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总是不能忘记,也不可能忘记,故乡那座小小的古镇。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凝聚我浓厚古朴亲情的地方。

小镇离南宁90公理,行驶在南宁至友谊关的高速路上,一路上风光尽收眼底,远山含黛,近峰奇异,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多少次萦绕梦中的故乡。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在外婆的怀抱中快乐地成长,在古老的小镇上读完了小学。十一岁那年,带着对外婆和古镇的诸多不舍,拖着两条小小的辫子,还有两行长长的泪水,离开了这一方山山水水。

从此故乡成长思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外婆也在我参加工作后长眠在小镇后山的小山坡上,与青松为伴,与小草为友。而我,对故乡的迷恋却俞发厚重,铭记在意识的深处,感情总是那样难以割断。真的想你了,就像想念远方的亲人那样想你,青山绿水的故乡,还有停在故乡原处的老屋。

当我再次站在陈旧的老屋前,似乎又看到慈祥的外婆,打开那扇斑驳的大门迎接我,于是我又被一屋温暖和亲情包围着。老屋的容颜已被岁月的巨手无情地雕改,墙体颜色的褪落,与窗台的藏青色,证明了老屋的苍桑久远。外婆去世后,这座老屋便成了一座空房,也只有每年的三月三,壮乡人怀祖扫墓时,亲人们回去才给它好好地打理。

谁也挡不住人去房空。房屋的残旧,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可我一直不曾想过老屋会倒下,就像心中的外婆从不曾从不曾离开一样。外婆的一生,充满着坎坷,却也很坚强,十八岁出嫁,二十四岁守寡,为了一心培养着妈妈和小姨这对姐妹,终身不再嫁,这至今在小镇上还是流传着的一段佳话。

六年前,妈妈也追随着外婆而去,而今,我们回来给妈妈行大葬之礼。在妈妈离开的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种情绪一直在我的内心蔓延,它叫着怀念。它深深的,安静的,任性的,放肆的漫过我整个心绪。那段时间,我不喜欢别人来打扰我的悲喜,探听我的委屈,因为我的情绪里有妈妈的影子。如今,妈妈的心贴近了大地,满坡灿烂,不再孤独,那里有爸爸,外公外婆的陪伴。

当我看到老屋冒岀缕缕炊烟,在夕阳的影照下生动起来,像在诉说着不老的故事,充溢着外婆、妈妈对我们的一段段温馨,此境此情,又让我心存怀念和欣然。

从古镇到南宁,再到海港城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在变,生活总在变,而我对故乡的怀念始终没有变。现代化的城市,繁荣的经济与古镇成鲜明的反差,如今的故乡依旧,乡下人的热情亦依旧,质朴的本色,珍藏的憨厚。每当我听着刘欢唱的《弯弯的月亮》时,总是在歌声中惆怅起来,我盼望故乡在山歌中兴旺,在山歌中发达。

文人爱把故乡比作茫茫人生的根,然,世上文人不多,游子却不少,而游子也有游子的情怀,我对故乡的感慨,它更像我过年喜欢喝的一支醇香红酒,满藏的童年记忆,在岁月的河流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让人愈品愈加陶醉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