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第二年,一路满仓,年收益继续保持在50%+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7喜欢:8
(1)收益统计

2014年8月12日开通股票账户,投入了大约33万,年底余额58万,收益差不多是70~80%的样子。

2015年内陆续投入了40万(平均在4000点入场),现在账户上有大约139万。盈利差不多41万,略高出我的工作收入,为2015年家庭净资产增长做了重大贡献。

如果以年初资金量58万算,收益超过70%,接近去年的水平。如果计入年内投入的40万,收益则只有40%多,也还算跑赢了大盘。以份额计算可能更公平,不到60%吧,还算可观。

(2)上半年

没有良好的记录习惯,只能凭记忆来写。

1~2月,账户中大约有浦发银行、中国平安、国投电力、华能国际、中国中车、中国铁建、格力电器、万华化学、复兴医药、大秦铁路、华域汽车、福耀玻璃、长江电力、海螺水泥、新希望等等中的某10只左右股票,是的,那时候账户太乱,自己也记不住。新手的毛病,觉得都很好,难以取舍。期间投入4万,算上年初的58万,合计62万,春节的时候最低点账户余额在55万左右,差不多下跌了15%。有点着急上火,那是我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调整,现在看当时实在是太没见过市面了。

3~4月份,中小创和一路一带概念股一路高歌,蓝筹基本没动,账户没有跑赢指数。当时有些后悔,因为2014年手中大半都是一路一带概念股,经过2014年底上涨后就换掉了,只留下很少的仓位。当时计算过,如果不换股,收益率至少能高出20~30%。作为新手,有些懊恼,但坚持没有动股票。这一阶段家中支援了一些,自己也又攒了些钱,加仓31万,大多买了港股,正巧赶上港股爆发(可惜港股率先回调,最后卖的时候又亏回去了)。总的来说,这两个月,没跑赢指数,赚的不多。

5~6月,觉得股票太多管理不过来,精简到了5个左右,华能国际、浦发银行、格力电器、中国平安和少量的中国中车(高点抛了)。同时,由于普涨行情,忍不住加了杠杆,记不住多少了,应该在三四十万的水平。这两个月一路高歌,到6月中旬,账户净资产155~160万,投入是93万(年初58万,年内投入35万),年内盈利65万左右。


当大盘4500点时,做了逐步减仓计划——4700点时开始卖出,并在4900点之前清杠杆;5100点,半仓左右;5300点,仅留观察仓;如果跌回4500,清仓等待。然后等待跌到4000点开始加仓,跌到3500左右满仓。

现在回过头来看,多么完美的计划啊,可惜人不够理智!

(3)一次股灾

印象里,是中小创先下跌的,带动大盘指数下行。这个时候我手里还剩下两只股票没出手,华能与格力,都创下新高了。在大盘跌到4500点的时候,我的账户净资产又增加了,尽管幅度不大。

有些飘飘然了!

在千股跌停之前,蓝筹下跌幅度是不大的,所以当时市场上普遍看好牛三,我也是其中一员。所以,有些管不住手。

从5100跌到4500,按照我的计划,应该是清仓。当时,我还指导别人,赶紧清仓,在4000~3500点之间再逐步加回来。

可是,总觉得自己的股票好,就没舍得卖。大盘跌到4000点的时候,满!仓!加!杠!杆!要知道,在大盘涨的时候我用的杠杆很小的,跌到4000点,竟然加了100万的杠杆!

7月初的那段时间,是我的噩梦。差不多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净值减到了100万以下,或者说,我2015年收益全回去了。

还好,救市了,净值又弹回到140万以上,于是乎,又有些飘飘然。

教训还是不够深刻啊!

(4)二次股灾

或许是因为我满手“大蓝筹”,8月份的那次股灾,跌得更快、更深、更久。一天20万的跌,连续好几天,净值最低到了80万以下,把2014年的利润也跌没了。而那个时候杠杆差不多也是80多万,说不怕是假话。

一次股灾的时候,虽然杠杆率同样很高,但蓝筹在低谷基本没作停留,马上就反弹了,心理就是紧张一下子,还没来得及害怕。二次股灾不一样,不仅跌得更深,而且在底部磨得时间也长。记得一次股灾期间,净值小于120万也没有几天,二次股灾,净值在100万以下磨了好久。

谷底的时间,认真做了分析与应对预案,最后还是决定不减仓。简单计算了一下,如果跌到2100点,就要补保证金了。当时计划是,如果跌到2500点,开始准备钱,跌到2300点,尽最大努力再加仓。

当然,市场没给我这个机会,或者说,市场没给我这个噩梦。其实我的心脏还不够强大,高杠杆下跌或许还挺得住,长时间亏损的压力是否能挺住,还真不好说。

(5)股灾之后

还好,挺住了!

