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血鸿蒙,生态之路起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完全独立的“纯血鸿蒙”正式问世;此前,国内市占率首次超越苹果iOS,成为第二大手机操作系统;华为鸿蒙HarmonyOS实现了技术上和规模上质的飞跃。

自2019年8月首个版本发布以来,华为用了5年时间,创造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打破了两强垄断,成为自PC时代以来,中国科技崛起的一件大事。

此前外界曾一度质疑鸿蒙是“套壳版安卓”,但如今鸿蒙迎来了更加独立自强的节点。一季度,华为重夺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名,销量大增70%,同时,鸿蒙智行、智慧屏(电视)、PC等各种终端销量大幅增长,车机一体、跨终端无缝交互的紧迫性日益增强。

6月21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HDC 2024)上正式推出HarmonyOS NEXT即纯血鸿蒙的Beta版系统,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旗下的多款重要产品均宣布接入鸿蒙,腾讯以20款左右的接入产品数量处于领先地位,鸿蒙生态体系日益丰富。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兴奋过头盲目乐观。历史上,众多科技巨头纷纷下场亲自做操作系统,比如微软Windows Phone(Winphone)、三星Tizen、黑莓等,但在安卓和IOS强压之下,强如微软和三星,推出过的操作系统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打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目前鸿蒙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至少,华为已经迈出了绝大多数企业都未曾企及的一步。

01 纯血

鸿蒙是封锁之下提前诞生的战略级选择。

2019年8月,HarmonyOS1.0被迫提前发布,由于生态基本为零,搭载鸿蒙的设备才刚刚起步,鸿蒙完全脱离安卓并不现实,因此以安卓AOSP为底层代码。

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搭载麒麟5G芯片的Mate60横空出世,一场翻身仗打赢了。手机出货量排名从其他序列强势回到中国第一。今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达1170万台,同比大增70%,反超苹果、vivo等,以17%的市场份额登顶。

知名消费电子分析师郭明錤预计,2024年华为手机出货量有望升到6000万部,再次成为业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手机品牌。

与此同时,华为赋能的赛力斯、智界S7持续火爆,前五月鸿蒙智行交付量达到148098辆,位居新势力第一名。

其他硬件表现也十分不俗,华为平板电脑一季度同比增长70.2%,出货量达273.5万台,无线耳机出货量增幅超70%,智慧屏销量翻倍。

余承东透露,2024年1-5月,Pura 70系列发货量同比增长68%,旗舰手机发货量同比增长72%。

硬件销量爆发式增长,相当于“筑巢引凤”,鸿蒙系统一季度以17%的市占率在中国反超IOS,成为仅次于安卓的第二大操作系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一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华为内部将16%看做操作系统的生死线。回溯历史,微软Windows phone、黑莓、三星Tizen等操作系统都倒在这条看不见的线前,最终无人问津。如今,跨过这条分水岭,为纯血鸿蒙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车机一体化、多种智能终端交互间的打通,也需要统一的独立系统来支持。

本次开发者大会发布的鸿蒙NEXT版,系统底座全栈自研,去掉了安卓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Hap格式),这是中国人从PC时代破除Windows系统垄断、移动时代突围安卓和IOS的关键胜利。

华为已将鸿蒙原生系统视作今年的一号工程。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24年华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造真正的鸿蒙原生应用生态。

根据规划,正式版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与Mate 70系列一同推出,届时将不再兼容安卓。

HDC 2024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向下扎到根,已经全面突破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HarmonyOS NEXT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可以实现一个系统,统一生态,打通多设备多场景。

另外,鸿蒙生态设备已经超9亿台,开发者数量达254万。华为正在推动覆盖用户99%使用时间的TOP5000应用的接入,目前已经有1500多个应用上架。

HarmonyOS NEXT的发布,预示着独立于安卓和苹果,全栈技术自主可控的中国操作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

02 生态

从塞拜系统、黑莓系统、微软Winphone、三星Tizen 到安卓、IOS胜出,历史上科技巨头下场亲自做操作系统的不在少数,但多数都折戟沉沙,跌入历史的尘埃中。最终沦为MBA课程中的失败案例。

