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怨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3

最近是高考季,除了痛苦的上海考生外,大多数考生应该都已经解放了。说起来,我一直觉得现在的高中生太厉害了。我在业余时间认识了几位高中生,考试能力就不说了,除此以外基本都是三外语配备、精通琴棋书画、表达能力强,而且人也自信阳光。更可怕的是,对于一些职场技能,比如经管理论、软件应用、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总想找找自己有什么地方比这些学生强,但找来找去都觉得一无所获。也许很多社会人还能说个职业经验、资源渠道之类,但这恰巧是我的软肋。这么一想,好像这些00后毕业后,拥有比我更好的职业前景,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我是老板,我也更愿意找这样的年轻人,而不想雇我自己这样的中年老油条。最近我在B站做视频,跟我做同类型的有几个高中生up主,水平高得令人咂舌,我已经把他们当作我追赶的目标了。

而我自己的怨念,就是从高考开始的。在高考前的阶段,我基本一直是走在顺境里的,没有遇到过太大的挫折。当年上海高考是先填志愿再考试,我大概在高一高二就确定了自己的志向,直到填志愿的前几天,我的目标都是复旦数学系。(当然,上海考生考本地的学校会比其他地方简单很多。)而前几年数学系的分数在所有专业中都是中下游,我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应该问题不大。但就在填志愿的这几天,我得知了一个异常沉重的消息:我们学校竟然有三个年级前10的学霸同时报了复旦数学系。而我的水平是稳定在年级20左右的,根本没有能力跟他们竞争。这就相当于,本来不多的名额就一下子减少了三个。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我把自己的志愿改成了上交数学系,选择了躲避的策略。这个策略粗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因为复旦数学系的分数线每年都会比上交高两三分。但现在看来,这个选择不但不是最优解,甚至给我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先说结果,当年复旦和上交的数学系,分数线同时暴增,从往年的中下游甚至垫底,飙升到了前五甚至前三。最终我的分数虽然比上交分数线高了40多分,但却差了2分和数学系擦肩而过。

之后对比,复旦数学系的分数仍然比上交高了两三分。所以,如果我的分数正落在这个区间里,那我的策略就成功了。但事实并不是,而且从结果上看,由于临时改志愿考虑不周,我还失去了几个重要的机会:

首先,我在填志愿时就犯了错误。因为数学系一般是中低分,所以我在数学系之后填写的专业也是“中低、低、更低、最低”这样的顺序。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策略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无法应对“数学系分数暴增”这种看似突然,最后却现实发生的情况。更合适的顺序是“数学、高、中、低、最低”。如果我采用了这种策略,即使错过了数学,还有很多交大的王牌专业(比如计算机、航运)我都可以轻松进入,而不是拿着一个高分去就读中下段的专业。

其次,我对专业的研究也不够。后来有人告诉我,当年有一个叫“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和数学系是同一个学院,前两年几乎上的是一样的课,相互之间交流也非常充分。而这个专业当年比数学系低了10多分。也就是说,如果我对专业的研究充分一些,完全可以把这个专业作为备选。那以我的分数,不管在复旦还是交大,都还是可以学到与数学系几乎相同的内容。

然后,我对学校的认知也不够。当年的复旦在大一结束后,有一个非常宽松的转系政策。我的高中同学有不少高考低分甚至是最低分进的复旦,到大二纷纷转到了比较优质的专业。据他们说,复旦给的转专业名额,最后根本都没有用满,只要写申请就几乎全部可以通过。而交大,并没有这样好的政策,转专业必须严格考试,而且还要加试英语。这对我一个一外是日语的人来说太痛苦了,最后堕落的我甚至没有去参加考试。

最后,我对市场也缺乏敬畏。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数学系的分数突然暴涨。但既然学霸们纷纷填报数学,完全应该引起我更大的警觉,从而重新判断分数线的走向。对于市场信息,我只做出了最初级的应对,而没有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做出更好的方案。

当年的我,统一就把这些因素都归结于“运气”。心里告诉自己,我考的不算差了,是上天不让我念数学,所以就算了吧。后来在各种情况下,我也一直像个怨妇一样抱怨说,如果当年进了数学系,如果我没有生病,如果我运气好一点,现在的我绝对不一样。我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是上天对我不公。

这个想法,直到去年我看到了一条新闻才有所改变。2021年6月,复旦大学数学系发生一件命案。一位本校数学系毕业的青年教师持刀杀害了学院党委书记。据说是因为这位老师事业上不太顺利,面临“被淘汰”的窘境,于是才行凶害人。而这位老师的履历看起来还很不错,他拿过复旦的校长奖,去美国深造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又进入复旦任教。如果从外人的角度看起来,在事业上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后来的新闻里这么形容这位行凶的老师:

“不善也不爱交际,内心干净,心底善良,不撤谎也不会撒谎,不害人也不知怎么害人;对别人不设防,不太知人情社里,不知江湖险恶:一旦遇到人际冲突,他完全不知所措,心里的反应会比普通人激烈,会有一些极端负面的想法,但他会咬看牙,把咽不下的那口气咽下去。”

当然,这里可能有一些文学修饰的成分,我也并不是同情这位凶手。但不得不说,看到这段话,我仿佛就在看着我自己。而且,他也并没有比我大几岁,跟我几乎是同一代人。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即使我当时如愿进入复旦数学系,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等着我。到最后,还是得看自己的能力、性格、勤奋以及运气。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面临着这种窘境的也可能会是我。如果是我碰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做得比他更差?也毁掉这一生呢?

而反过来说,运气再不好,上天再不公。也不是我这个中年人现在“样样都不如高中生”的理由。毕竟我比他们多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的时间,我又用到哪儿去了呢?

没想到,废话一写写了这么长,人果然还是会容易陶醉在自己的经历里,这也是一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吧。但我也还是想把这些经历写出来,激励自己。争取以后不再抱怨,一切向前看。也告诉自己,人生很长,只要没到终点,一切都还来得及。尤其,今天还看到了一位很优秀的人的前进经历。虽然我也许追不上了,但总比永远躺在那里抱怨好。对吧。

全部讨论

2022-06-29 09:55

其实还是可以归因于运气,所有经历都是对的

2022-06-28 15:57

是整个社会文明飞速进步,水涨船高了。跟高中生个人奋斗关系不大的,人群永远都是正态分布。

2022-06-28 15:45

哪一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