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这么惨,还玩得转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长线是金11

宅经济受益股小熊电器自去年7月份见顶之后,股价一路跌跌不休,持续下滑已有15个月,让高位追入者们受伤颇深。8月底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中,小熊又再度爆雷,1-6月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净利润1.39亿、扣非净利润1.25亿,分别同比-4.89%、-45.3%、-48.77%,顿时让这只可爱的网红小萌熊迅速沦落为墙倒众人推的狗屎熊瞎子。


一、收入小幅下滑,利润大幅缩水

单从营业收入看,今年上半年没有去年的被动“宅家”情况,在高基数背景下同比下降4.89%,其实也算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体量的营业收入是建立在销售费用原口径同比大增31.44%这一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公司在销售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才勉强维持住营收小幅下滑的局面。也正因为如此,收入在下滑,费用大幅上升(销售费用、研发费用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最终导致净利率从去年底的11.7%下降至8.51%,净利润出现了剧烈缩水。至于销售费用为何增长,主要在于两点:1、去年有被动“宅经济”加持,不需要过多宣传就能做到供不应求,本身销售费用率就偏低,今年没有这一有利因素,正常的广告宣传自然要按部就班的投入,费用上升在所难免。2、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但也提到过要发展线下渠道,虽然没有具体线下数据,但是凭常识判断,建设线下渠道肯定是要另外烧钱的。

二、讨论问题,离不开特定的大环境

如果撇开突兀的2020年,小熊上半年业绩又再次回到了2019年水平,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对比2019年同期增长37.54%、8.59%,扣非净利润则刚好持平。


然而,这并不是小熊一家特有的现象,与2019年同期比,苏泊尔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6.08%、+3.34%、+5.26%;九阳分别+13.3%、+11.08%、-7.43%,增长疲软的问题貌似在整个行业都普遍存在,只不过小熊因为互联网基因让它在2020年暴击了一把,当期下滑显得特别明显而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行业普遍的疲软呢。我个人觉得可能在于以下四点:1、受疫情影响经济复苏之路艰难,引起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及预防性储蓄增加,以至于内需不振导致消费乏力。2、去年疫情下的“宅经济”过度透支了小家电的消费潜力,而小家电属于相对耐用品,购买之后自然不需要短期连续购买。从小熊的收入结构就可以看出,下滑严重的当属电动、电热类厨房小家电,恰恰是去年“宅家”环境下最畅销的品类。


3、创意小家电品类众多,所谓的创新很多都华而不实,仅凭新颖和颜值搏眼球,新鲜劲过后,消费热情开始有些退潮。4、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高,原材料成本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毛利受到一定蚕食。

二、如何正确看待小熊

市场就是这样,喜欢你的时候可以把你捧上天,不喜欢你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将你推入深渊。去年疫情下的高增长,让人陡然关注到小熊历年来不错的业绩数据,视之为小盘成长股予以热烈追捧,一度将估值推向80倍PE的高度,而今年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又像对待垃圾一样,弃之如敝屐。市场真的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有效的吗,其实小熊还是那个小熊,和2019年比起来没有任何质的变化,只是2020年一场偶然的“宅经济”让其高光了一把,现在又再次回归常态而已,不过比较巧合的是股价也差不多正好回到了2019年水平。


那么当前落魄的小熊是否还有希望呢。首先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应收部分占比虽然较2020有所提高,但是仍然略低于2019、2018、2017这三年,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存货占比也没有出现明显上升,意味着产品销售端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其次毛利率(34.43%)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高于苏泊尔、九阳和新宝(分别为26.42%、30.66%、17.73%),要知道小熊电器一直以经济型著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利率竟然长期居于行业前列,这是产品溢价能力和对上游掌控水平的体现。其三从生意的本质属性来看,小熊依然不失为一门轻资产、低有息负债率、低资本支出生意。

很多人觉得小家电门槛太低,容易被模仿没有护城河可言,可是剃须刀、口香糖难道就门槛不低吗,谁又敢说吉列、绿箭不是优秀公司呢,消费股的关键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品牌,而高ROE、高毛利率恰恰是品牌战力的最直接体现。目前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苏泊尔、九阳被赋予的消费心智定位始终是传统型,摩飞走的是英伦风,科沃斯主打清洁机器人,小狗也是清洁类,基本和小熊并不过分冲突,“萌系”创意小家电依然是属于小熊所独有的定位。事实上如果真能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自己别具一格的标签更加深入人心,暂时的颓势并不过于可怕。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小熊电器(SZ002959)$   $苏泊尔(SZ002032)$   $九阳股份(SZ0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