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债or信用债?一文看懂二者区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前段时间,10年国债向下突破2.3%的整数位关口,30年品种单日下行超5bp,引发市场瞩目,利率债一词随之火热出圈。今天小信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许多投资者感觉比较陌生的“利率债”和“信用债”,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又与债券型基金有什么关系?

简单而言,通常承担信用风险的债券是信用债,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债券则是利率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主权或类主权主体,其发行的债券基本是无信用风险的,此类债券就被定义为利率债;但对于其他主体如企业等发行的债券,从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具有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只是说风险程度在不同企业间存在差异,此类债券则被定义为信用债。

注:以上对信用债、利率债的定义旨在方便读者理解,仅供参考。

说完了利率债和信用债的具体划分标准,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风险收益比上的区别。在金融市场中,我们时常能听到“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

对于相同期限的债券来说,信用债由于承担了信用风险,其收益水平整体上来看一般是高于利率债的。并且在信用债内部,财务状况比较差、违约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其收益也要高于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

除了是否承担信用风险外,利率债和信用债另一大差别在于流动性。顾名思义,流动性就是可以变现的能力。利率债由于是主权债券或者类主权债券,其受众较为广泛,二级市场买卖情况相对活跃,流动性较好。但信用债随着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提升,特别是当负面舆情引发市场对发债主体还本付息能力的怀疑时,二级市场买卖的活跃度也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流动性“枯竭”的局面。

引申到价格层面就是,利率债交易较为活跃,其当前价格对当前信息的反馈是较为充分的。而信用债由于交易的连续性较弱,可成交价和估值往往存在差异,这也称作交易摩擦成本。这也是信用债仓位重的基金产品,在遭遇大规模赎回时,往往由于急于变现的需求,在市场缺少“理性”资金接盘的情况下,债券价格还会继续下跌的原因。

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广泛配置于利率债的债券型基金,在正常情况下,投资人几乎不需要考虑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但由于所投资标的的潜在收益率较低,未来基金产品的实际收益比较依赖于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择时能力,即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市场波动的收益,所以在利率变动较为剧烈时,产品收益的波动性也会随之增强。

而对于广泛配置于信用债的基金,产品的实际收益既依赖于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择时能力,又依赖于基金公司对所承担的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由于信用债多承担一份风险,就要对其在收益上进行补偿,所以一般情况下,信用风险越高的信用债,收益率也就越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