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18A公司的“低估值”陷阱

发布于: iPhone转发:76回复:92喜欢:23

这一轮下跌,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不仅低于净资产,甚至低于账面现金了。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兴奋,觉得是时候祭出巴菲特的捡烟蒂大法,博上一把。

但这真得安全吗?不见得。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现有产品/管线价值不大,股价下跌,融资遇阻,账上现金持续损耗,风险随之增大,甚至成为价值毁灭者。

不可否认,很多公司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了。极端市场捡漏,不能一味盯着便宜货,而是要真正弯下腰去捡金子。

1、“市值低于账上现金”或是陷阱

捡漏之前,要明白生物科技公司真正的“价值”是管线,而不是厂房、大楼,甚至不是账上的现金。如果管线价值为零,账上现金总有一天烧完,最后公司都没了。

不过,生物科技公司的资产依然需要关注。虽然无法提供估值依据,但还是可以借此看一看公司的安全边际。

按照当前亏损额,不少港股、科创板生物科技公司账上的现金,可能连一年也支撑不了了。而再鼎医药信达生物诺辉健康等,账上现金充沛,安全边际高。

例如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截至2021年末现金和存款总额达66.1亿美金;再鼎医药这一数字也高达14.09亿美元。即便在极端情况下,两家公司依然能维持运营许久。

“早筛一哥”诺辉健康同样如此。截至2021年末,公司账上资金超过18亿元,而2021年真实亏损额(剔除优先股价值变动)在2.8亿元左右。

按2021年的烧钱力度,公司不出意外能坚持到2024年盈亏平衡,更不用说公司营收还在高速增长,能够不断创造现金流。

诺辉健康过去3年收入情况

显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这类公司的安全边际要更高。

2、通过财报寻找确定性赛道

既然要捡金子,只有安全边际是不够的。

生物科技公司的特性,使得投资更像风险投资。而在一级市场,说的最多的投资策略就是,投赛道。医疗领域确定性的超级赛道不少。恰逢财报披露季,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窗口。

肿瘤创新药依然是黄金赛道。PD-1虽内卷,但市场规模也有百亿;再鼎医药的PARP抑制剂只靠卵巢癌适应症,上市第二年收入也达到了近亿美金(9360万美元)。

艾力斯的第三代EGFR-TKI,即便在贝达等国内外药企的围剿下,上市首年依然实现了 2.36 亿元的销售额,表现可谓惊艳。

早筛市场也在异军突起。2021年,诺辉健康已经手握两个亿元大单品。其中,低价版肠癌早筛产品噗噗管收入已达1.15亿元;2020年底获批的高配版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销售额也逼近亿元,市场扩张速度很快。

此前,大家对于早筛市场的分析主要基于理论和海外市场,市场也对早筛的商业化环境有所质疑,但诺辉健康超预期的财报,算是打消了市场的顾虑。

除了上述提到的领域,其它赛道也有机会,只是受限于披露财报的公司有限,还有待后续发现。

3、高壁垒玩家更值得关注

“赛道”除了规模天花板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需要关注:壁垒。原因很简单,一家公司的价值,与所处赛道的进入门槛息息相关。

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好,意味着公司有自主定价权,不用陷入到价格战中,利润率自然也会很高。

仍以早筛公司为例,除了研发壁垒,早筛还涉及拿证的合规壁垒,这对资金投入、临床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落后者要在产品端做出差异化,难度极大。

诸多特点决定了,早筛领域的竞争格局不会太差。美国精密科学结直肠癌早筛产品2014年获批至今,仍无竞争对手入局,独享利润丰厚的结直肠癌早筛市场。目前,该产品年销售额已经逼近10亿美金。

国内似乎也是如此。目前,市场上早筛玩家较多,但拿到早筛证和消费者自测证的玩家仅诺辉健康一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诺辉健康能够创造更大价值。

根据业绩公告,2021年,由于直销渠道收入大幅增长,诺辉健康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52.8%增长至72.7%,距离盈利目标越来越近。

