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渡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39
(发散思考了一下...)当我们谈竞争格局,最好的竞争格局莫过于一家独大。“投资就要投垄断”,已经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但实际上,垄断本身并不能同优异的投资回报划等号。如果相信All money is equal,那么就得承认垄断企业和普通企业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方式是别无二致:要么来自于盈利能力的增长,要么来自于分红/派息的股东回报,“垄断”只是为投资回报的稳定性上了一道保险,规避了因过度竞争而带来的利润率大幅波动。“投资就要投垄断”思路的背后实际上是隐含了假设:1)垄断企业由于其所提供服务和商品的唯一性,因而具有提价权;2)垄断企业相对竞争企业,用于维持市场地位的营运成本更低,长期来看现金流创造能力不断优化(变现为净利率不断提升、经营杠杆优化)。
如果一个垄断型企业具备了1)的条件,那么哪怕行业在量的维度上没有增长,其依然可以不断提高利润(比如类似爱马仕的顶级奢侈品,当然顶奢的量往往不是需求饱和而是自己主动控制不增长);如果一个垄断型企业不具备1)提价权,但是具备2),长期改善经营杠杆+主动回馈股东叠加的回报非常可观(比如我前阵子复盘过的Visa,十年间营收端仅有平平无奇的10%不到的增速,信用卡费率也没有什么提价权;但因为长期利润率优化了10%+持续分红回购,给股东创造是十年十倍,年化26%)。
而某些企业,尽管具备了实质性的垄断地位,但1)和2)的好处它都沾不上。例如一些B端特别细的产业链,企业是垄断的,但是它的下游客户可能也只有那么一两家,谈不上谁能对谁提价。又比如一些涉及基础设施性质的公司,如高铁、机场,价格被管控,也是没法涨价。涨价不行,行业又脱离高速成长期,那“长期改善经营杠杆”呢?这本身就更多看的是商业模式而非竞争格局。譬如某些行业就是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且不限于一次性的资本开支,是持续性的营运资本投入(建筑、),这些消耗现金的项目如果占营收的比重很大,又对抗不了通胀的自然上涨(人力、能源等要素长期必然上涨),那么长期来看这种类型的公司哪怕是处于垄断地位,对股东而言也很难创造真实价值。
譬如说高端白酒,老说茅台算垄断,其实光是高端白酒这个板块就能数出来近20家公司来。茅台和五粮液、泸州老窖之间真的一点竞争都没有吗?根本未必。就说我对高端白酒的短浅认知里,五粮液就曾经有过地位高于茅台的时候。但谁第一、谁第二,都不妨碍A股过去20年涨幅前50的股票里,白酒企业足足占了8个席位的事实,这意味着哪怕是行业里只能排得上二线的白酒企业,都在股东回报上打败了诸多垄断型的公司。高端白酒的商业模式,使得竞争本身不会对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大的伤害,毕竟它们竞争的不是谁能卖得多、成本更便宜,反而是谁能卖得更贵。
因此我认同生意模式>竞争优势。哪怕是互联网这样被广泛认为“赢家通吃”(当然现在证伪这个理论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了)的领域,生意模式的差异依旧明显。国内三家平台电商的市场份额起起伏伏,但减去那些烧钱新业务之后的主业利润率都还在一个挺高的水平上,现金流也都挺好;海外音乐流媒体和视频流媒体几年前竞争格局好得不得了,就那么一家没对手,但就是挺难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