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和老规矩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老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一旦建立,影响力和惯性都是巨大的。不仅长期发挥作用,同时规矩形成后,自身的演进也几乎是自动的。因为前赴后继守规矩的行为相当于不断地注入了能量。

但是,规矩一旦被打破,再建立起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打破规矩本身,形成了新的规矩(不守规矩)。必须再次打破(打破不守规矩的局面)才能建立新的规矩规则体系。

规矩和规则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作用范围的大小。规矩小而具体,规则大而普世。

偶然机会,了解了以前的一些老规矩,不由发出了上述两段话的感慨。

我本人特别喜欢广东早茶。今天我们都知道,广东早茶,包括香港早茶不仅是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地方文化。早已成为广东的名片。

但如果我说,广东早茶大概率是源于北京,你相信吗?听我慢慢道来。

广州以前是没有早茶的。清末由于贸易往来的需要,咸丰年间才出现了一些谈生意,商业需求的茶馆。基本是喝茶,有点心但很原始。后来随着十三行的发展壮大,才诞生了第一家现代化茶楼,三元楼。

一直到1920年代,民国期间,茶楼开始推出‘’美食点心“,提供餐饮服务。这才是今天广东早茶的雏形。而广东早茶真正发扬光大的时期其实是1950-60年代。是不是很令人吃惊?居然在那样的时代?反正我是很吃惊的。

北京的茶馆历史要悠久的多。

清朝乾隆朝以后,北京茶馆就兴起了。主要原因就是八旗子弟繁衍生息,人口增加。这些人吃皇粮不劳而获。每天无所事事。茶馆就应运而生。

当时北京的茶馆分三种(不算茶摊,路边摊)大茶馆,棋茶馆,书茶馆。

大茶馆就是广式早茶的前身。那时候北京的大茶馆,都是八旗贵胄,有钱的闲人扎堆,聚会,赏文玩。很多八旗子弟早晨一睁眼,起来就奔茶馆,在茶馆洗漱洗脸梳头。然后吃早饭喝茶。一边和朋友交流蝈蝈,蛐蛐,玉器文玩。一直到中午才回家。

你看,这不是早茶吗?但时间比广东早茶早得多。我的推理还是有道理的吧?至于传到广州,原因也很简单。十三行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大,是刚需。

其实,很多今天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事物或者现象,其实出现并没多久。就像辣椒,中国以前是没有的。今天全国吃辣的习惯,追根溯源,中国人吃辣椒,也就是清朝中后期的事情。

大茶馆之外,还有棋茶馆,顾名思义。喝茶下棋,以棋会友。吃喝不如大茶馆丰富(因为每张茶桌上都放着棋盘太占地方),但也有点心。

还有一种书茶馆值特别值得一提。

所谓书茶馆就是喝茶听书。说书先生是茶馆请的。每年茶馆要请六个说书先生。每个先生说两个月(正好一部书)。这里的规矩让人印象深刻。

一,茶馆请说书先生不是随机的。年初一次性请六个。请到之后,要请六位先生一起吃顿饭,大家商量报酬,确定好先后顺序。定下来以后,一年不变。

二,因为北京不止这一家茶馆。它定下来之后,其它的书茶馆也可能请这六位先生。时间上的安排就可以协调,而不至于撞车。而各家茶馆的说书节目也都能错开。其中包含了彼此理解,和双赢。不存在几家茶馆抢一个先生的情况。也算行规吧。无论茶馆,先生都会严格遵守契约。

三,茶馆和说书先生的报酬,事先商定好,也订好分成比例。每天节目中,由茶馆负责向听众收钱。分配上,一般都是先生拿大头,茶馆拿小头。而且每位先生说书的第一天和两个月的最后一天,所有报酬都归先生。家家如此,童叟无欺。

说书茶馆的规矩,其实很简单,也属于小范围。但令人印象深刻。也因为今天很难看到这样从容,双赢的规矩,更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不是没有好规矩,而是打破太久,都忘记了。$茶花股份(SH603615)$ $深水规院(SZ301038)$ $矩子科技(SZ300802)$ 

全部讨论

2022-11-09 09:16

感谢先生,受教了。

2022-11-07 09:27

$中国平安(SH601318)$ 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