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劝学篇之感性、理性、实践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投资劝学篇之感性、理性、实践

再次拜读毛先生的《实践论》,方才感悟到,先生已清楚明白的在近百年前告诉我们,学习投资的正确步骤,有感而发下文。

大量的事实告我们,投资这件低门槛的社会活动是高难度的零和博弈,拉长时间周期,参与者万中有一赢,且看水浑且深的公募,谨慎滑头的私募,大智大慧的GJD,专业凶狠的外资,擅长蛋变鸡的产业资本,神秘低调的精明大佬,来去如风的游资,不明真相的广大散户,在暗流涌动,没有硝烟的市场里你争我夺。优势毫无的个人凭何在一场场的博弈中生存发展?激情、运气、消息这些外因还不够,需要敬畏市场,尊重专业的同时,苦练投资内外功,向专业者的水平不断前进,才是正识。人的投资认识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想要达到预期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市场客观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投资实践中失败受挫。

进入股票市场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人听说朋友赚钱了,便蠢蠢欲动;有人看了些理财课程,忙跃跃欲试;有人金融专业毕业,欲大显身手……虽缘由不同,但初衷都是奔着赚钱而来。人世间除却生死,金钱是最能挑动人情绪的事物,反应到股票市场则是上涨时贪婪兴奋;下跌时恐惧失落。投资认识感性阶段的人们,市场行为表现尤为显著:赚小钱,急忙落迷失袋为安;初浅套,不甘心,深套牢,卧倒装死;休市期间,念念不忘;抱着一知半解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大师名言’豪气满仓抄底; 借胆于“雷电劈下来的时候,我必须在场”的口号,奋然冲进情有独钟的暴雷股……以此往复循环,迷失在股票价格的曲线运动中,直至某些因素才幡然醒悟。他们被感性支配,缺乏“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战略统筹,忘了离开现实客观条件谈道理、方法应用,是刻舟求剑。看客和主客,局内和局外,在投资实践中截然不同;还有一部分人盲目抄作业,赚了自己天赋异禀,赔了全责被抄人;更有着魔者,见不得他人对自己所持股票有不同看法,否则呼天喊地。在金钱的刺激下,放大了人们贪婪、恐慌、偏激、自大、暴躁等众多负面情绪,钱越多,倍数愈大,失控愈强烈,诚如一位投资大师所说:“投资市场的成功对智商的要求远远低于对情绪控制的要求。”

 上述阶段,醒悟的人们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不敢再盲目相信别人和自我感觉,从失败取得教训,明白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于是开始每日挑灯夜战,翻阅几十本价值投资书籍后,匆忙用于实战,由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价值受管理者水平,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甚至是股市大市环境影响巨大,一般投资者很难探寻究竟,而公司财务数据作假严重,不可轻信,导致依旧无法深刻透彻了解企业,亦没有觉醒强大的格局,分辨不出孰优孰劣,以败北收场;再翻上百本书籍,不仅限于价值方面,形态技术学,市场行为学,哲学、兵法等等。兜兜转转,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四处碰壁,感到生存之不易。虽说此时的人们对投资的认识已经上升到理性阶段、理论阶段,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价值、成长、投机、量化等每种方法都用过,时而赚钱,时而赔钱,依旧困惑不已。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亦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若不和投资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投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投资者,上市企业仅属于市场的一部分,而市场还包含国际、国内经济形式、货币政策、行业周期、战争、天灾等一系列元素,因此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具有多面性,究其本身有随机性、偶然性,不确定性、趋势性、区域特性等属性。而在不同的市场氛围里也表现迥异,牛市上涨阶段它激情疯狂,熊市下跌阶段冷酷无情,猴市震荡阶段又跳脱不羁。人们完整历经一到两个牛熊周期,碰到各种风险、机遇,全方位接受了市场洗礼后,明白了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市场,反映市场的本质,反映市场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就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市场的东西。

人们在投资实践中逐渐发现支撑市场运行的基础法则:时间法则、空间法则、周期法则、供需法则、因果法则、人性法则、结构法则、数学法则等,离开基础谈理论应用是空中楼阁,于是综合自身情况,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将几大法则组合应用,延伸出了多种投资理论,用以指导投资实践,其中几位大师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索罗斯应用人性、供需、周期等法则,推演出了“反身性理论”,认识到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巴菲特应用时间、空间、因果等法则,摸索出了“价值理论”,着重强调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损,第二选择是记住第一原则。;西蒙斯应用结构、数学等法则专研出了“量化理论”,贯彻交易“要像壁虎一样,平时趴在墙上一动不动,蚊子一旦出现就迅速将其吃掉,然后恢复平静,等待下一个机会。而其他成功的投资者,亦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理论道路,用于指导自己的投资实践。

几番沉浮后 ,人们的投资水平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投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投资的规律性的认识,又再回到指导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投资理论和发展投资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投资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人类认识真理的步伐是不断前进的,螺旋上升的,不会终止于某位智慧大师,前高之后还会有新高,投资亦是如此。随着时代变迁,科学发展,实践中会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到了这种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