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投资思维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3

为什么许多财务亮丽的公司股价反而下行?为什么按照书上的技术图形买股票赚不到钱?怎样控制投资风险?每个初到股市的人都怀抱着暴富的梦想,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赚到了钱。在智语良投首届“谈股论金”主题分享会上,主讲人彭志宇基于十多年来对股票投资的实践和思考,为您总结股票投资的诸多误区和偏见,用科学和理性揭开投资市场背后的真相。以下为整理稿:

迷思一:技术分析可行吗?

技术分析的逻辑是相信价格走势反映了股票的一切的信息。你只需要知道它股票的价格走势,进行量价分析,就能对走势进行预测,分析任何财报、主营业务都是没有意义的。

技术指标分为以下三类:

1、技术指标:MA、MACD、KDJ、CCI、BOLLING等。

2、形态分析:三角形、缺口、趋势线、头肩底(顶)等。

3、时空周期: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缠论等。

这些指标从某些角度描述了股票市场的走势与状态,但是技术分析存在思维谬误——它只能分析市场已经发生的走势,并不能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市场的历史走势和实际走势并不存在因果性,顶多只有相关性。

基于未来视角的有效性判断

如果你站在未来的角度去看历史,你很容易觉得这个模式非常清晰地解析了市场的走势。例如波浪理论,我们站在现在的时点很容易画出5浪的结构。那你就会觉得波浪理论是有效的。但是你再仔细想想,波浪理论的核心是5浪一定会超过3浪的高点。但是在超过这一点之前,你是无法确定这个5浪会不会出现的。

幸存者偏差式证明

很多技术分析的书会告诉你买点和卖点,然后会给你很多和其理论相符的股票的走势,来验证这套理论是有效的。很多人会因此被蒙蔽,但是理性的人会思考,那些失败的情况在哪里?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各占多少比例?一个理论如果这么容易就被证明,那有没有可能这个证明本身就不太靠谱?

我对于技术分析的立场,首先是不反对。因为我觉得技术分析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人性是不会变的,特别是群体性人性。群体会放大情绪,导致过度的悲观和过度的恐慌的情况的周而复始地出现。然而,以上情况虽然会重复出现,但每次出现的形式、背景又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无法总结出一个因果性的关系,只能求得一个相关性的关系。因此,对于技术面的分析,我们要收集足够的样本量、机械的买点和卖点、完备的分析指标,建立可重复的技术分析策略,从而检验它,再实践它,最终完善它!

举个典型的例子,趋势性策略。它的逻辑就是当发现市场有强烈的上涨趋势,我就满仓沪深300ETF;当趋势下跌的时候,我就空仓。从回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从2005年到2016年这个策略的总收益是920%,而大盘的基准是480%。从结果来看,这个策略年化收益达到23%,效果不错。


但它究竟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策略呢?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验证。

我们从策略的回测可以看出,大牛市的时候,它能基本和市场同步。而大熊市的时候它能够及时止损,当大盘指数还在往下走时,能察觉到趋势逆转,自动执行空仓。但是在震荡市的时候,它跑不赢市场,因为在没有大趋势的市场中它会在不断的错误信号中挣扎。一个更加有效的量化策略的收益应该是比较平均的,每一年、每半年、每三个月的收益都能跑赢市场。

迷思二:跟着财务报表做也有错?

股价的背后是一个公司。一个公司能持续盈利,资产增值,那它的股价肯定能持续上升。这是股价上涨的最根本的原因。

但现实是这个市场能看懂财务报表的具体细节的人并不多。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海康威视的股价的走势。

它的利润增长从12年持续到16年,包括17年一季度,还在非常稳定地往上走。它的股价的同期走势虽然有波折,但是它回调一阵还是能再创新高的。股价走势与利润增长基本同步。

那是不是只看财报做股票会比较有效?

让我们换一只股票——中煤能源。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利润情况与股价走势。

从12年到15年,利润持续下降,甚至到15年全面亏损,但是股价15年一路上涨,直到16年才开始下跌。当然这里面有牛市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亏损最严重的时候,股价却是大幅上涨的。16年业绩转好,可是这时候你再买进去,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所以简单地根据利润这一财务指标去炒股是无效的。原因在于财务报表的公布是有滞后性的,你看到的往往是几个月之前的公司经营状况。其二,股价的上涨光靠利润的这一财务指标是不够的,你还要看估值。即便是一个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但如果它的股价已经高到超出了它的价值,股价还是会有很大的下跌风险。

当然,估值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其牵涉到的知识非常广。首先,成长性是估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两家企业资产都是一个亿,一个年盈利是1000万,另一个是2000万。假如1000万的公司去年盈利500万,前年盈利200万,近几年的盈利都是翻了倍地往上涨。那它明年的利润可能达到2000万,后年甚至达到4000万。但另一个利润2000万的公司,可能去年利润1900万,前年1800万,那它明年可能就盈利2100、2200万。市场肯定会选择成长性更好的公司,因为它未来的盈利能力更强。

除了成长性,估值还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这个行业是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这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或者说毛利率高吗?政策导向是否对公司有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增长会怎样?等等。

估值是一件没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如果想通过财务因子去分析评估一家公司的股价,需要的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学巴菲特却学不到精髓。巴菲特你是学不到的,即使你知道他的分析框架,但是你达到像他一样了解快消品行业、保险行业等等,了解到甚至能够自己去运营一家这样的公司吗?总之,估值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和知识沉淀,而绝不是简单地去看财报上的几个指标。

还有另一条做财务数据分析的路,就是从概率角度寻找市场失效的地方。它的基础逻辑仍然是行为经济学。市场有时候会失效,人的情绪会导致这些失效重复出现,特别是对所谓的坏公司的过度悲观,对好公司或好消息的过度乐观。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寻找到这些驱动股价波动的因素。这一部分具体将由下一讲来介绍。

迷思三:听到好消息我应不应该跟?

现在市场上都有很多的消息,而且很令人心动。

我把消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道消息,一类是公开消息。小道消息我的态度是劝大家不要动心。你有时会收到一些陌生的短信,某某股票会上涨。大家会觉得这是免费的午餐。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免费午餐都是陷阱。即便你有非常信赖或者非常牛的朋友,你也要弄清楚他背后的逻辑。他不是神,不可能保证所有股票都上涨。你要清楚的是如果这个股票第二天跌了,你是不是要止损?还是可以继续持有?或者你涨到什么程度可以止盈?

只荐股,而不给具体的买卖点,都是耍流氓。

而公开市场的消息,就非常多了,业绩预增、重组预案、大股东解禁等等。这些消息一般可以分为利空和利好两类。俗话说,利空出尽是利好,就是你明明看到某些利空出来,股价却呼呼呼地往上涨。人们会困惑,为什么利空还是涨?股票市场其实是一个博弈的市场,利空、利好与股价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关系。很多时候,利好的出现,很可能是配合机构出货的。从量化的角度出发,如何寻找出一些会重复出现的令市场失效的事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才是有意义的。

总结

技术分析是需要实证去检验的。你需要拿历史数据去统计去验证。你还要学会鉴别书上的内容,不要被它所举的个例迷惑。

根据静态的财务数据去操作也是不行的,你得理解企业估值背后的逻辑。寻找驱动股价的财务因子。

小道消息不要信,在博弈市场的背景下,所有消息都包含着很复杂的信息。

投资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没有人能在这个市场上随随便便捡钱。只有你付出非常多的时间,专业地做,你才能赚取超越市场的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