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教育教培的一些想法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为一个从小对补习即讨厌又喜欢的人,从个人角度,说说自己的感慨以及疑惑吧!

1、教育补习的需求永远存在

2、空出来的缺口将又谁补上

最终要改革的是学校的授课模式,但现在已有城市和学校开始践行了,但还没蔚然成风!


以下正文:

我的补习生涯是从小学开始的,当时只有上校外的英语兴趣班,我妈妈听说九色鹿的英语补习班很好,便帮我报名了。结果我从小四开始学到了初一,内容快乐英语进阶到学习了新概念第一二册。


兴趣班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学校老师完全不同,前者寓教于乐,后者死记硬背,我记得我小三开始学习英语,一开始成绩非常差,在兴趣班的引导下,对英语慢慢产生了兴趣,会开始自学起来。


当我的英语好起来的时候,我便暂停兴趣班了,同时其他学科语数也开始补习了。


最先是数学,补习老师是我妈妈认识的朋友,我每周都会去两次,方式就是做练习题和讲解答案,很死板很有效,但也同时抹杀了我对数学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不会分类、归纳、总结等思维模式,只会答题,但在题海战术下,我每次考试,简单以及中等难度的都能全对,倒数第一、二题这些难度大的一般都不会,分数能维持在120-130(满分150)。数字补习从初一下开始到初二结束,初三我就能自学而不用补了。


语文是我最差的,从初中到高中毕业,都没变,我对文言文一窍不通,阅读题也是,写作文水平及格。总分在90分徘徊(满分150)。


等到初三,我妈妈着急了,帮我请了语文老师,但这次却不像之前英语和数学了,我始终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方法,我成绩一如既往,对语文也提不起兴趣,最后我让我妈别浪费钱,退课了。


因此语文是我三科中表现最差的,但是中高考运气好,都考出自己的历史最高,126和116分,我也满足了。


说自己补习历程,是想强调学生在参与补习的过程中,到底能得到什么?


如果一开始就是成绩导向的话,十有八九是没啥用的。


在校的学习一般以赶、快为导向,老师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会赶进度、赶着让学生多吸收知识,然后等到最后再疯狂补。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以前是不是这样的?一般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时候就会过完初中、高中全部知识,再等初三、高三重新复习一遍,外加疯狂做题。


这种做法不会去顾及,学生到底学没学进去,而是尽快完成了事;相信有朝一日,量的堆积能促成质变。


但学生便没有形成一个知识基础,在基础如散沙的情况下,你不论添加多少新的内容都如散沙流走了,而不会牢固。


最后全部挤压到最后一年,进入疯狂“复习”状态,学生得到了什么呢?


???


!!!


这过程中,很多学生早就丧失了自己探索的动机和能力了,后者才是学习能不断进步的原因啊。


此次,文件对教培的打压,我希望那些从事教育的人能反思一下,被资本裹挟的教育到底让小孩学到了什么?


很多人因为这个行业比较好赚钱而入行,但对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思维和能力一窍不通,这样对小孩确实很坏。


但补习的需求是压不住的,这部分需求会培养出新的模式和业态,但也希望一切从好,一切真的能对小孩产生良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