怀疑。

  其次,对人员要求越高,意味着公司所从事的产品和技术难度更大,相对而言在业内也就意味着更高的门槛,那么也就更容易步入快车道。

  当然,我不是说盲目追求技术唯一论,营销,售后/售前,量产等等,缺一不可。但确实,从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校招难度大的,要求比较高的公司,这几年都成长的比较快。无论营收、净利润增速,以及股价表现等等,都比要求一般般的公司要好的多

 

 二、行业背景

  这个问题,前一天的文中提到过一次。从近期的风向来看,半导体目前很明显在逆全球化,或者说,部分需求在转向定制化。这个事情疫情之前就已经有苗头了。

 而疫情之后,更加明显。从区域性上看,美国要求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维持其半导体的强势地位。欧盟则是推出”欧洲芯片法案“,打算通过建立先进芯片制造“生态系统”,确保欧洲芯片的供应安全,并为突破性的欧洲技术开发新市场。而国内自然不必多说,但我们相对而言可能更多的是无奈。

    对于各行业内部,首先互联网公司纷纷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重金投入底层的芯片自研,从亚马逊开始,再到阿里腾讯等等。

    而汽车领域更不用多说,从新能源特斯拉,领跑,上汽吉利等等,再到传统车企的通用、本田、丰田,宝马等,不仅在全车SOC领域,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开始加快自研芯片投入,或者以整合芯片供应系列,或者以定制芯片的方式将触手向更加底层投入。

    甚至于家电公司,包括格力美的等等,也开始进军自研芯片。

    方方面面,既有逆全球化,但更明显的是部分需求开始转向定制化。

 当前各个公司的动作来看,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个是通用型的MCU、SOC、算力芯片等因为无法满足某些特殊要求,因此转向定制化,其次则是终端公司因为效率、供货和成本方面需求转向自研。最后则是宣称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产品看,效率、成本,才是定制化的第一考虑,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并不明显,因为大部分所谓的自研,基本都是公版或者开源架构,加上采购各种IP,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另一种组装,当然,芯片领域的同仁并不会这么说,毕竟用外部IP是常态。

    全面定制化,是否真的会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通用型芯片公司如果不能跟上时代,部分会被客户端公司的定制化芯片淘汰,这里确实能体现出效率和成本优势。但必然也会有部分破局,通过整个更多的特定需求,推出更加适用的新品牌,这种情况下的放量,成本优势会更加明显,此时定制化就显得有点没有意义了。

    但是在这整个转向定制化的过程中,最受益的,一个是IP授权,一个则是芯片定制。刚好,对应芯原的两大主要业务。


 三、走势与业绩

 但是,芯原上市就是高点,此后持续下行。再加上持续亏损,研发投入太大,因为需要开发先进制程下的IP和芯片定制,每一次几千万的流片费用太烧钱了,所以一直就有点让人没法下手,毕竟还是处于烧钱的阶段。

 不过,随着股价下跌,安全边际开始提高,这会儿即使依然带着U,试探性买入,做一些左侧交易,也是可以的。

  而且,目前的走势来看,芯原已经慢慢在脱离下跌趋势了。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半年报和三季报,目前看起来,最晚明年,芯原摘U的希望很大。IP授权业务高毛利,芯片定制业务随着客户芯片开始量产,未来也会给芯原带来持续性的收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会得到改变。

  所以,目前,不能说重仓买入,但是相对到了可以继续买一买的时候了。 

全部讨论

2021-11-22 08:36

问题在于芯原体量还是太小,ip这种高壁垒高投入的行业,芯原如何保持竞争力,会不会跟头部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1-11-21 23:55

但是IP公司都是前两名才有肉吃,后面的就是陪跑

2021-11-21 23:40

拜读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