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前,要建立的几点共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过往案例看,并购高风险,失败多、成功少;

从并购时间看,谈判、交割、融合,跨度往往超过5年;

从并购人员看,有全程2个以上项目的人极少;

高风险、长跨度、经验少,这就是并购。市场流传很多观点,纸上谈兵居多。为了与相关人尽快达成一致,拉起对并购实操的观点,我们撰写了本篇文章,望指正。

01

什么算并购成功?

并购中,参与方不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主角,不可或缺的。两类:买方、卖方。买方,包括个人、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等;卖方,包括公司股东、公司。

第二,配角,阶段性帮助。两类:持牌机构,非持牌机构。持牌机构主要是券商、会计师、投资机构,加上律师;非持牌机构,主要是财务顾问。功能上,主要是协助找寻/撮合、协助交割、协助整合。

不同人眼中,并购成功的标准,会有不同:

协助撮合机构,或许认为,签订合同,打了定金,就算成功;

不少券商,会认为,交易所审批完成,基本就算成功;

卖方,或许认为,股权过户完毕,取得股权转让款,就算成功;

但作为上市公司,作为卖方,最好不能持有以上看法。以上观点是并购完成后产生诸多后遗症的根源。

那怎样才算是并购成功呢?对上市公司而言,整合成功、1+1>2,才算并购的成功。

我们赞同整合成功这个标准。

所以,是否有利于实现整合成功、实现1+1>2是检验每个并购细节的唯一标准。

02

如何做,让并购成功

做企业不容易,是养小孩的难;搞并购不容易,是收养小孩的难。

那如何做,能让并购成功?

1、对象选择:买优秀企业或困境企业,而不是困难企业

也就是说,最好收养一个秉性优良、懂得感恩、相对独立的小孩;而不是收养品行不断、只想索取、总能闯祸的小孩。

怎么区分优秀企业、困境企业、困难企业?主要是判断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是否财务稳健。有核心竞争力、财务稳健的企业是优质企业;有核心竞争力,财务暂时困难的企业是困境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困难企业。

收购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2、执行步骤:从小开始,而不是一口一个胖子

也就是说,最好收养年龄小一点的孩子;而不是收购成年孩子。

大收购小,容易成功;小并购大,极难成功。

避开“小的,不甘心;大的,搞不定”的怪圈,从小积累是过程,搞大是结果。

要有极限思维:标的公司实控人离开,我们是否能掌控?

3、整合本质:做赋能型股东,不做甩手掌柜,也不做权威股东

收购,双方融合才算成功,能否成功的主动权在上市公司。就像父母与小孩关系不好,主动权在父母,而不在小孩。

挑选时,睁大双眼,找一个你愿意赋能、可以赋能的标的企业。

谈判中,有商有量,出一个利于标的、不伤害买卖双方的方案。

合作后,互相体谅,做一个有克制(保持标的优势)、有担当(适当开拓业务)的赋能型股东。

03

几点实操

1、核心竞争力如何判断?

企业,由产品、服务、销售三个方面来衡量。核心竞争力,往往具备以下特点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1)产品品质好,在同行产品中有明显差异性;

(2)服务有特点,比如,产品丰富、响应速度、容易触达、让客户体验感好等;

(3)目标客户清晰,客户粘性强,销售持续增加;

谈判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谈判力,体现在与客户、供应商交易的具体场景中。比如,销售环节/采购环节,价格、账期、交付等约定,与同行比,能稍强势,还能达成目标,则说明公司有谈判力,有议价能力。有谈判力的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是优质企业。

发现企业优势,判断企业护城河,是收购的第一步。收购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并购成功的第一步。

2、并购方案的主要内容?(谈判/合作)

(1)收购方案:

公司估值、收购比例、业绩承诺、业绩奖励、支付方式、支付时点、锁定期、定价基准日、过渡时期安排;资金筹措方案(并购贷款、配套募资等)、竞业禁止等。

(2)整合方案:

整合原则、3年业务发展规划、决策权(董事会构成)、经营权/参与权(经营层)、业务协同方案、人员安排、日常管控方案、其他重点关注事项。

(3)有关违约:

保证收购方案和整合方案的有效执行。

3、几个观点

(1)正确处理不同意见

1+1>2,说明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双方要互相认同,互相体谅,互相补充。不同意见必然会有,努力对事不对人。一旦开始频繁互相指责,特别开始甩锅,就接近失败了。

(2)人的风险是最不可控风险

所有风险的根本是人的风险。对标的公司关键人员是否能合作,是风险控制的根本。不与不诚信的人合作,不与推卸责任的人合作。

(3)防止失败是最大目标

收购方案,每个细节都涉及到成本、收益。

标的公司股东是卖方,卖方在意价格,希望多一些收益,可以理解;

上市公司是买方,控制收购价格很重要,但防止失败比压低收购价格更重要。

对上市公司而言,失败,不仅会损失所有付出,还带来很多后遗症,失败是收购的最大成本。

双方追求有差异,合作才会空间。

后记

上市越来越难,上市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当下已经获得上市资格。同时,未来监管越来越严,优秀上市公司才能真正获得上市好处。

我们要努力做并购,利用并购做强做大上市公司;同步,我们也要谨慎做并购,防止并购带来重大风险。

所以,以整合成功为并购追求,实事求是,小步快跑,是稳妥折衷的方案。

重要提示:本文观点属于工作体会、个人思考,一是提醒自己,二是分享他人。期待对我、对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