究其原因,技术并非最大难关,关键在于生态。

华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任正非在2019年就指出,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手机厂商的”根技术”得到长足进步,技术已经不再是自研系统的拦路虎。更为关键的是未来的生态建设。如果没有繁荣的生态,就如同没有枝叶的枯木,最终也会因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国内厂商中,小米全新的澎湃OS融合了自研的Vela系统,但本质上依然是兼容安卓AOSP的过渡策略。vivo的蓝河BlueOS虽不兼容安卓,但并不替代原有的OriginOS。BlueOS属于轻量级操作系统,适用于中低端设备,先在手表上试水,还不敢贸然进军手机。

友商们显然对构建生态的难度了然于胸,但重围之中的华为只有华山一条路。华为描绘的图景中,鸿蒙生态分为北向与南向两条路径,北向是联合应用厂商,南向是覆盖设备厂商。

应用方面,华为的计划是在今年分两步走,先吸引200个头部App加入原生生态,到年中,覆盖5000个App,据其测算,头部5000个APP,可以填满多数用户99%的手机使用时间。只有完成这一步,鸿蒙才算是真正的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才能算是初步成功。

下一个阶段,要覆盖50万个原生应用,满足长尾需求。

到4月7日,华为官宣已有超4000个应用计划加入鸿蒙生态,进行原生版应用的开发,生态日益壮大,其中包括支付宝美团、新浪微博、小红书、B站、高德地图等大型APP。

但目前,鸿蒙还面临几大难题。

一是,超大规模用户体量的App平台,要让其重新适配鸿蒙,耗费的不单单是时间和金钱,期间的人员对接、协调沟通、商业利益分配等等问题都将成为横亘在互联网大厂和华为之间的障碍。

而大规模体量的平台,都要面对如何处理好用户体验的难题,涉及到系统的切换与过度,同时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这些问题还需要华为和大厂之间进行深度的沟通和磨合。

二是,生态繁荣还需时间,甚至付出巨大资金支持。纯血鸿蒙已经问世,问题是谁有动力去用鸿蒙?如何推动其他企业主动开发鸿蒙原生应用?

对应用厂商来说,必须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从头开发鸿蒙原生应用所需的投入都要考虑产出比。

目前安卓的开发者约有2000万,苹果iOS2400万,而鸿蒙开发者数量仅有254万。鸿蒙生态还需要有更多开发者参与进来。

为此,华为通过供技术支持和流量倾斜,降低开发门槛,包括华为渠道的宣发、应用商店排名等。要做好这件事情,华为在去年宣布将面向生态伙伴在三年内投入百亿元,提供技术支持、营销活动,以及商业合作上的支持。

华为“耀星计划”计划投入70亿元激励鸿蒙开发者创新。鸿蒙生态学堂联合高校共同培养鸿蒙人才,每月培养10万多鸿蒙开发者,华为还宣布开启2024 HarmonyOS创新赛,最高单项奖100万元。

深圳市更是拿出真金白银采购华为智能设备,并印发《深圳市支持开源鸿蒙原生应用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计划实现政务软件鸿蒙全覆盖,在产学研、资金、生态组织等等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些措施有望改善鸿蒙生态初期的建设问题,而到中后期,随着鸿蒙生态的繁荣,将会有望步入自主性的内生发展。

第三,鸿蒙起于手机,但并不止于手机。任正非此前就对鸿蒙下了定义——鸿蒙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而是为了物联网,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

2020年,华为确定了鸿蒙“1+8+N”终端战略,“1”即手机,手机是万物互联的中枢;“8”是指PC、平板、智慧屏、车机、耳机、音箱、手表、眼镜8种设备入口,“N”代表泛IoT设备,比如空调、冰箱等合作厂商的各类智能设备。

