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要慎防经济过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已经开启,又到了一年展望的时刻。其实,这个时刻并没有那么特别。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是连续而且稳定的,并不会每年换一个新的姿势。年份是人为划分,2024年既是新的日子,也是旧的重复。

一、2023年像一个严冬

我深深地感受到2023年充满了寒意。

我的收入下降了;我身边一个朋友公司有产品触发了清盘线,经过一系列沟通之后好像并没有清盘处理;我一个好友的企业经营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亏损额创下创办以来的最高记录。我有时候在公司楼下附近转悠,感觉一排排的店铺了无生意。

每一个艰难的行业,都希望能够被管理层体察,希望新的政策马上到来,希望到来的政策迅速起效。是的,我们都希望窘迫的局面即刻消失。

那么,未来该如何着力经济发展呢?来看看我国经济发展核心驱动的三驾马车。

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21年高峰15%开始下降,在美欧脱钩断链的威胁下,出口继续增长难度很大,而且我国的出口份额已经超过其他国家曾经达到历史峰值,还有多大空间令人怀疑。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投资对GDP的拉动常常高于40%,远超世界20%的平均水平,最近几年下行趋势已经形成。这样看来,我们似乎只能寄希望消费了。

寄希望于消费,有着充分的理由。从宏观看,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无法和一些消费占比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从微观上看,人均消费水平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大量居民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有钱的人跑到国外去疯狂购物,没钱的人在国内连马桶也买不起或用不起。

消费不振是明摆的事实,管理层也反复强调要提振消费。但消费为什么低迷呢?很简单,很多人手里没钱,自然就谈不上消费了。归根到底,很多人没有收入啊。中泰证券的李老师前天的文章就提到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的确很有道理。我们也能感受到管理层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的决心,比如提高劳动收入分配占比、共同富裕什么的。

那么,接下来会有各种刺激政策吗?

二、2023年GDP增速超额完成任务

2020年10月29日,管理层明确提出2035年GDP远景目标,即到2035年GDP总量翻番。按照这个目标,GDP年化增长率为4.73%。自公布目标以来,2021年经济增长8.4%,2022年经济增长3.0%(以上皆为国统局最终核实公告数据,非初期公告数据),两年复合增长率5.67%。据一些机构预测,2023年我国GDP增长有望达到5.3%。

有没有发现,2023年作为如此艰难的一年,很多年初预期的刺激政策压根没有出现,我们的经济仍然取得了5.3%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比较高的。对比4.73%的增长基准,2023年是超额完成任务的,从过去三年来看,年化增长率甚至还高于2023年。是不是要防止经济过热了呢?

经济过热曾经造成许多副作用,我们至今仍在感受着这些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三、高质量发展仍将是2024年的经济特征

本月初,蔡老师在一个学习班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有九个本质要求,其中前三个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相关机构有很多权威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我的理解是,政策过于宽松,经济发展过快,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低效产能苟延残喘,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在经济增速较慢的时候,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给人体感比较紧的时候,那些仍然能够生长得好的企业,往往是质量比较高的企业,要么产品技术含量高,要么公司治理完善经营稳健。在能够完成2035年远景目标的情况下,唯有往高质量方向发展,才是长久之计。经济过热,低质量发展就很可能挤占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社会上有很多悲观的论调,这不奇怪。据我所知,很多股民往往把上涨赚钱归因于自己善于挖掘价值、识别趋势、把握时点,下跌亏损那归因于管理层晕招迭出。其实很多企业家也是类似的,他们同样认为,企业盈利赚钱,那是企业家精神的释放,是企业家的创新、责任、坚韧、果断、机智等等品质发挥了作用,而企业亏损,那是管理层没有处理好外部关系,内部过度监管、不作为等等。

悲观论调总是正确的,所列举出来的往往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指出的错误通常都是客观存在。至于这些事实、这些错误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是否同样存在,那的确不重要了,反正现在讲的是事实,错误是存在的,那么要求管理层修正当然是必须的。

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很多问题管理者其实很清楚,但却没有去修正,因为不可能把全部问题修正。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消费占GDP的份额,进一步做大服务业容纳更多就业人口,这些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得到解决。高质量发展只能久久为功,战略定力可不是说着玩的。

小结

从宏观来看,经济增长变慢,机会就少了,找不到机会,躺平的人就多了,躺平的人多了,整个社会的焦虑程度会有所下降,创造性思维反而会相对增加。当然,这只是相对我们的过去而言,是纵向而非横向比较的结果,在号称很多人躺平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是卷王,卷的领域变化了。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