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5回复:135喜欢:440

 #智远奖# 

5月初A股大跌,$上证指数(SH000001)$ 已经创出年内新低,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5月份我一直在A股疯狂的逆势加仓,每天的发帖,都是买入的消息。到5月10日收盘,终于完成了计划的加仓任务。泡上一杯咖啡,让我可以酝酿点情绪,来陈述过往的回忆。

先揭晓我最近买了多少A股,5月份A股加仓5%,目前A股仓位占总资金的21%,其余的仓位是港股仓位23%,美股仓位26%,QDII基金仓位24%。

于是这就尴尬了,很多朋友的交易模式,往往是一把梭哈,即使接受了分散配置的理念,往往觉得一个股买20%,就算轻仓了,像我这样买了2个星期,买了很多次,才加了5%的仓位,这算咋回事?

如果我告诉你,我A股21%的仓位,是分散到17个股票上,平均每个股票的仓位是1%点多,你是不是更无法接受?

事情往前推一年半,到我刚来雪球的时候,说实话,那时候我很受伤,来雪球之前我经历了3年多的痛苦摸索,先后重仓交易了七八个品种,一分钱没有赚到。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突然发现,对我伤害最深的记忆,最失误的判断,最荒谬的操作,往往都是发生在我仓位最重的时候。

比如说2012年,我因为融资,在航天信息的最低点,因为担保品不足,被迫平仓,100%的前期利润灰飞烟灭,平仓之后又和航天信息10倍的后期涨幅失之交臂。

比如说2014年,我陷入双汇发展越跌越买的沼泽,在最低点信心崩溃,惊慌失措平仓。

和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告别,2015年国庆节,我清仓账户,重新开始,来到雪球,百无聊赖的刷帖,后来也写点东西,没想过让别人看,就是在雪球打酱油的混着。

某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重仓持股使我容易犯错,以后无论买什么,我只买1%,这样行不行?

我决定把我所有的交易,都在雪球记录下来,试验这个交易方法的效果:

2015年底,我开始在港股买入1%的中广核电力,3.3元,买了1%的仓位。当时预计中广核电力会跌30%,于是我打算每下跌5%买一次,总共买6次。后来中广核一口气跌了40%,到现在还在我成本以下30%多的位置亏损,我自从买入中广核电力,就从没有机会赚到它的钱。一年半后的某一天,我割肉清仓中广核电力,亏损20%,因为总资金配置了8%,所以对全账户的影响是亏损8%✖️20%=1.6%。

经过试验我发现,1%仓位法,即使我倒霉透顶,遇到了下跌40%的品种;即使我无法自控的一直抄底被套,连续买入8次,每一次都失败,最终1.6%的损失,也是可以轻松面对的。

在中广核被深套的时候,我完善了这个方法,修改主要有三点:

第一,要有节制,每次最多买1%,一个品种越跌越买,最多买6次,仓位上限是6%。

第二,要谨慎,每下跌10%买一次,这样,从开始买一个股票,到它跌到快腰斩的时候,依然在我的买入区间。

第三,要勤奋,下跌途中,要做网格交易摊低成本。

这就是我独创的6+1交易法:

网页链接

这个交易方法,第二次我买股票就用上了。这次是在美股,2015年底,37元我买入汽车之家。

后来汽车之家很快跌到了19,无限接近腰斩,我最后一笔交易,买到22.5元,其实20元我还可以买的,但是我怕了,我撤单了,我怕汽车之家跌到一钱不值,当时汽车之家历经私有化失败、管理层和大股东内斗、管理层集体被清场等等风波,所以你不要天真的以为,那些在20元卖的人,真的是不理智。闪电打下来的时候,那些最坚强的人,往往是因为买的太少。

因为我买的汽车之家很少,在汽车之家最惨烈的时候,我突然变成了一个最坚强的人。

汽车之家到2017年5月份的时候,终于回归我的第一次买价37元,我清仓离场,我的收益情况如何呢?

