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是一种科学,别玩成了掷骰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全文4100字,阅读大约需10分钟

原创 择时君   |   编辑 影子

                                                                                                                      

3-4月的港股与A股,情绪绝望的像一潭死水,市场先生情绪很差,使得跟它打交道的股民连打开账户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想拂袖而去。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理性且相信科学的投资者,也许千载难逢拿筹码的机会也就出现了。

回头来看,择时君最近两次相对成功的抄底都发生在这两月,一个3.15的恒生指数,一个4.26的上证指数,在一个小群跟朋友交流时择时君也提前做了判断:

                                                (3月15日收盘后截图)

                                                  (4月26日收盘后截图)

截图不是想炫耀什么,而是择时君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投资体系过程比结果重要,过程对了结果不会太差;笔者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梳理一遍自己的投资体系,因为我相信能给其他人讲明白了,我才是真正把自己的投资体系搞透彻了,如果在这个过程有人质疑与交流,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

在具体解析这俩案例前,我想先讲一些底层的认知,以便更好的去说明这两次操作背后的逻辑。择时君一直有个观点,抄底的本质是一种择时行为,即是一次择时操作。

但择时这个话题非常容易引起争议,因为支持和反对择时的都大有人在,相对于争论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我更在意实践效果,因为投资的方法除了术,更有一个隐性条件,即需要与投资人的性格相符,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是一个务实的市场主义者。

从整体上来看,我认为的择时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价值择时,另外一种是技术择时:

价值择时是在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比较中选择是否交易。所以在我看来,只要不是有钱就立马买入的人都是在进行择时,区别仅仅在于是技术择时还是在做价值择时。

例如曹名长、姜诚两位深度价值的基金经理,他们对标的的估值状态非常看重,一旦估值超过了他们预设的阈值就会选择卖出,无论企业多么优秀,在我的认知中,这就是一种价值择时,即根据价值来选择买卖的时机。

                                    价值择时的理论来源是均值回归

世间万物都在围绕着一个均值起起落落,不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偏离正常值的状态中。就好像钟摆,不管摆向哪一个极端,最终都会朝着中点回落,而且离开中点越远,走向两端的速度越慢,回到中点的势能就越足;越是靠近中点,速度越快但势能随之回落。

万物最终都将回归于其长期的均值,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是均值回归,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也是均值回归。

在投资领域中,均值回归是指股票价格在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的某个时点会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所以市场往往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摆动,估值经常处于高估或者低估的状态。

因此均值回归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其必然性,即世间万物无一可以脱离这个规律而运行;

二是不对称性,即均值回归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均值回归理论不能解决回归的具体时间,所以有时候某种趋势走势时间过长,就会让人误以为均值回归失效了,如在2007年6000多点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喊出了10000点的口号,由此还诞生了《死了也不卖》这样的神曲。

同时均值回归也不能预测标的从某一价位回归到均值的耗时,也许需要一周,也可能耗时一年。

技术择时是根据一些技术指标或指数的形态而选择买卖时机,现在市场上普遍的择时概念是指技术择时,我知道很多价值投资者对技术择时是有偏见的,认为其不符合投资的大道,所以也不会进行研究;但是我想说的是,人的认知总是随着见识的增加持续变化,甚至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也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在经过缜密的思考甚至实践以后才有发言权。

技术择时的理论基础跟技术分析的基础是一样的,来源于对市场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等等,都要最终通过买卖反映在价格中;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对于已经形成的趋势来讲,通常是沿现存趋势继续演变;

3)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一定关系,价格形态通过特定的图表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

技术分析通过量、价、时、空结合在一起,多维度统计并分析数据,既希望于通过历史数据发现规律并指导未来,所以技术分析相对均值回归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买卖点来指导操作,同时从逻辑理论、市场反馈到操作构建了投资的闭环,有着简单、高效的优点。

但就像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一样,技术分析是基于历史的统计去预测未来,虽然人类的心理行为不会轻易改变,但是时空与市场环境是随时在变化,所以总结的规律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会失效或者提供错误指导,也就产生了对几次,然后错几次,总体下来可能会贡献负收益,这也是大家对技术择时弊病的原因。

所以本质上技术分析是一个概率游戏,要解决技术分析提供错误信号产生的负收益问题,同时又用好技术分析的优势,提高获胜的概率,也许得对技术分析进行适合自己的改良。

基于我对稳健投资的目标,我将技术分析的应用通过两方面来尽可能规避掉技术分析的缺点:

1)拉长时间上的维度,减少噪音,对技术分析的应用先会在价值上判断的大方向,同时只做基于大周期中长线的交易指导决策,这样就避免了频繁决策,同时又把技术分析胜率提高了;

2)构建多因子多维度择时因子决策系统,通过多因素的对比验证,持续更新迭代因子系统库,保证操作的胜率;

也就是基于对这两个择时体系的认知、价值投资的理念,稳健投资的目标,择时君形成了16字的基金投资体系即 “价值选基、估值定仓、周期择时、波段操作”,具体体系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后面单独成文再写了。

上面是我构建的第一代版本的择时因子库,有些已经失效了,后续也可能得加新的因子进来,择时君作为非著名码农,也就利用了本身残留的敲代码能力,把这些东西量化做成了指标呈现出来,目前大致有40多个因子,包含这几类:估值因子、左右侧择时因子、情绪判断因子、中长线与短线因子等;

