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启动总是领先于猪价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21喜欢:42

养殖行业我们需要知道的指标:

1,猪粮比

猪粮比指的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玉米价格的比值。举个例子,假设猪价现在是18元/公斤,玉米是3元/公斤,那么猪粮比就是18:3=6:1,猪粮比的数值越高,说明养殖生猪的利润越高,猪粮比的数值越低,说明养殖生猪的利润越差。

通常来说,猪粮比在6:1时,意味着行业可以维持盈亏平衡,也就是说当前的猪价在行业平均成本附近,而一旦跌破5:1,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猪企都是亏损的,我们也可以根据6:1来大概推测行业的平均成本,比如当前玉米价格是2951元/吨,玉米价格乘以6=17706元/吨,换算成公斤就是17.7元/公斤,这就是养殖生猪的盈亏平衡价。

但是这个指标并不是非常准确,因为饲料成本并不是养殖成本的全部,其他的还有人工、场地、疫苗等,它们也会影响养殖成本,而且,玉米也不占饲料成本的全部,不同企业的饲料配方、不同体重的生猪所喂养的饲料配方,玉米的占比都不一样,饲料里除了玉米以外,还有豆粕、小麦等,它们的价格波动同样很剧烈,也会影响养殖成本。

2,收储和放储

当猪粮比低于6:1时,发改委就会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低于5:1、或能繁存栏单月同比降幅10%、或能繁存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改委就会发布一级预警,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反过来,当猪粮比高于9:1时,发改委会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连续2周处于10:1-12:1、或36个大中城市售价同比涨幅30%-40%之间时,发布二级预警,并启动储备投放,当猪粮比高于12:1、或36个大中城市售价同比涨幅超40%时,就会发布一级预警,并加大投放力度。

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观察,不管是猪粮比过大导致国家发展改革委投放中央储备肉,还是猪粮比过小导致国家收储,都没有改变过生猪行情的原有趋势,仅仅是通过影响市场情绪短期内推动行情略有波动。

3,产能调控

农业农村部之前印发了一份文件,文件名叫《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这个《方案》里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4100万头能繁母猪为基数,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在95%-105%波动时,也就是能繁数量在3895-4305万头时,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只保持监测,并定期发布监测信息即可。

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在90%-95%(对应能繁数量在3690-3895万头)时,加强监测预警,启动增加或者减少产能调节机制,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减缓淘汰能繁母猪,增加补栏,稳定和增加产能;

当能繁母猪存栏量在105%-110%(对应能繁数量在4305-4510万头)时,加强监测预警,启动减少产能调节机制,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采取延迟能繁母猪补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等措施压减生猪产能,使其下降至合理水平;

当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90%(对应能繁数量在3690万头以下)时,加强增加产能引导,农业农村部向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最低保有量且未采取调控措施或调控不力的省级人民政府发预警函,督促进一步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遏制产能下滑势头,恢复和增加能繁母猪饲养;

当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于110%(对应能繁数量在4510万头以上)时,加强压减产能引导,加快淘汰低产能繁母猪。

4,仔猪价格

观察仔猪的价格,可以判断养殖户淘汰能繁母猪的意愿,猪价下跌都是从肥猪开始跌的,然后传导到标猪,接着是仔猪,当仔猪价格下跌到成本价下方后,养殖户就会开始抛售母猪了,因为养母猪是为了卖仔猪,结果仔猪不赚钱还亏钱,那就干脆不养母猪了。

因此,当我们看到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不要想当然认为母猪就一定会去化,只要仔猪还有盈利空间,母猪的去化就不会特别快,但是,一旦仔猪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这时养母猪就成为了一个拖累,这个时候能繁去化才会加快,比如2021年10月,仔猪价格下跌到22元/公斤左右,这是低于仔猪成本价的,这段时期的能繁从4500万头左右去化到4180万头,去化幅度7%。

2023年,生猪价格在15元附近低迷了半年,理论上这段时间能繁的去化要高于上一个低点才对,但我们看到,能繁仅从4390万头去化到4296万头,去化幅度才2%左右,这看似不合理的情景,我们从仔猪价格上却可以窥见端倪,那就是仔猪价格一直在35元附近震荡,这个价格卖仔猪是有盈利的,这就是为何母猪去化如此慢的原因。

所以,观察仔猪的价格是否低于成本线或成本线附近,以此可以判断养殖户淘汰能繁母猪的意愿,

目前仔猪的成本价在23-25元每公斤,这个成本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家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时间去分析。

5,股价启动总是领先于猪价

2014-2018年的猪周期,猪价上行开始时间是2014年4月21日,而股价上行开启时间是2013年7月29日,股价的启动领先了猪价9个月,而当2016年5月生猪价格见顶进入下行周期时,股价已调整了10个月时间。

2018年-2022年的猪周期,猪价上行开始时间是2018年5月16日,而股价上行开启时间是2017年7月19日,股价的启动领先了猪价10个月,而在2021年1月生猪价格见顶进入下行周期时,股价也已调整了3个多月。

我们会发现,前两轮周期,股价上涨的时间总是领先于猪价,且至少领先半年以上,为何?因为机构能够通过能繁存栏量、仔猪销售等情况预测猪价何时反转,而这些数据通常是领先猪价9个月以上,因此当散户开始看到猪价反转准备进场时,往往股价已经大幅上涨过一轮了,而当散户看到猪价大幅上涨至高点,按计算器计算猪企的盈利高点时,机构早就套现走人了。

首发工号:李昂纳多

$牧原股份(SZ002714)$ $天康生物(SZ002100)$ $温氏股份(SZ300498)$ #养猪# #猪周期# #猪肉板块#

全部讨论

2023-08-15 03:28

您好,博主 请教您件事,我刚接触养猪行业,牧原7月份的成本是14.6一公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算和图片一比较那每公斤怎么也赚3块左右,是这样算的?还是图片的价格是屠宰缴税后的,中间有这两个价差

可是这轮猪周期的变化太大了。
1,宏观环境的变化,要复杂太多,大盘更为扭曲。
2,猪企的成色也大不一样了。现在负债率,能不能挺过低点活下去都不好说。
3,二元回交让母猪自由,能繁效率高,这都改变了原来能繁母猪波动带来的周期演变路径和时间周期。
4,二育疯狂,疯狂抽血行业利润,扰动周期变化。

任何一个方法(包括你这文所说的方法),如果它可以精准预测股价或猪价,那么,这个方法很快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然后就必然走向失效。
无论是从猪价预测股价,还是从股价预测猪价,都是徒劳的。
同样地,任何从猪粮比、收储、能繁、仔猪等来预测猪价(即猪周期)的做法,都是徒劳!
原理都是这样:如果这个预测方法有效,那就必然招来越来越多的模仿者,然后就必然失效。
==========
所以,你能看到牧原从不按猪周期来养猪!而是从头到尾都尽可能满产和出栏。
其他猪企基本也是这样。
============
以上这些观点,我不是现在来跟你作对,而是十天以前,我就已经有完整清晰的表述。
请参看鄙文: 猪周期真的有用吗?网页链接
=================
不谦虚地说,凡是牧粉涉及到的思考,我基本都有专文涉及。

2023-08-14 21:04

老周期还有用吗?李昂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