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1喜欢:1
$天能动力(00819)$天能动力获得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的铅碳储能技术是未来储能最大应用  2021年4月16日,北京“集美大红门25MWh直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项目”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

据了解,该项目于2019年3月才刚刚投入正式运营,包括25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一期1.4MWh屋顶光伏和94个车位的单枪150KW大功率直流快速充电桩。该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四个应用技术第一:用户侧最大规模储能电站、城市中心最大规模充电站、第一个直流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第一个区域直流增量配网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事件其实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储能行业现在很多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大”指的是储能企业规模大、强调某些性能的突出。但储能产业的发展,除了要追求更高的性能,更不应该忘记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质量、安全的均衡发展,才是储能这个新兴产业以及相关市场主体应该追求的立足之本。

毫无疑问,这起近年来国内最大、最严重的储能电站事故,会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知道,该项目所选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成本低、安全性“相对”较高,一直是储能设备的首选之一。

“相对”指的是相比性能更好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上的确是要提高不少,但并非100%安全。此次事故也并不是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第一次出事,2017年江苏某储能项目就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集装箱着火并烧毁。

作为引领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的国家,韩国在2017年以后,一共发生了将近50起ESS(Energy Storage System)火灾事故,其中有20起事故装置的是头部企业LG化学生产的锂电池。

此外,2020年12月,LG化学宣布在美国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储能系统产品,原因是内部搭载的电芯存在发热起火风险。

看来,韩国ESS行业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为什么城市需要大规模储能电站?
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后,有些业内人士和投资界人士哀叹:“该事件会让储能行业倒退三至五年。” 可就在事故发生五天后的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打了那些人的脸。

为什么会打某些投资界人士的脸?因为他们似懂非懂、不懂装懂。为什么会打某些业内人士的脸?因为他们没有把质量和安全,作为储能行业市场主体应该追求的立足之本,导致不少投资打了水漂。

储能产业目前主要是分为两大应用方向,分别是“分布式光伏配储”和“集中式配储”。按照目前的市场空间来看是前者大,但按照年均复合增速来看则是后者更快,不仅更快而且更为紧急,更加需要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方略。集中式配储不仅仅包含风能、光能、水能的削峰填谷,还包含城市用电安全、国家电网侧的削峰填谷。

为什么说分布式光伏配储并不紧急?是因为这一块的商用已经较为成熟。小到个人家庭用户、5G基站、甚至是城市重要道路的路灯,大到工业园区、大数据中心、海岛微电网等,由各式各样的需求出发,储能都已经在默默发挥作用。我们的国家体制决定了,我们个人很难在国内感受到分布式光伏配储的紧要,哪怕你住在偏远的山村,哪怕你住在山顶上,电力也会通过特高压和农村电网铺设到你家。类似这样的政策补贴和转移支付,这样看似“亏本”的买卖,在“各扫门前雪”的ZBZY国家里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2021年初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那一场大雪,我们会听到德州科罗拉多市市长蒂姆·博伊德的诡异说辞:“ZF的责任不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给你们提供帮助,生存还是死亡是你们自己的选择,ZF和电力供应商以及其他服务供应商并不欠你们什么……只有适者才能生存,弱者只会被淘汰。”……结果这个市长在一片骂声中辞职了。

在分布式光伏ESS中,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比三元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的确是目前的主流应用,但由于其低温性能很差,在北方寒冷地区或是遇到德州大雪这种极端天气,哪怕是在BMS上配备智能自热系统,性能也会衰减的非常厉害。这个问题暂且按下不表。

而在集中式配储方面,为什么发生了如此严重的爆炸事故,我们依然需要城市大规模储能电站?首先是消费端的需求日益增长,据了解,此次发生爆炸的集美大红门25MWh直流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项目”,在建设完成后,已经成为了附近电动车用户的首选充电地。其次就是供给端的需求了。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必须配套充电桩,而要配套充电桩,就必须要考虑到城市用电安全。如果只是盲目扩建变压器容量,一个充电站的间歇性集中用电,就有可能会拉胯掉城市电网。一个城市,如果光建设上百个充电站,而没有任何储能系统(ESS)作为辅助,一旦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同时集中使用,就会拖垮整个城市的电网。充电站的ESS配套率,就好比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出现的。









