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再思考:业绩弹性在哪里?估值弹性又在哪里?【天风电新】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32喜欢:66

市场对隆基的担忧:虽然一体化组件市占率+盈利提升,但外售硅片格局恶化,边际盈利持续下降,两块业务无法共振都向上。

我们的思考:

1、硅料的下行周期在股价反应预期是否充分?即标的安全边际如何?

2、业绩是否有弹性?——可能来自市占率?可能来自单w盈利?

3、估值是否有弹性?——光伏赛道β今年演绎是充分的,隆基是否有细分赛道可能进一步提升估值?

1、安全边际在哪里?最保守预期下,公司22年盈利也可达140亿元+

市场关心硅片盈利的底在哪里?我们认为22年硅片盈利应在7分/W+,23年之后可能降至6分/W,但由于公司竞争力较强,竞争对手难以持续承受价格战压力,预计23年后公司仍可凭现金流优势扩产并争取更高市占率。

(1)硅片格局最差会是怎么样?

根据Q3硅片企业盈利,中环股份上机数控Q3毛利率均接近20%,隆基约25%,假设各公司期间费用率与税率相同(实际上隆基由于规模效应,税费率应该更低),则在隆基产能利用率仅70%左右的状态下,单瓦盈利就比产能利用率90%的二线企业高出约4分钱。

由于22年硅料价格下行(紧张环节),硅片将开始流失超额利润,在最悲观预期下(即产能最大的硅片企业不盈利),那么隆基单瓦盈利可达5分钱以上(考虑折旧成本摊薄、规模效应的优势),但考虑到22年上半年硅料供应仍可能存在紧缺情况,预计全年实际盈利应在7分/W左右,而2023年及以后伴随着行业向N型转型,价格端有向上空间,单瓦盈利或可超预期。

(2)格局恶化的持续性如何?

在上述假设下,若隆基22年硅片出货101GW左右,则对应的现金流可支撑其扩产30GW(单GW初始投资在2.5亿元左右),而其他竞争对手只能依赖融资扩产,财务费用率会高于隆基,即价格战后隆基凭现金流优势可在规模上扩大优势,获取45%以上的市场份额。

(3)格局恶化的短期影响如何?

自2019年起,隆基已经在向深度一体化企业转型,2019年硅片外售量占比达75%,外售的毛利占比达44%,而我们预计22年及以后公司硅片外售量占比将降至30%左右,外售毛利在公司总毛利中占比将降低至15%左右,硅片的盈利波动对公司影响越来越小。

图:近几年公司硅片外售占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测算

图:近几年公司硅片毛利占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测算

若各业务均按最保守盈利、出货计算,即一体化盈利维持在21Q3水平,出货按21年末组件产能测算,则22年依旧可获得140亿元以上的利润。

图:2022年隆基盈利预测——悲观假设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2、业绩弹性在哪里?1)行业需求超预期+市占率提升;2)降本&产品升级为公司带来盈利向上弹性

(1)量:

市场预期22年装机220GW,根据21年10-11月数据看,即便组件在2.1元/W的高位,国内硅片产出也可达18GW左右,按1.15的容配比计算,对应年化装机188GW,因此预计22年实际装机可能超预期。

据历史数据,前四家组件企业出货增量持续高于全球新增装机的增加量,比例约达140%,具体分配情况为隆基50%,其余三家分别30%左右(与21年各家市场份额比例基本一致)。侧面验证市场份额的扩张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

图:组件企业市占率扩张: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


    

数据来源:公告、天风证券

根据上述经验数据,对22年装机量与各组件企业的出货量进行敏感性测算,则隆基的出货增量变化最大,220GW装机下对应70GW组件出货,260GW装机下或可达90GW出货,最受益于装机量的增长。

图:装机和隆基出货敏感性测算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2)单瓦盈利:一体化降本、N型抬升售价