择时君3.15日抄底恒生指数、4.26日研判A股值得大幅加仓,就是部分因子的信号共振,所以才产生了后续操作,下面我们详细梳理一下:


3月15日收盘后研判恒生指数见底:

在这次择时判断中,我们主要用到了3个择时因子,分别是:“恐慌值”、“物极必反”、“BSS”,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恐慌值” 这个指标诞生于2016年,是我在总结2015年下半年的三轮股灾反弹规律的成果,该指标的原理如其名,即在极端恐慌的快速下跌中攫取反弹或反转的生机,一旦触发信号预示着报复性反弹随时将可能展开,这也是我在3月15日收盘后提到“报复性反弹”字眼的原因。

目前该指标在恒生指数2020年3月的疫情底和本轮下杀中都表现优异,红色箭头处产生了买入信号:

                                    (恒生指数日线图叠加恐慌值指标)


                                               (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物极必反” 主要基于相应指数的成分股技术形态进行综合统计研判得出顶底信号。在该信号中顶部信号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底部信号,在波段行情中顶部信号比较好用,一旦遇到趋势行情,则顶部信号会钝化;

而底部信号产生的频率则会低很多,甚至一两年都没有任何信号,但是一旦底部信号产生,则市场肯定处于风雨飘摇的末端了,在今年3月15日最低点当天收盘后,恒生指数产生了“物极必反”底部信号,第二天直接奇迹反弹,红色箭头为买入信号,绿色为卖出信号:

                                  (恒生指数日线图叠加物极必反-恒指指标)


                                              (上图的局部放大图)

“BSS”从空间,成交量,趋势,资金等多方面入手,信号通过大量程序化回测,不断调整分析因子的组合和参数,找到理论上最优概率的信号点。

与前两个指标不一样,“BSS”可用于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以及个股标的,同时还可以用于不同的分时周期。

“B”信号为左侧买入信号(较弱),在弱趋势行情中往往是波段底部,如果跌破则行情可能往反方向运行;

“强B”则为强买入右侧信号,信号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准确率较高;

“S”信号为左侧卖出信号(较弱),在趋势行情中则会钝化,如果发生行情则大概率走向突破;

下图为恒生指数近3个月的BSS信号情况:

                                               (恒生指数叠加BSS指标)

我们可以看见产生了两次“S”信号,如果按此交易能够卖在相对顶部区域;

一次“B”信号,回头看该买入信号失败了,但是也预示后期行情可能会向下突破;

一次“强B”信号,3.16日盘中产生了该信号,预示大周期右侧买点机会产生。

至此,上述三个择时因子共振产生了恒生指数的短期和长期的买入信号,同时结合恒生指数极低的估值,我得出了恒生指数在3月15日见底的判断,随后,笔者也加大了对恒生指数的配置仓位。

4月26日收盘后旗帜鲜明的认为A股目前值得大幅加仓,在这次择时判断中,主要用到了3个择时因子,分别是:“物极必反”、“恐慌值”、“上下速率”,前两个因子在第一个案例已经介绍过了,不再过多复述:

也就是下图序号①的地方,该指标是用来抄底A股中长期的信号,准确率超过80%:



可以从红色箭头处看见该值处于历史上时间序列的位置:

这里提到了一个新的指标,上下速率指标,是用来衡量标的上涨下跌的加速度,也就是反应标的原有趋势变化的快慢,当时该指标的值已经达到了红线附近,也是历史极值红色线处,见红色箭头处:

至此,判断A股在4月26日收盘后值得大幅增仓,也是基于上述几个择时因子的共振与全市场估值,与判断恒生指数在3月15日是转择点是一样的逻辑。随后几天,笔者持续加大了对全市场基金买入的力度。

这就是择时君最近研判恒生指数与A股底部的过程,写下本文目的不是炫耀这两次抄底我们做得有多么成功,我们也并没有等待着最低点去all in,笔者的估值定仓的体系决定了我仓位变化的底层逻辑,也就是说底部信号与抄底对于我们来说可有可无,有则我幸,无则我命;

所以在下跌过程中我不会去等待底部区域的出现,而是根据估值越跌越买;但是一旦出现了转折信号,我们在仓位的配置上就会更加积极。

最后,送阅读到此处的读者几句话:

1)抄底别变成掷骰子、全看命,还是要讲一点科学,投资虽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但艺术要建立在科学之上才有发挥的余地。

2)抄底别追求极致,市场是走出来的,底部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点位;不要因成功抄底一两次而出现情绪变化,也别追求最低,持续赢才是关键,请保持情绪稳定,这点是用百万成本换来的。

3)抄底是追求模糊正确的行为,至于成功与否只有事后才能判定,当信号出现的时候即代表较高胜率的转折点可能已经来临,我们就可以勇敢的加大仓位配置。


最后的最后,大多数的投资者的瓶颈是不够开放造成的,开放才会有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欢迎大家交流、点赞、评论。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雪球星计划#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中概互联网ETF(SH513050)$       $恒生ETF(SZ159920)$       $中概互联ETF(SZ159605)$

@qzy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