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历程:华为(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引言:

了解优秀企业的成长历程,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是推动上市,做强做大企业的很好方法。

今天,我们以“华为”开始,介绍一系列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一起从中学习优秀企业经营之道。

01

华为发展历程

华为由任正非创立,1987年成立,从代理香港鸿年公司产品,经历30多年的持续奋斗,2023年收入超过7,000亿元。

华为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创业生长(1987年-1997年):业务上,从代理到自研,活下来,并快速发展。管理上,以《华为基本法》为标志,初步形成管理思想框架。

2、规模扩张(1998年-2005年):业务上,从单产品到多产品,实现规模化发展。管理上,与IBM等公司合作,开展一系列变革,补齐基本能力,实现流程化、系统化管理转变。

3、迈向世界级企业(2006年-2013年):业务上,从国内到海外,在运营商市场开始超越竞争对手,运营商业务全球领先。管理上,构建适应全球化的管理能力。

4、做产业领先者(2014年以后):业务上,从运营商单一产业到多个产业(终端业务、企业业务、智能汽车、云计算等)。管理上,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管理统治和分治的结合,构建多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

02

创业生长

1、业务:代理到自研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集资2万元,在深圳创立了华为公司。

最初,华为公司是典型的代理商,面向各企事单位,销售香港鸿年公司的交换机。香港鸿年信任任正非,允许华为先拿货销售,卖了钱再给货款。凭借信任,任正非解决了起步自己不足的问题,为华为赚到了第一桶金。

通过做代理,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得客户的青睐,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1989年,香港鸿年公司被收购,华为被取消了代理权。断货后,华为有客户,但没有产品卖,陷入困境。所以,华为意识到:唯有自主研发、自己生产产品,才能真正长久活下去。

1991年,华为主导开发的产品—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HJD48获得成功,这是华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当年创造了1亿元的产值。华为把赚的钱,投入模拟交换机JK1000和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的研发。1993年,交换机C&C08调试成功。1996年,华为推出容量可达10万门的交换机,在技术上拉开了与国内竞争对手的距离。在此过程中,华为知道:实力不足,不能全方位追赶,只能紧紧围绕核心技术投入全部力量,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

2、销售: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销售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最初,华为销售英雄辈出,这些人手上掌握客户,如果他们离开华为,客户资源就跟着流水。2000年,某家电企业中国区总经理带领100多人集体跳槽至竞争对手,导致该公司销售瞬间瘫痪。

随着华为市场的扩张,营销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的销售,主要是客户关系型,随着华为不断向城市迈进,城市客户懂技术,对产品质量、功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为的销售也要转变为技术型。最典型的就是,华为人用胶片投影仪给客户讲解产品,今天“胶片”在华为成为汇报材料的代名词就来源于此。销售团队不仅只擅长客户关系,还要懂产品、懂技术。

销售队伍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

(1)市场部大辞职-由英雄到团队

华为要提升公司的销售能力,就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一支懂产品、懂技术的正规销售队伍。

销售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由整体能力决定的,而不是靠个别销售英雄的突出表现。

1995年底,举办公司一年一度的销售培训活动。历时一个月,最后安排了一个市场部大辞职,让培训在高潮中落幕。1996年1月28日,华为市场部召开集体辞职大会。市场部辞职的壮举,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大家有能上能下的心胸。

1995年,华为销售为15亿元,经过4年努力,1999年,华为销售额120亿元。4年8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2)不依赖个人的客户关系管理

建立了专业销售队伍,华为着手建立组织级的销售能力。公司建立轮岗制度,销售人员每隔几年就轮岗;轮岗前,前任要带着继任者逐个拜访主要客户并交接,确保华为在当地销售能力不下降。

华为认为,客户关系有三层:组织客户关系、关键客户关系、普遍客户关系。

组织客户关系,两个组织间的信任和合作,不依赖两个组织的少数人,不受人员流动而影响。

关键客户关系,销售组织特别看重的,不是通过吃饭、聊天,而是主动发现并解决关键利益人关切的重大问题。比如,每年帮助客户CEO解决一件他最关心的重大问题,比如,销售额下降、新业务等。

普遍客户关系,这是华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做市场,不能太势利,要拒绝机会主义,不能只盯着有合同的关键客户。华为要每层都要贴近客户,分担客户忧愁,这样客户渐渐就给我们选票,每个人一票,加起来,客户粘性就增强了。长期坚持做好普遍客户关系,组织客户关系才持久。

3、管理:从“拿来主义”到《华为基本法》

最早华为,管理是碎片化的。

为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华为采取“拿来主义”,看到有用的方法就直接引进来。出现例外,就走特殊流程。到很快,特殊越来越多,流程很难执行下去。

1995年,华为开始起草《华为基本法》。任何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回答清楚:企业要往何处去,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什么,即搞清楚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

《华为基本法》回答3个问题:第一,华为为什么成功?总结华为成功的经验。第二,华为过去的成功能够让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吗?总结过去的成功有没有可能对未来有指导意义。第三,华为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靠什么?

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企业的基本管理逻辑,把内部关系理顺。

1998年月,经过两年八个月,八易其稿,最终版《华为基本法》成稿。

03

对上市的借鉴

华为的这段历史,是广大成长性企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业务上,要选择可持续盈利的业务。比如,贸易业务,可以赚钱,但会被人卡脖子。可以作为第一桶金的业务,但不可以作为长久业务。要上市,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定位最关键。

具体职能上,要理解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比如华为,他的最强优势是销售,在华为内部,排第一的应该是销售,是销售能力。研发是为了支撑销售的。有的公司则不一样,核心优势是研发,比如芯片企业。有的企业,核心优势是成本管理,比如代工企业。公司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适当补足短板。

管理,是要随着业务发展,不断规范的。开始是特殊,后面要逐步常态。

重要提示:本文观点属于工作体会、个人思考,一是提醒自己,二是分享他人。期待对我、对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