最近很火的新冠抗原检测则是反面教材,壁垒不够高,公司也没有定价权,今天活得好,明天不一定活得好。上头发话没几天,已经近20家企业有产品获批,集采随之而来,火了不到2天。

说白了,即使身处一个超级赛道,也只有自身壁垒足够高的公司,未来才能活得更好,相应的价值也会越高。

4、静待预期反转时刻

如果以终局思维来看,目前不少生物科技企业无疑是跌进了“击球区”。 随着生物科技公司不断业绩证明自己,也会真正走出困境。但坦白讲,这需要时间。

生物科技公司在早期,由于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渠道建设、市场推广费用,可能呈现收入增长,研发投入、销售费用增长,亏损额扩大的情况。

到了后期,当产品、渠道建设相对稳定,虽然研发投入还在高速增长,但费用率得到控制,加上营收持续增长,才能逐渐进入盈利周期。

美国再生元,甚至用了近20年时间才证明了自己。国内生物科技公司的前进步伐并不算慢,尽管大部分公司还处于早期阶段,但也有信达生物诺辉健康少部分公司处于过渡阶段。

长期来看,“伪低估”企业会烟消云散,但硬核玩家终会反转。而你现在要做的是,警惕那些低估值陷阱,擦亮眼睛找到真正的金子。

全部讨论

生物科技公司不是重资产行业,当然不能看净资产甚至是净现金啦,最值钱的管线和技术平台,都是无形资产,可能根本都没有在资产里面体现,所以不能以市值和净资产去衡量。$诺辉健康-B(06606)$

2022-03-21 16:20

国内早筛一哥是诺辉健康无疑了,但是高筑壁垒要加速了。

在目前的形势下,18A要看的,就是现金储备,管线和商业化能力。没有现金储备,可能撑不过去,或者动作变形;管线不强没有前景,势必或面临激烈竞争,或者乏人问津;商业化能力不行,则不能将前景转化为收入。在这三环中若是有所缺失,就非常危险了。但即使三环无缺,在目前的形式下,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念,才能等到雨过天青。

2022-03-21 13:42

账上现金充沛,安全边际高,看好诺辉健康、再鼎医药、信达生物。

2022-03-21 13:13

这个诺辉健康手握两个亿元大单品,如果快速实现盈利更好了。

确实,18A去年至今真的是太惨了,看到了这么多公司市值腰斩,千万要注意不要在奔驰的火车面前捡硬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内的形势和竞争格局,持续关注并选取细分行业的头部公司进行长期观察,我感觉是恰当的。在这种状态下面去看,我觉得新冠口服药、肿瘤早筛业绩都会非常好。$诺辉健康-B(06606)$

2022-03-21 10:59

癌症早筛市场产品价格降低,场景不限,属于诺辉健康们的机会更大。

2023-02-28 20:58

/按照当前亏损额,不少港股、科创板生物科技公司账上的现金,可能连一年也支撑不了了。而再鼎医药信达生物诺辉健康等,账上现金充沛,安全边际高。
例如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截至2021年末现金和存款总额达66.1亿美金;再鼎医药这一数字也高达14.09亿美元。即便在极端情况下,两家公司依然能维持运营许久。
“早筛一哥”诺辉健康同样如此。截至2021年末,公司账上资金超过18亿元,而2021年真实亏损额(剔除优先股价值变动)在2.8亿元左右。
按2021年的烧钱力度,公司不出意外能坚持到2024年盈亏平衡,更不用说公司营收还在高速增长,能够不断创造现金流@般若无住:诺辉主打产品常卫清也开始“内卷”了,已经批准上市的就有:北京博尔诚、深圳晋百慧、广州康立明、上海透景、厦门艾德。拟批准的更是数不胜数…

2022-06-24 16:36

诺辉,还会回调吗?

2022-05-15 02:04

这些公司才不算低估值陷阱,格力这种才叫低估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