盈利20%。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腰斩的品种,我竟然没有割肉,而是最终不可思议的盈利20%离场,6%的仓位贡献给总账户的收益是6%✖️20%=1.2%。

2016年夏天,我发掘了港股IGG,当时股价3块钱,现在已经接近12元了,涨了4倍,有人问我买了多少?我不好意思说,今天敞开心扉告诉你,我买了1%,从3块钱持有到现在。

如果以前我持有一个股票,翻番再翻番,老实说,我抱不住,我会分析很多很多次日内行情,我会看到很多很多的大盘风险,我会在合适的时候减仓避险,在合适的时候加仓增加盈利,最后会做丢。但是我持有1%仓位的IGG我分析了多少次呢?我分析了4次,基本上是每次财报披露之后就分析一次。

以前,我是一个聪明人,自从用了6+1交易法,我变笨了:

我2017年设计的打新股组合,适逢其会配置了华夏幸福,从我的成本24炒到48,很快翻番,现在又不知不觉跌回30了,如果以前的我,一定会卖在高点吧,然后在低点再买回来?或者等华夏幸福回调到35的时候企稳加仓,准备做主升浪?

什么都可能发生,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就这样呆呆的让华夏幸福在我的30多个持股组合里坐冷板凳。

这牵扯到我的一个交易哲学:

不在宏观里不懂装懂,不浪费时间预测市场变化,不根据市场变化指导自己的操作。

为什么我没有在雄安行情中适时操作扩大华夏幸福的利润呢?主要是我感觉很难分析政策对华夏幸福估值的影响,我也没有安排出来时间看,所以就搁置了。

另一个笨的表现,就是我对利好和利空的麻木:

比如说,大族激光我从2016年8月买的时候,已经熊了半年了,我买了之后,又熊了半年,这样一个熊了一年的股票,是否应该远离?雄安概念涨的时候,大族激光因为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增也开始偷偷涨,到现在涨幅已经远远的把华夏幸福抛在了后面。

今年的变化,就是很多股票业绩不及预期的时候,开盘直接杀跌,如果动作快,集合竞价抛掉,就可以回避很大的一部分损失,比如豪迈科技,如果我在下跌第一天的集合竞价抛掉,到现在可以少损失每股15%。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因为我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我在大族激光早跑了七八次了,因为2016年,大族激光业绩不及市场预期的机会,比今年的豪迈科技多的多。

福斯特业绩不如预期,三个跌停,我补仓了两次,早知道跌这么狠,下跌的时候我就不买了?等股价企稳了再买多好?可惜我就是这样傻傻的买入,就像我傻傻的把京东从30一直买到20,然后又傻傻的卖光波段仓位,底仓一直持有,把京东的成本做到负数一样,如果我总是患得患失,怎么才能做到守望成长?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如果我很傻,不懂装懂的时候,每次我就要少买点。

如果我看不清形势,我就要动作慢一点,坚强一点。

但是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如果我每个股票买1%,那剩下的99%的资金怎么办?

我曾经很焦虑这个问题,直到我在港股慢慢买了七八个股票,美股买了五六个股票之后,那时候A股还是空仓,我突然明白,只要我持之以恒的研究下去,1%,1%的买,总会把账户买满的。

后来,我就这样一点点的加仓,花了一年多时间,在我研究了八百多个股票,配置了40个交易品种之后,终于把账户买满了。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过去我经历那么多波折,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不够勤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买的那么分散,反应又那么慢,凭什么战胜市场?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6+1交易法,并不是一个战胜市场的策略,而是一个容错的策略。

也就是说,在我们用这个方法,做错了投资决策,会受到最小的伤害。这个策略,只属于我投资体系的第三层-资金管理。

我的全部投资体系有四层结构:

