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2回复:28喜欢:30
今儿读了黄峥的一些东西,关于多多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1、多多和字节本源相近,都是互联网下半场跑出来的外星生物。让我简单总结的话互联网上半场是流量生意,背景是PC时代;下半场是匹配生意,背景是移动时代。
字节是人和信息的匹配,多多是人和货品的匹配。
PC时代搜索+整片时间是用户行为的核心,商业逻辑是人找信息和物;移动时代打字不方便+碎片时间凸显,呼唤新的模式,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新模式是“匹配”,信息和物找人。
2、多多与淘宝的模式有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
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层,推荐商品给消费者,聚集大量同质化需求,有限但结构性丰富的SKU打造单款爆品,在供应链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最终获得极致的低价和效率。
淘宝后来也试图“千人千面”做匹配,改革方向是对的,但作为上一个时代最成功的公司,匹配就是革自己搜索的命,这是既得成功伴随的阻碍。
下面这张SKU&销量的比较图非常好。
3、对中国消费的常识眼光所收获的红利,老百姓是谁?他们需要什么?
是谁:黄峥2015:微信7亿日活,淘宝1亿日活,我的用户就是那6亿人;2018:我们着眼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就好比30年前去深圳干什么都能赚钱,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你选对了方向。
需要什么:“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中国的制造业基础是很好的,一双拖鞋为什么亚马逊海淘回来价格就翻五倍?中国产不出芯片还产不出好拖鞋吗?这是不正常的。”
当时的背景是淘宝在做天猫,京东在做极致物流,电商巨头都盯着中国先富起来的一两亿消费者在做高级的“消费升级”。
4、多多长期的战略方向:实惠,长期做供应链;以人为先,终极定位是针对不同人群做不同层的costco$拼多多(PDD)$$阿里巴巴(BABA)$ $京东(JD)$

全部讨论

2023-07-10 17:35

很有深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