因此,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未来如何打通所有智能设备才是更大的难题。

华为数据显示,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总量超过9亿台,包括手机、PC、平板、智慧屏、车机等,预计到2024年底,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将逐步增至10亿台。鸿蒙的终端设备不仅包括华为的产品,还将包括各类第三方厂商的设备,新设备将带来新场景与新流量入口。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推动主流App全部接入鸿蒙,这是华为必须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关系到科技自立自强,鸿蒙在国内受到舆论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但要想最终胜出,根本上还是要回归到商业和生态层面,只有整个生态枝繁叶茂,才能真正取得最终的胜利。

03 竞合

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是生态系统繁荣昌盛的关键。

下场造车后,雷军对外喊话:小米 SU7是支持苹果生态最好的车,会像对待小米用户一样对待苹果用户。与此同时,澎湃OS取代 MIUI,成为小米“人车家”的统一生态。雷军还四处拜访,向王传福、李斌、何小鹏、李想等汽车大佬兜售他的“统一生态标准”的想法。

雷军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实现小米生态设备能够跨品牌使用,不论能否实现,这都是个宏伟的构想。

三星最近就宣布和特斯拉进行家庭能源管理平台对接,这是特斯拉首次开放接口。此前,米家智能设备就已经可以接入苹果Homekit。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也已经决定,超越企业的边界,合作开发新一代汽车软件。

合作共赢,这意味着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商业价值。更何况维护、升级一个超级庞大的操作系统,需要付出海量的成本。据悉,仅仅一个简单的应用增加运维团队的费用,就至少要上百万元,遑论鸿蒙系统。

相比低毛利的硬件,软件生态盈利能力更强。小米互联网业务一季度毛利率高达74.2%,5倍于智能手机业务,并且一年贡献300多亿的收入;苹果2024Q2财季服务营收238.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2023财年毛利率高达70.8%,近乎硬件产品的两倍,利润占比更是达到36%,高于其营收占比。

涵盖谷歌Play、广告、安卓、Chrome浏览器、谷歌地图服务的谷歌服务(Google Services)业务,在2024年一季度,就为谷歌贡献了703.98亿美元的进账。

华为的路径和定位介于IOS和安卓之间,鸿蒙操作作系统分为开源的OpenHarmony和 HarmonyOS。

华为此前将开源鸿蒙OpenHarmony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公开透明地进行项目合作。但保持中立的地位,并非吸引厂商选择鸿蒙的首要考量。

目前,该系统对大厂吸引力有限,主要吸引的是小企业,聚焦在细分专用场景,比如亿道通信发布的电网巡察EM-R51鸿蒙版手持终端,润和软件推出的金融OpenHarmony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POS机、终端销售机等。

纯血鸿蒙目前困于华为设备中,背后涉及到商业利益的纷争。历史上,谷歌之所以能成功做出安卓系统,核心原因是谷歌自己不做手机,对手机厂商来说是一个赋能者,而非抢食者,更像是生态上下游关系。

当前,国内手机厂商和安卓的合作已经十分紧密,已经在安卓操作系统上迭代得非常成熟,他们各自围绕自己的生态做布局,没有必要另起炉灶。相对积极的是尾部企业,如魅族此前表态正计划将Lipro智能家居部分接入鸿蒙,但手机和手表暂无相关计划。

谷歌此前也推出了Fuchsia OS,这是一款面向多平台的操作系统,被称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安卓”,部分继承了安卓系统的UI设计和界面逻辑,被看做是鸿蒙未来最大的竞争者。

当然,Fuchsia OS的研发和上市面临不小的波折,在软件方面相对弱势的三星表现出积极姿态。三星已成为谷歌Fuchsia开源代码的主要贡献者。

外有强敌,国内还有软件企业的竞合关系需要去权衡。但对华为来说,在第一阶段能在自有设备上呈现出超预期的体验,并实现设备大幅放量,已经是万里长征中的关键胜利。

当前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大厂、各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都在助力鸿蒙生态的成长,在摸索中前进,在黑暗中破局,华为在操作系统上的这一仗上的友商足够多,并不孤单,这次站在鸿蒙背后的大厂们即是例证。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