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能否翻身的纯逻辑分析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6

昨天请教了谷子地关于民生银行能否翻身的问题,他提出的规模制约问题涉及到银行运营的深度知识,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无法判断。现在试图从纯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问题描述:烂银行能否翻身?翻身的定义:净利润增速能长期在10%以上。

正方观点:能翻身。

反方观点:2020年之前勉强可以成立,以后大概率成立不了。

正方核心假设:

1.银行是永续行业,长期看净利润增速必须大于M2增速,否则会造成通缩。

2.假设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速5%,CPI 3%,M2 10%。

3.假设民生银行不破产。

推论:

1.未来十年,银行业的年化利润增速大于10%。

两种可能:

A:优秀银行赚取了绝大部分增量利润,差银行翻不了身。

B:银行利润增速差别不大,民生银行利润增速也能在10%以上。

反方观点:

民生银行不能实现规模增长,所以翻不了身。

分歧:民生银行到底能不能年化规模增长10%?

按我个人常识或直觉而言,银行只要想放贷款,哪有放不出去的?毕竟一大堆高风险客户甚至诈骗分子天天想找贷款。所以贷款的需求永远都在,但是风险比较高。

所以,规模增长的问题又转回去了,反应在一些底层问题:

1.民生银行敢不敢放贷款?有没有能力做风险管理?比如重启小微贷款啥的。

2.如果民生银行不敢每年增长贷款规模10%,银行业净息差能回升吗?民生银行的净息差能回升吗?如果能回升,回升幅度能保障它每年净利润增速10%吗?

3.如果民生银行敢放贷款,并且新增不良率不会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那它是否就不算烂银行了,可以翻身了?

我发觉这些底层问题不是我能回答得了的,只能民生银行的工作人员能用实际行动回答。我能做的,更多是走一步看一步,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预言者。

$民生银行(SH600016)$ $民生银行(0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