而对于单瓦盈利,我们可沿用此前对一体化企业盈利水平的测算思路,即假设下游要求的电站IRR,反推组件端的价格需要在什么水平,再考虑原材料在不同价格下对组件盈利的影响,得出组件的盈利范围。

图:隆基一体化组件单瓦盈利测算思路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假设:电价维持当前燃煤基准电价(平价项目延后+各省竞争性配置对降电价要求较低+火电价格浮动+绿电或碳交易收益),在央行支持下光伏项目融资利率降至4.5%(大型央国企还会更低),而除组件外的其他装机成本相较20年降低10%左右。据此倒推,得组件不含税价在1.55元/W左右(含税1.75元/W)。盈利:假设硅料价格中枢在150元/kg,玻璃价格在22.5元/平米,EVA胶膜在16元/平米,则一体化组件成本在1.15元/W,假设单瓦费用在0.17元/W,那么对应的盈利中枢在0.16元/W(扣除硅片的7分钱盈利后,预计电池+组件22年盈利有望达9分/W)。

图:隆基一体化组件单瓦成本&盈利测算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在单瓦盈利的弹性方面,考虑到大尺寸降本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且在硅料价格处于高位时各类降本手段都在加速推进,海运费也有下降趋势,实际单瓦盈利还可能超出0.16元/W,每降低1分/W的成本,可对应7亿元左右的盈利提升。

此外,N型TOPCon电池可增加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参考晶科数据,在单瓦成本接近的基础上,TOPCon组件售价可比PERC组件高0.1元/W,这部分约可对应0.08元/W的利润,假设隆基22年TOPCon组件出货5-10GW(已披露将于未来几年扩产的新技术电池产能规划有38GW),则对应盈利向上弹性为4-8亿元。

3、估值提升的空间?新业务打开增量空间

(1)BIPV:

2020年国内BIPV装机量约0.7GW,市场仍较小,但随着近期国内各地对绿色建筑、工厂能耗指标要求提升,且BIPV相关标准正在加速完善,BIPV实际发展速度或超预期。预计工业厂房将率先加速推进BIPV的渗透。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实现50%光伏覆盖率,按21年非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9亿平计算,可用于建设BIPV的屋顶占20%,按50%渗透率计算,实际可安装屋顶光伏的面积约0.2亿平,可对应4GW的BIPV装机,按5元/W计算,市场空间达200亿元。

图:非住宅建筑屋顶光伏年新增规模测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天风证券测算

假设22年国内BIPV装机量5GW,其中隆基市占率20%,按5元/W(考虑组件涨价)的价格计算,隆基BIPV收入或达50亿元,参考公司电站开发的30%左右的毛利率,预计BIPV业务净利率可达20%左右,贡献利润约10亿元。

图:隆基BIPV业绩贡献测算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2)制氢:

随着氢能的顶层设计文件出台,以及双碳目标下工业企业(煤化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脱碳转型需求的增长,叠加近期冬奥会为氢能源提供了诸多应用场景,预计未来氢能源的需求量也将超预期。

目前制备氢气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电解水制氢、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其中利用煤制氢的成本最低,但碳排较高,未来利用新能源弃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或将成为主流方式。

图:制氢方式对比


    

数据来源:产业观察者

电解水制氢设备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碱性、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槽,其中碱性水电解槽经济性最好,系统初始投资约6元/W,其中电解槽设备成本占比约50%,是当前制氢的主流方案。

2020、2021年国内电解槽产能分别约在0.5、1GW,21年上半年公司规划到21、22年底分别具备年产0.5、1.5-2GW氢能装备(碱性水电解槽等)的能力,假设22年出货1GW,则该部分22年预计可贡献30亿元的收入,假设净利率20%,则可贡献利润约6亿元。

图:隆基制氢设备业绩贡献测算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3)其他:

除BIPV、氢能设备业务外,公司还新增了隆易业务,为家庭提供光储系统解决方案,在储能高增的背景下,有望为公司带来超预期的业绩。

图:隆基新增的隆易业务


    

