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该不该倒牛奶?实体产业何去何从?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转自易有料:资本倒牛奶事件重演!200万辆库存车白白生锈,也不愿降价出售?

老司机侃侃车儿

今年一季度前后,国内燃油车市场来了一波降价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30家汽车品牌、上百款车型参与降价,部分车型降幅甚至超过了10万元。

而这次降价潮,其实就是为了尽快售出不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库存车,但是就在很多人认为,随着7月1号国六B标准正是实施之前,国内汽车市场还将迎来一波大的降价潮的时候,车主们苦等的第二波降价潮却久等不来。

截止到3月末,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数共计是361万辆。其中,全国范围内国六b非RDE车型大约还有200万辆库存。而7月1号,即将实施的国六B排放标准,还是给了针对部分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

所谓的RDE实验仅监测的车型,指的是只需要上报RDE监测,对实际数据不做要求,耐久性要求达到16万公里的车型,简单来说就是达到了“假国六B”标准。真正的国六B标准,一方面RDE监测数据不得高于限值,另外耐久性要求达到20万公里。这类车型还有半年时间的喘息时间。

而国六A的库存车,必须在7月1号之前销售出去,否则就不再允许销售了。200万的库存车,能不能在规定时间之内清空完毕,是一个问号。特别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燃油库存车除了降价抛售别无他法,而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于,车企不愿意降价清库存。广汽集团的董事长曾庆洪甚至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

这一现象,不免让人想到了教科书上的倒牛奶事件,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牛奶卖不出去,资本家选择了倾倒牛奶。为什么资本家把牛奶倒河里也不降价卖给穷人?和今天的,车企为什么宁愿让车变成库存车,也不愿降价卖给消费者,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倾倒牛奶也不便宜出售,是为了不支付加工、运输、储存的成本,资本家其实选择了亏得更少的方式。

而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型,即使变成库存车也不低价销售,是因为促销需要付出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销售成本,占用经销商的销售资源,这些都是机会成本,换句话说,经销商的资源是有限的,与其赔本卖库存车,不如卖其他能挣钱的车型。而且大幅度降价,对于汽车品牌来说,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的,想想看,当雪铁龙C6降价到12万,以后再卖15万,会有人买单吗?

那么这些车型最终的归宿会是什么?难道只能烂在停车场?其实车企也不是没有办法去操作,比如说将这些车型以较低的价格批量抵给二手车经销商,挂在二手车网站上售卖,再或者批量地卖给B端的用户。

因此,资本家倒牛奶的事件,其实被很多人误解了,拿这件事去批评资本家无良,是不理性的,而对于车企而言,即使它们不选择大幅降价清库存,也是车企自己的选择,能不能买到超出预期的低价库存车,决定权不在我们,还是在车企和经销商手里。

#汽车零部件# #汽车整车# $智能汽车LOF(SZ161033)$ 

全部讨论

这篇文章不错。雪球这种文章多点就好了。放眼望去,清一色的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