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时代与贵州茅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1.

贵州茅台盘中触及990元的高点,距离中国第一只千元股仅差1个点的涨幅。目光吸引至此,就像是所有人都期待着新世纪的钟声一般。

千元的茅台意味着什么,从市值上看,一家1.26万亿市值的公司就此诞生,按今天6.7的离岸人民币汇率,折1880亿美元,当之不愧的中华神水。

号称“夫人做证”的但总,以一本《时间的玫瑰》开启了中国价值投资的浪潮。其对标的大洋彼岸的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最经典的投资案例就是饮料企业可口可乐,今天KO的市值是2060亿美元,而其双寡头对手百事PEP的市值为1790亿美元。至于世纪知名的软饮料企业帝亚吉欧DEO的市值只有可怜的990亿美元,世界八大烈性酒大概率都要向中国白磕头了。

别人告诉我,贵州茅台的稀缺性有多强、市场空间有多大。我说,我懂得,正如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我所推荐的一样。《华尔街十年》里面那句经典一直值得我们思索,“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还有多少人记得,在2015年6月的时候,中国神车的市值达到近2000亿美元,超过了波音BA+空中客车的市值和,仅低于通用电气的2700亿美元。(话说,通用电气现在也仅剩下800亿美元市值了)

所以,是否可以将一个中华神水市值超过可口可乐+百事的市值和的故事。我并不知道。

2.

茅台的崛起,一直伴随着一个所谓的消费升级的故事。后来,演绎为一个奢侈品的稀缺性的故事。在2017年数博会的高端对话上,杰克马却讲起了一个微生菌类与茅台特征的传奇故事。但其实,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逻辑上的矛盾。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双寡头的模式崛起于饮料界,因为它们讲的是一个“低成本复制+高品牌门槛”的故事。99%溶液的本地化采购+1%的配方原液集中生产,靠着这个模式,两个可乐走向的世界。茅台讲的是一个“有限的供应+高端奢侈需求”的故事,因为如果它的产量上去了、那么价格就下来了,因此所谓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故事并不成立。简单来说,多少人喝过那个传说中的茅台啤酒的。

从这个商业模式上看,但总可能误导了一片价值信徒,因为巴菲特是不投资所谓的奢侈品行业的,“盛世藏玉,乱世藏金”,所有打着稀缺旗号奢侈品都是建立在泡沫之上的行当。

3.

消费升级的故事,同样引发着市场的争论。消费降级的簇拥着,经常打着的就是拼多多现象的旗号,和关于房租、房贷以及996对于居民现金流的挤压。

其实,消费是有棘轮效应的,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有一类商品叫做“吉芬商品”。但是,起码腾讯因为游戏业而财报大好,就说明了当前市场的消费力还是没有断崖的,而只是波动的。我想,如果真要形成购买吉芬商品的浪潮的话,大部分中产及以下阶层是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打游戏的。

真正的消费降级,应该是从人口结构中去寻找。而当前最大的人口结构特点,就是老龄化时代,即银发经济。

国内很多研究报告都看好所谓的银发经济时代,也是够扯的。知道生命周期理论的人都应该明白,所谓银发时代、就是衰退期时代。银发时代最大的开支是护工工资,然而护工是属于劳动力市场、而非资本市场能解决的。

对于银发经济这个特点,有几种市场观点。一是打造高端的养老特色概念,如《外科风云》里面傅院长最后取得疗养所,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句台词,“好在我这多年积蓄充足,又没有子女,能负担得起这里的费用”,这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行业,“高举高打”、定位高端。二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代人实现资本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的替代,因为护工的供给是有限的、但机器的供给是可以无限的。三是实现移民潮,通过引入如东南亚或非洲,乃至于二胎、三胎等,以改变年龄结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文化差异和养育成本的问题。

4.

其实,银发时代来了就来了,正如日本90时代开始的社会生存时代一样。物质的准备到是其次,精神的准备或许更加重要。转变观念的时代已经来临。

日本近年来最为成功的企业,如优衣库、如无印良品。为此,有一本所谓“断舍离”的《第四消费时代》风靡全球。拼多多,更多的是这一浪潮上所谓“风口的猪”。

而深入日本社会看,整个百货行业的商业模式变迁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售卖商品,我们只是商品的搬运工。”

在银发时代,由于人口结构引发的经济萧条,储蓄利率长期被压制在零附近。正如《半泽直树》时代的日本一样,银行业缺乏的将不会是存款,而是如何放出贷款。而在日本,由于通胀率低迷,储蓄利率长期趋近于零。百货业经常开展诸如“存95换100元券”的活动,在通胀率同时被压制的情况下,大量日本中产及以下阶级,实际上是将大量的储蓄换成百货购物券进行投资。因为这个一个超过5%收益的投资,远超银行储蓄。同时,提前取得大量资金的百货业,只需将资金用于进货即可,从经营生态上根本无需进行额外融资。于是乎,整个商业模式由“高利润率+分销渠道”型向着“固定利润率+高周转率”型转变。用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句,物流地产。这是一个在网购还没有形成浪潮的时代,在日本崛起的一种商业模式。

5.

2014年的时候,为参加锂都市人行的一个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标题为《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的文字材料。而这篇文章的主要思考是形成于2013年“钱荒”前后我在三镇市培训时的研究。这篇文字中,我有一个主要观点是“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对象是谁?”在传统观点放在银行同业、或是更开放一点的金融同业时,有多少人思考过跨界竞争的格局。互联网巨头如BAT们、地产巨头如当年的招保万金,是否将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模式、乃至商业模式。如杰克马的那句“改变与不改变”。

储蓄,是否会变成BAT手中的消费券、还是地产商手中的认购券,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并研究过为什么,互联网和地产业的巨头们都会同时瞄准物流地产这个行当,我也不知道。我们唯一清楚的就是商业模式会决定行业的空间和格局,而风来了、猪都会飞上天。正如那部电影所阐述的,做好准备、然后《等风来》。

6.

不管如何,银发时代终究会是一个低欲望的时代;是一个商业化的觥筹交错、纸醉金迷,逐步让位于思考稻盛和夫的《活法》、或畅游《瓦尔登湖》的时代。这是历史经验的归纳,也是商业逻辑的演绎。

不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奢侈品模式的茅台将要怎样讲它的新的故事,或者又有多少外国友人愿意品尝这个神话了的故事。梦想是内销还是出口?面对第三和第四维度,最好的选择,就是拭目以待。

全部讨论

2019-04-25 06:21

评论分析可否严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