第一层是各种策略。

比如打新股策略,价投策略,股指期货套保策略等,这些策略,如黑暗中的灯塔,在选股之前,就告诉了我交易品种的配置结构。比如说,打新股策略,我就从无到有,慢慢配置了17个品种,我是这样想的,$道琼斯指数(DJI30)$ 从2016年初低点到现在,涨了37%,我因为重仓配置在美股,收益颇丰,虽然美股完全没有见顶的样子,但是如果往后看一年,能否再涨20%,我觉得难度很高,但是A股结合打新股收益,往后看一年,能否赚20%,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这也是我5月初在A股逆势越跌越买的原因。

第二层是算法。

确定一种概率很可能发生,并不一定保证你站在胜利的一方。例如,同样是价值投资,同样是买入某一个成长股,为什么有些人赚到戴维斯双击的暴利,而有些人就经常遭遇戴维斯双杀?所以,要实现这个有利于自己的概率,还需要很多的流程设计。

如果我们把这些流程设计,编成计算机程序,那就是常见的算法。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编程基础,就不能设计和执行算法了吗?非也,算法,其实就是根据一定的外部条件,输入各种信息,最终计算出来交易的价格。

比如我经常用到的杜邦分析,就是一种经典的算法,我们从财报中拿到各种财务数据,经过杜邦分析,最后判断出来公司经营质量,从而确定合理的买入或者卖出价格,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算法。今年我开始接触并掌握了一些经典的算法,比如通过多账户申购新股获利;比如计算基金的实时净值,通过折溢价套利的算法等,这些方法,显著的提高了我的收益率,同时回避了盲目交易的风险。

第三层是资产管理。

有向下的6+1交易法补仓,也有反向的上涨根据市盈率变化追高法,这个反向追高法也很简单,比如我在30买了1%的英伟达,后来英伟达涨到了60元,但是peg降低了,这时候就不要在乎历史涨幅,可以继续追买1%,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第一次建仓,比如我买入海康威视和金禾实业,当时就是在历史新高的位置买入,虽然看起来付出了最高的成本,但是结合公司最新的财报,其实买到了实惠的价格,到目前已经获利丰厚了。

第四层是工具。

比如说美股盘前怎么做、盘后怎么做,远期订单怎么做,期货跨期怎么做,怎么通过防火墙减小期货爆仓的风险,怎么减少套利的时间损耗,怎么统计自己的夏普比率等等,我发觉,我掌握的工具越多,越熟练,对市场理解的就越深刻。

所以市场并不是靠猜测来理解的,市场是靠你设计多少策略、掌握多少工具来理解的。

但是在更深刻、更理性的理解市场和理解公司之前,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资金,会有一个剪刀差。比如,我的能力是20%,我的资金是100%,这个差距就是80%,我们可以把20%的资金买入自己看好的产品,剩下80%的资金买啥?我的实践经验是:

把你的资金,超过你的能力的部分,买入优秀的基金。

最初,在我的个股研究范围有限的时候,我就只买了20%多的股票,剩下的80%的仓位,就全买了基金。慢慢的随着个股研究的推进,每当我发现一个心仪的股票,我就卖出来一部分基金,买入股票,从而慢慢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即使到了目前,我已经配置了30多个股票,我还是储备了24%的QDII基金的仓位。

感谢@美国消费@香港中小 热情分享的基金知识,引领我入门。最近一年,我最爱的基金产品,主要集中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发行的QDII基金,包括香港中小、美国消费等,感谢华宝兴业基金公司的强大研发实力,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非常丰厚的收益。

对于基金的投资,我曾经写过《怎么快速成为一名专业投资者》,感兴趣的可以拓展阅读。

网页链接

很多人瞧不起我的分散投资策略,怀疑一个股票配置1%的仓位,会不会错失大牛股?到底能不能赚到大钱?实际效果如何?

