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口落户必须实现,资源向大城市倾斜,这就是信号!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天,《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磅出炉,这则通知详细拆解了2020年的城镇化任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则通知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而且从措辞来看,轻重缓急区分得很清楚。

1、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从2016年-2020年,要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今年是最后一年。从进展来看,这项任务完成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主要是农民进城意愿不如之前强烈,大城市依然存在落户门槛。

但是从通知来看,"实现"意味着必须要完成,那么任务拆解到各个城市,会发生什么?首先是农民进城的优惠措施会更多,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市会在农民买房上面给予更多优惠措施,补贴会有,学校配套资源也会有。这些实际上早就出现过了,今年是最后一年,压实任务,必须完成,意味着这些措施还会出现。结合今年的特殊情况,概率还会大一些,力度也会不小。

2、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300万以上的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督促"意味着重点关注,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这些城市今年必须要做了,这里面可以重点关注一些东部的城市,至于300万以上,用的是"推动",其实主要是各大省会城市了,这些城市落户标准不一,有些偏高的城市,今年有望进一步降低门槛,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对房地产是一个长期利好。

另外,通知还提到要增加学位供给,未来主要参考居住证让随迁子女入学,不过遗憾的是只涉及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园了。这也是一项中长期工程,幼儿园难度最小,而中小学教育就难了。

3、全面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前者是“全面推开”,后者则是“启动新一轮试点”。

这意味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效果不错,已经有了可复制可大规模开展的方案。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离农民还是有点远,宅基地改革试点则是更近。

宅基地改革试点的三原则之一是农民利益不受损,所以自愿和有偿退出是肯定要坚持的。对于农民来说,只要你觉得值,你就可以退,不值就继续拿着,而且一点也不会影响进城买房。

此外,这项工作的推进,农民的固定资产,包括宅基地,耕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估值,且入市更为方便,可以转让,可以抵押。有了获得市场认可的资产,农民在投融资等方面将会更为便捷,比如你投资个项目,这些资产就可以用来抵押。

4、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这项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但也是最难做的事,所以用了"推动"和"探索"。

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我的理解,每个城市按照定位不同,土地使用的方式不同。比如北上广深是经济发达城市,中西部的内陆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稍微差一点,北上广深可以多安排一点建设用地,减少耕地占比,中西部的城市由于人口流失,建设用地少安排一点,多安排一点耕地指标。这样既可以让大城市有土地可以用于高价值的开发,也能让整体耕地规模有保证。

由于涉及到不同城市甚至不同省份之间的协同,所以难度颇大。

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倾斜,难度稍小一点,但建设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则更难。毕竟每个城市都有发展的需求,都知道建设用地对于GDP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只用了"探索",但此举一旦完成,将会使得土地利用效率真正实现最大化,这种机制也是破解深圳这种超大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最终解决方案。

一旦这种机制建成,那也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所以,未来城镇化也必然是大城市化。

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才更有发展潜力,这就是买房的风向标。如果你要问2020年房价会降吗?我会说,城镇化任务已经说明一切,未来的房地产必然会继续分化,2020年买房建议是紧盯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