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一级市场有变,明星项目开始折价融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4月8日,星思半导体宣布完成超5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中电数据基金、鼎晖香港基金、蓝盾光电、华创资本、朗润利方、兴鼎基金、浙江雷可澳等,老股东沃赋创投继续追加投资。

创立于2020年的星思半导体是国内少有从事5G基带芯片设计的企业,卫星互联网是其核心业务之一。公司于2022年11月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一版流片成功,在2023年8月成功打通卫星试验电话,是芯片领域的明星项目

成立之后,星思半导体的融资进度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首年公司就获得高瓴创投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2021年Pre-A轮融资额攀升至4亿元,由鼎晖投资领投,跟投方也都“有头有脸”,包括“复星系”的复星锐正资本、复星创富以及GGV纪源资本、国开装备基金、松禾资本等。

一年后,星思半导体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由经纬创投、沃赋资本领投,BAI资本、华登国际等跟投。本轮融资则得到了中国电科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支持,还吸引到上市公司蓝盾光电(300862.SZ)等。

至此,星思半导体累计融资金额超16亿元,吸引了20多家头部股权基金、产业资本和上市公司出资背景股东,并在2023年入选为中国新经济年度新晋独角兽。

有通讯行业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5G基带芯片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全球90%市场份额主要被高通、海思、联发科占据。星思半导体瞄准的低轨卫星通信这一细分市场,是个相对空白的领域,“星链”在海外市场上已验证了商业潜力,作为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国内的“先行者”有望拿下不错的市场份额。

本轮投资方之一的华创资本合伙人陈欢也对外表示,无线通讯逐步进入空天地一体化建设的新阶段,以实现更全面更完善的万物互联。低轨卫星互联网终端通讯芯片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华创看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战略价值和巨大发展潜力,积极参与星思本轮融资,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值得注意的是,星思半导体本轮融资在估值上有所回调。据投资方蓝盾光电在深交所问询函中回复,受一级市场变动及半导体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近来芯片企业的融资环境普遍有所恶化。星思半导体综合融资环境和自身资金需求,决定快速完成本轮融资,因此将投前估值回退至30亿元,较2022年6月前次投前估值48.82亿元有所下降

最终,蓝盾光电以1.8亿元认缴星思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114.63万元,预计获得本次投资后星思半导体约5%的股权。以此计算,星思半导体估值约为36亿元。

这也意味着,本轮融资星思半导体的估值较2022年的峰值打了近七折。

对此,一位国内半导体母基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去年以来,半导体赛道虽然热度不断,但基金募资难的情况并未消解。基金的主流规模已经从10亿及10亿以上,降至5-10亿的区间。投资方的压力势必会进一步传导到项目上,影响项目的融资进度。

作为芯片领域的明星项目,估值回调后的星思半导体对投资方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蓝盾光电方面提到,12月2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袁永刚获悉星思半导体调减估值后,就表达了初步投资意向。6天后,该投资事宜就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目前,星思半导体已完成第一颗5G eMBB基带芯片CS6810和第一颗5G射频芯片CS600的流片。基于已流片的芯片产品,星思半导体的5G eMBB基带芯片、5G通信模组、宽带卫星基带芯片处于测试及市场推广阶段,2023年第四季度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出货。

截至2023年末,星思半导体在手订单金额约5000万元,主要包括5G基带核心IP授权协议、国内头部终端设备企业卫星通信技术开发协议以及CPE产品订单等。此外,星思半导体与国内其他头部终端设备企业、移动通信模组企业商谈合作事宜,预计订单金额超2亿元。

星思半导体称,本轮融资完成后,将继续加大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全套解决方案的投入,保障和支撑卫星互联网重大战略项目。

今年,创业公司融不动了

“今年以来,20亿元50亿元估值之间的项目出去融资,降估值现象挺普遍的,且降幅都不低。投资人也没钱了,对估值的要求极为苛刻。”一位活跃在长三角的某FA机构合伙人聊起他最近的遭遇:

一家半导体公司春节回来启动了A轮融资,带着40亿的估值拜访了一圈投资机构,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他正在和创始人协商下调估值。

这些并非个例。看半导体的VC投资人汪粤谈到行业近况:开年以来,一些企业的业务有所好转,业务订单起来了,半导体行业正在缓慢复苏。

“但半导体股权投资几乎没有。”他补充说。

“2022年下半年之后的半导体项目,即便是能拿到钱的优秀项目,目前也基本是平价,或者down round,很少见到估值涨幅太高的。”汪粤说,就连火热的SIC(碳化硅)项目估值也涨不动了,大多数都是平轮融。

现实情况是,估值下调不只发生在半导体,还有创新药、新消费等等领域。一位不愿具名的VC朋友直接指出,今年几乎90%的项目融资进展都不达预期。部分创业公司表面上没降估值,但因为配老股出,或者通过其他一些补偿方式,实际上估值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

归根结底,是一级市场资金紧张了。

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之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是充满变化与挑战的一年,生成了一串下滑的数据新募集基金规模为18244.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5.5%;其中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呈紧缩态势,2023年新募集外币基金共计77只,募资规模约为1088.70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分别达32.5%、56.4%。

募资寒意来袭,这使得投资机构在“投”上也收紧了口袋。过去一年,投资市场共发生案例数9388起,同比下滑11.8%;披露投资金额6928.26亿元,同比下滑23.7%。

而投资人比创业者更早感知变化。当我问起汪粤今年一季度的投资进展时,他如实相告:“我们老板现在只对投后感兴趣,新项目不置可否。”

“现在估值都在压缩,手中一堆项目退不出去,压力很大。”华南某头部人民币基金投资负责人心有戚戚。最近一份调研显示,约40%的投资机构认为2024年的一级市场交易数量和金额都会低于2023年

此情此景,今年创业公司的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别纠结估值,赶紧拿钱

一级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相信大多数正在融资的创业者都有切肤之痛。

2021年前后不少投资机构和企业的激进,已经把估值顶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项目前期过快的融资节奏大大压缩了时间,导致后期商业化不足,从而在新融资中带不动估值。

这一幕幕足以敲响警钟。犹记得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此前提醒:“半年一轮,一轮涨一倍,这种估值游戏最终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企业无法获得下一轮融资,资金链断裂。”

时代真的变了。如今的估值体系已不同于过去,创业公司沿用原来的估值逻辑将很难融资,高估值时代渐渐远去。

“企业面临的风险、不确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去年,达晨财智总裁肖冰在演讲中谈到他的观察,“我只能说一个结论:高增长、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有的企业把估值喊得很高,导致投资机构都很犹豫,最后丧失了融资的时间窗口。

为此,他建议创业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握好融资的节奏。“融资的时候速度比估值重要,不要纠结估值高10%、低10%,迅速让钱到位可能更重要。”

一位不愿具名的PE投资人也感叹,这大半年急转直下的情况希望能让还想生存、还想发展的企业正视自己,让还活着的投资机构理性看待项目。“大家都没自己想的那么优秀,活着最重要。”

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有一段经典论述:凡是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所谓剩者为王活下去,便是王道。

$翱捷科技-U(SH688220)$ $蓝盾光电(SZ3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