我认识的一个网友,属于比较典型的重仓操作风格,去年先跳一个坑,跌25%,艰难解套出来,然后又重仓大赚一笔,收益终于上了25%,因为没有兑现利润,马上坐电梯下来,利润回吐一半,然后空仓几个月,踏空行情,几个月前终于下定决心入场,结果又是一场空欢喜,一年下来,到现在收益摇摆不定的停止在12%,未来如何,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的收益率曲线是这样的。。。。。。


相比较而言,我最近一年的收益曲线,用40个持股分散投资,一年的收益是46%,同期上证指数上涨7.7%,更难看的深圳指数,我就不对比了。大家可以看看我下图的收益曲线,和上图有什么不同。

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不起我这个稳定无回撤,收益超级强的分散投资策略?

我想,可能是他们内心充满了偏见,在他们第一次看到我的策略的时候,就已经预先判定我的失败,却完全忽视了跟踪我的持股组合的业绩表现。甚至就连我自己,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的,直到运行半年之后,才发觉这个系统收益又高,稳定性又强,心理还很舒适,才越来越喜欢上这个分散投资、全球配置的策略。

如果您觉得你的A股账户投资手段有限,无法复制我的全球配置策略的话,我还有一个A股实盘账户分享,每月末更新,现在已经连续分享了9个月了,每篇文章都有发帖的原始时间戳,保证文章没有经过任何修改,这个纯A股账户分散投资的收益也很不错呢,虽然无法复制我的主账户的全球配置策略持股,但是通过A股+美股QDII基金+港股通的变通策略,也可以很好地实现A股账户、全球配置。

具体持仓变动,请看《50万实盘账户示范》

网页链接


不知不觉,我从一个一知半解的投资新手,到目前有条不紊的全球轮动,美股、港股、A股、基金均衡配置,已经一年多了,一个稳定的投资系统正在慢慢形成。

回首,感慨每一天,都是开开心心投资,没有犹豫彷徨,没有患得患失,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感觉精疲力尽。正所谓: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投资,乐在其中。谨以此文,献给对我帮助巨大的@华宝兴业ETP 产品。

感谢@雪球 的产品功能,感谢@今日话题 的明眸善睐,感谢@不明真相的群众 



@雪球活动

全部讨论

2017-05-10 20:54

每次只买0.2%, 个股最高上限2%的飘过

2017-05-10 20:41

适合你,不过这样做可能不适合大多数人。我喜欢巴式重仓

2017-06-25 23:10

其实很简单。如果分散买入许多股票,那就不如买指数基金,省心,基本上可以去除黑天鹅事件的困扰。只需要分析系统风险。然后分批建仓,减少或降低系统风险。如果还胆小,那就配置些债券。
但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只有一个!那就是满仓加杠杆,配置一个股票。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利润最大化。但所承担的风险也大。需要你的稳、准、狠。随着市场的变化增加或降低杠杆,当然,这需要你对市场有着高度的认知。
回顾股市二十几年,市场走牛的时间很短暂,大多数的时间是慢慢熊途。中国企业的基本面不改变,那么,这样的市场永远存在。所以,机会对于我们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认识这个市场需要太多的时间、太多的过程.....
你融资的失误,不是选择的错误、也不是杠杆和持仓单一的问题,而是杠杆比例掌握的尺度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满仓可以左侧,但满杠杆必须右侧。仅供参考吧

2017-05-10 20:50

2017-08-22 23:23

6+1交易法,值得借鉴

2017-05-25 09:17

配置这么多股票,需要大量的钻研

2017-05-11 15:50

我觉得每只股票交易限于1%,心态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整个人都冷静了,做事情有条不紊,眼界放到全球,资产轮动,效率真的非常高,无比佩服。

2017-05-10 21:16

绝对是干货。这两年我的港股策略也是分散左侧慢慢加,但是没有你的6加1大法这么有纪律。

2017-05-10 21:06

你一个人做了一个基金的事情

2017-05-10 21:04

好文转发,看完又有动力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