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维度看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起春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明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从经济增长目标看,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制定的。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没有改变,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过往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趋于弱化,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有条件有支撑。

从财政政策看,财政预算安排兼顾短期与长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综合考虑发展需求和财政的可持续性,财政预算安排要兼顾短期和长期,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来看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其一,赤字率拟按安排3%,赤字规模4.06万亿元,体现对财政持续性的关注;其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万亿元,再创新高,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拟安排3.9万亿元,体现对短期问题的关注,落实“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目标。其三,支出结构来看,财政预算明确要求"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 “三保”底线"。整体来看,这些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从货币政策来看,结构的重要性相对凸显。货币政策或维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加强调要“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今年结构性政策工具可能将发挥主导性作用,尤其是,今年将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可期待相关领域新设结构性政策工具,方向或聚焦科技创新、数字金融领域。此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表述与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较此前的“精准有力”更加强调政策效果,也与报告中提到的“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基调一致。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可能意味着社融及M2增速将较经济实际增速和价格水平之和基本匹配或更高,以助力基本面目标实现。

从重点工作任务看,或更加侧重扩大内需、民营企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内容。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内需的部署安排主要有三方面: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国内需求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去年内需加快恢复,但扩大内需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此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是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也将是支持重点。

第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要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一方面,发挥好政府的投资带动效用。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都较去年有所增加,这些投资主要投向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民生保障等补短板、增后劲的领域。另一方面,稳定扩大民间投资。去年有关部门制定了民间投资促进政策,今年要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方面。今年可能更加注重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比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统筹投资和消费、挖掘内需潜力的一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也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

综合来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政策组合基调偏积极,延续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加值得市场关注的是,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未来有望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