为什么说铅碳电池是城市大规模储能电站唯一解决方案?
在此次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而在通篇《征求意见稿》当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对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进行强制性要求,说明国家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现至少在储能行业,锂电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文中提到:“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氢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文中提到的,能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规模应用,并且能在2030年实现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是“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技术”。我们会发现这里是一个45度的转弯,不是90度的转弯,也不是180度的回头。要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要坚持发展锂电池,但在储能行业,就不再以锂电池作为行业唯一选项,所以我说这里是一个45度的转弯。而前文中提到的3个关键词,依次为低成本、高可靠和长寿命,不要小看这里的顺序,官方文件的词汇顺序历来是有讲究的。比能量高、重量轻,是锂电池相对于铅蓄电池的最大优势,但在储能行业,成本和安全才是更需要优先考量的。而这三个关键词,正好也依次是铅碳电池的最大优势。铅碳电池的原材料99%可循环利用,100%安全可靠,虽然单次生命不如磷酸铁锂电池长,但在全生命周期里是综合成本最低,最为安全可靠,也是最为环保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否定磷酸铁锂电池,我只是就城市大规模储能电站这一细分领域来说,认为铅炭电池将是唯一解决方案,原因其实就在于两个字,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连专门写一篇文章的必要性都没有,没有其他可选项。

我们的国家ZF是一个爱操心的ZF,所以每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只要死了人,就一定会追究责任、一查到底,而不是任由市场或者资本说了算。所谓“人命关天”,是中国人的集体性观念中最传统也是最先进的点之一。但各位看官要知道,煤矿事故是属于供给端的事故,而并非消费端的事故,距离主流社会较远。供给端发生事故我们的ZF都不会置之不理,更何况是发生在京城,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需求端事故?

因此,就常识来讲,就城市大规模储能电站这一细分领域来说,我认为铅炭电池已经胜出。












为什么我要继续投资天能动力?
2021年绝对是储能行业政策频繁出台的一年,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到中局,迫切需要储能行业的介入。而储能行业的介入,迫切需要规模化商业场景的支撑。而规模化商业场景的支撑,迫切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各环节进行融合,包括国企和民企的融合、产学研的融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接口与现行需求的融合。在发改委和能源局这两大头部部委的牵头下,4月21日的《征求意见稿》将是储能行业发展新的起点,2021年也将是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真正元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如果只看当下, $天能动力(00819)$ 的IR说,天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铅锂协同的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这个说法其实有失偏颇。

即有铅又有锂的公司有很多,比如 $超威动力(00951)$ 也是既有铅蓄电池,又有锂电池。但是超威不管是铅蓄电池还是锂电池,都没法为储能行业提供目前最先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集中式配储,还是分布式光伏配储,不管是铅碳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天能依靠自身努力和法国帅福得的助力,都能提供目前业内最先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继续投资天能动力的原因。

至于港股这个离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以及全港股沽空比例第一的问题,我认为在绝对的低估值面前、在绝对的高成长面前、在绝对的确定性面前、在储能行业绝对的想象力面前,都将不是问题。

低估值、高成长、确定性,一旦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那就是资产价值上大台阶的时候。 @一生爱鲤

至于筹码结构,何时才能由散户转为机构,何时才能引发空头的雪崩,那是林英睿这样的公募基金经理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我的测算,只需要再有3到4个广发价值领先混合这样50亿规模的基金标配天能动力,就可以基本破解空头肆虐的问题了。



天能股份(SH688819)



国轩高科 南都电源 骆驼股份 宁德时代 比亚迪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