数据来源:隆基官网

4、市值:按40倍估值测算,中性预测市值上涨空间50%+

假设明年装机分别在220、240、260GW,中性预测240GW+公司组件市占率接近30%,硅片市占率超40%,估值40倍,则22年市值或可达7000亿以上,较当前市值有50%+的上涨空间。总结来看,硅片单位盈利下滑的预期比较充分,而我们认为安全边际在140个亿利润(对应外售硅片的单w盈利7毛),而业绩向上的弹性来自:1)行业量超预期+公司市占率提升超预期;2)新产品+降本带动一体化盈利超预期。估值弹性来自:新业务——bipv、氢能设备等。

图:隆基各业务总利润&合理市值测算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欢迎对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留言,讨论,指正,转发。   

 $通威股份(SH600438)$    $隆基股份(SH601012)$    $中环股份(SZ002129)$   

迈为股份 中来股份 天合光能 金辰股份 连城数控 晶澳科技

宁德时代  比亚迪

精彩讨论

SC888882021-12-16 11:32

文章分析得不错。 新能源锂电的产业链首先博弈“供不应求”,光伏反过来,提前1年就开始炒“组件”困境反转。 这里面和不少卖方瞎带节奏少不了关系,尤其是中信建投的朱玥

cll19902021-12-16 11:51

其实我想问的是,隆基如果赚不到钱,那么其他晶澳,天合能赚到钱?

光伏辅导猿2021-12-16 12:16

《论重度妄想症患者的症状》

低糖饮料爱好者2021-12-16 13:28

隆基业绩分析乐观一点就是妄想症,二三线杂毛光伏股就是高成长可预期,我今年对隆基股价的预期五千亿就是顶了,我没什么不满,比较失望的是雪球对光伏产业的认知、讨论氛围如此“歪屁股”,比以前的立讯歌尔板块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部讨论

2021-12-16 11:32

文章分析得不错。 新能源锂电的产业链首先博弈“供不应求”,光伏反过来,提前1年就开始炒“组件”困境反转。 这里面和不少卖方瞎带节奏少不了关系,尤其是中信建投的朱玥

2021-12-16 11:51

其实我想问的是,隆基如果赚不到钱,那么其他晶澳,天合能赚到钱?

2021-12-16 12:16

《论重度妄想症患者的症状》

2021-12-16 13:28

隆基业绩分析乐观一点就是妄想症,二三线杂毛光伏股就是高成长可预期,我今年对隆基股价的预期五千亿就是顶了,我没什么不满,比较失望的是雪球对光伏产业的认知、讨论氛围如此“歪屁股”,比以前的立讯歌尔板块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1年新玩家一窝蜂去搞硅片?22年新玩家一窝蜂去搞组件?

2021-12-16 17:55

哪里有什么估值合不合理,宁德都炒到2060年了。。。这玩意就是看机构能不能控盘,散户太多的票,机构难控盘。。。拉一波立马各种资金砸下来做T。。。五千亿市值的票成交量比宁德大这么多

2021-12-16 11:46

隆基基本面没任何问题,竞争能力强,财务稳健,中长线布局有序。想找个三五年长握的标的,此股最合适。但是短线就不要太指望了。

2021-12-16 10:54

好久看不到老哥的关于光伏的文章了

2022-01-09 15:03

另外,请教:文章提到:在最悲观预期下(即产能最大的硅片企业不盈利),隆基单瓦盈利可达5分钱以上。这个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毕竟明年硅片的最低售价也不确定,硅料成本价格是多少也很难确定,在售价和成本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哪怕期间费用变化不大,又是如何推算出盈利至少有五分钱以上呢

2022-01-09 14:52

请教宁兄,文章提到:若各业务均按最保守盈利、出货计算,即一体化盈利维持在21Q3水平…为何21Q3组件盈利水平就是2022年最悲观的预测了呢,如果各大组件公司也打价格战,组件盈利水平也有可能进一步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