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精辟//@吴伯庸: 每次市场下跌,市场总会去找利空,事实上它就像呼吸一样,是一个常态性存在,关于港股,被很多人所诟病的就是流动性问题。
你说的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流动性是否影响估值。
不管在何时,流动性都不是价值投资的主要矛盾,也不是影响估值的主要因素,如果担心流动性、波动性而惧怕买入,那说明还没踏进价投的门。
流动性在本质上影响三点:
1.大资金的买卖的便利性,好的流动性可以用更短的时间买货出货,只是更便利,不会影响长期估值,这点林奇在书中(战胜华尔街第六章)有更精确的阐述,你可以看下。
2.整体的资金池决定基本的估值溢价区间、活跃性,像a股流动性大于港股,其平均估值溢价就更高一些,但平均估值基本都会给到,这就够了。
3.极度的流动性缺乏可能会影响中短期估值,但不会影响长期反映其价值,顶多估值溢价没那么高(流动性小傻子也少),像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的资金荒下,烟蒂股的中短期存在,或者新老三板、b股相对A股的估值偏差,但港股要原好于它们。
不要用A股某些小盘泡沫股的虚高去反推港股的流动性影响平均估值,这是错误的,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市场能达到平均估值水准,也即,只要能够在一段时间反应其内在价值,流动性就不会影响我们的卖出价格,这是一个底线。
港股相对A股的流动性还跟市场参与群体有关,前者是机构为主,相对更理性一些,后者以散户居多,交易更频繁。
事实上,如今这个时代,不管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等,流动性都已然不是大问题,很多没有上市的企业依然可以在线下股权转让,它们交易的价格都是对标上市估值的(略有折价),不存在流动性压制港股公司的长期估值,港股也一样有大牛,千万不要把股票长期不涨的逻辑按在流动性上面,像你说的中国建材,即便再没流动性,从2016年的最低点也向上窜了最高四五倍,你能说它没流动性吗?在保持流动性底线的基础之上,把时间越拉长去看,流动性就越不重要。
当然,流动性的差异在对市场情绪影响方面,还是存在的,比如在市场下跌期间,流动性小的市场,会使得市场出现“出价无效”的时间拉长,暴跌之后短期没有接盘力量,导致市场忍不住短期煎熬而割肉踩踏卖出,由此就造成杀跌过度,“出价无效期”延长,反之亦然,这也是某些港股波动相较A股更大的原因,杀价过度无疑是我们买入便宜货的好朋友。
严格意义来讲,买入一家企业跟它是否上市干系并不大,我一般买入股票时,会假装它闭市三年,或假装它不是上市公司,你是否还会买入,上市无非是多了一个随时报价卖出的便利性,以及随时利用市场先生的机会,若买入的是非上市公司,几年后也可以通过寻找买家去卖掉,这也是老巴投资初期所干的事,所以他会忽略市场流动性问题,就港股市场而言,如果担心因流动性影响长期估值,那大可不必,它完全可以满足普通投资者甚至机构的正常资金流动问题。
老巴在 08年买入比亚迪股份时,市场成交额也只有千万级别,何况人家还买了十几亿的,所以老巴是不看这些的,如今即便像飞鹤,每天也有几个亿的成交额,对于普通散户而言足够了。
我们但凡读过初期《老巴致合伙人信》就会知道,当时的流动性更差,有时买股票还需要去民间搜集,登报找买家,他在计算每年收益时,才不会看市场报价去计算,而是根据基本的内在估值,即便是“股价”跌了,但他还是会对合伙人说是赚钱的,因为他相信市场长期迟早会反应,事实上市场也是如此,现在的流动性市场再差,也要比之前好一千倍。
关于市场若持续悲观,借用老巴所说,根本不用担心,因为长期去看公司是企业永远的买方,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不断的回购去提升每股收益,巨大的流动性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在行情好时,很容易引发乐观情绪的共振,催化股价极度高估,这是一个不必要的加分项,对于咱们而言,只要市场能在某短时间反映一家公司的平均内在价值,这就够了,足以够贯彻价投系统了。
引用:
2022-03-11 10:10
@吴伯庸 老师,我想请教下港股流动性的问题,我自己曾经在港股买入过$北京控股(00392)$ $中国飞鹤(06186)$ $中国建材(03323)$ 等一些价值型公司,但是这类价值型公司不管业绩稳定还是拐点下滑,只要不维持高增长,在港股市场根本不受待见,股息率一路走高,股价一路下跌。于是我自己主观认识港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