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聊投资:“追涨杀跌”的锅,真的该散户背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老崔

来源 | 老崔聊投资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最近接受专访时说过一句话: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这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实现经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几天这句话也被各大媒体、机构转载,因为认同,也是事实。

什么意思呢,我大概解读一下。

— 01 —

A股起源


咱们国家在以前也是需要资本市场的,时间要追溯到A股成立之初。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国有企业资金紧张,为了给他们“解困”,A股市场就成为国企融资的机器。

1989年A股试营业,最初本着“试得好就上,不好就关门”的理念。

于是乎,一直到1995年以前,中国股市的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股市要关张了”、“试点要停”这类消息。

直到“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中国期货市场开始全面整顿,股市就成为扶持的对象,之后才算迎来真正的利好,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

但是最初的A股资本市场有个问题,上面也说了,它是在国企资金困难背景下诞生的。

因此,当时的国企从资本市场吸收了大量现金,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是分给投资者的红利却少之又少。

大家看到A股进入“而立之年”的现在,很多国企依然延续了老国企风格,对投资者不够友好。

— 02 —

有些“锅”,非散户的过

我总跟大家说,投资投的是长期价值。

不管企业上市之初融资多少钱,它的投资者们无论大小,多多少少都有想成为“长期股东”的心。

那股票不注重分红这件事情,就会使投资者变得急躁。

大家就倾向于把“炒股”这件事情理解成“想要赚钱,靠的就是低买高卖”,而不是长期持有享受着公司每年给的红利,从而与之共成长。

长此以往,投资者变成“参与者”,大家似乎就忘记了自己的“股东”身份,变得没有耐心,市场上有点风吹草动,就大举买进或卖出,高高兴兴买入而后恐慌地抛出。

一个个小个体的情绪叠加,就释放出推动大盘走向的情绪势能,微小的信号也能通过情绪主导无限放大,大盘就表现出大量股票同涨同跌的非正常现象。

这时候,你再劝大家长期持股,有用吗?

作用不大,因为即使有那么一只值得长期投资的好股票,在恐慌情绪主导的大盘下跌时很可能也跟着跌,导致人们怀疑人生,纷纷脱手离场。

— 03 —

有些话,得听“劝”

好在,A股市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注入了越来越多新鲜的、有活力的血液。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上证深证到创业板、科创板,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试点改革都在新的板块上市发生,大大提高了A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所以,作为现在参与A股投资的我们,就到了该摒弃旧的投资观念和做法的时候,注重长期价值、注重情绪管理,不为外界干扰因素所左右投资预判。

当然了,我知道大部分投资“新手”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对自己的钱包都不负责任,那怎么指望资本市场能对你个人的资产负责。

【作者简介】

老崔,特许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本科、研究生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曾任国内某顶尖金融教育集团CEO,上市公司高管。拥有十二年家庭财富管理与理财咨询的丰富经验,家庭理财问诊次数超过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