市场挺住了!一路有惊无险的升浪。

我也挺住了!只换股不减仓,杠杆一直在80万左右。

有5万加仓,基本上相当于融资的利息吧。

最近,账户资产又逐渐回到了140万左右,开始做调整。杠杆减到了三四十万的水平,并把一半左右的资金挪到港股或港股etf。

争取在春节前去掉杠杆。

(6)收益分析

杠杆因素:因为没有数据,只能大致做个复盘。应该说,这一年用杠杆,白白交了几万的手续费和利息,可能又增加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亏损。

选股因素:回头看我买的股票,相对年初,股价基本上都差不多,有涨有跌。唯一值得拿出来说的是中国神车,10块多的时候还稍微加了点仓,平均卖在了30块,加上去年在4块多的底仓,利润丰厚。而有些一直看好的大蓝筹,比如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我估计在这两只股票上还赔钱了,至少没赚啥钱。

换股因素:一年平均算下了,总仓位换了大约3~4次吧。现在回顾的话,换股都还算成功,可能是支撑我较高收益的最大来源。如果不换股的话,我的收益也就10%左右,和大盘持平。虽然都是蓝筹,短期涨跌还是差异很大的,如果出现明显估值差异(20~25%)左右,就会移仓。没有很严格的数学计算,就是凭感觉拍脑袋。

(7)经验总结之一:慎用杠杆

我是2014年下半年开的户,到2月份才有资格开融资帐户,开始很谨慎,到5月份给自己写了不少杠杆用法的规矩。现在复盘看,如果我严格遵循自己的规矩,那杠杆会给我带来很多正收益,而不是负收益。很多时候并不是道理复杂,而是人难以坚守本心。

最大的杠杆应该是自己能承受的。也就是说,这些钱,我有能力补上,自己的流动资金+一年能攒下的钱。如果超出这些钱,就有些危险了。一旦市场发生类似于今年股灾时的场景,不能偿还的高杠杆带来的必然是灾难。

杠杆应该在极低风险的时候使用。回调的可能性很小,可调整的幅度有限。即使出现最极端的情景,仍然不会爆仓。不仅不能爆仓,而且出现那种极端情况下,自己能够坚持!能够坚持两年!如果不能坚持,那还是不要用。能够坚持,就要求你,第一股市资金不影响生活,第二内心足够坚韧,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尝试。

其它更具体的杠杆加减原则和杠杆率使用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就不写到这里了。

(8)经验总结之二:不要贪胜

雪球上很多人公布收益曲线了,很明显看出,上半年大家都差不多,差就差在后半年。什么分级A也好,对冲也好,虽是取胜的法宝,但并非根源。根源就是贪胜与否。

我自己号称是价值投资者,雪球上很多人也都这样称呼自己。这群人,在5000点的时候,都知道整个市场是高估了。不过,大蓝筹还没有高估甚至还是低估的,在这个意义上,盼着牛三的到来,盼着真正盛宴的到来。什么分级A,那点潜在收益率当时根本没人看得上。说实话,如果没有那么极端的股灾,分级A也取得不了那么好的收益。最大的原罪,贪胜!

可是!如果不贪婪,处处小心翼翼,是不可能取得高收益的。虽然,很多号称低风险投资的人,号称今年取得了很高的收益。不过去看他们的方法,没觉得是低风险,真的。就如同我号称价值投资者一样,大多数人的低风险也只是自己号称罢了,不必过于当真。

那到底是该贪婪,还是不该贪婪,我还真是说不好了。某种意义上,跌到3000了,非要等2500再买,也是一种贪婪。没等到,在3500追高,同样是贪婪的错误。

关于这点,慢慢学习吧。

(9)如果重来一遍

回想6月份,其实并非没有股灾迹象。在家门口吃早点,有人过来和小摊老板高声谈论代码;公交车上,也有大妈谈论代码。这比较符合大师们关于股灾征兆的描述,不过,这也许都是扯淡。

就好像,2007年开始就一堆人见面就谈房子,到2009年服务员都满口房子。到现在,房价仍然坚挺无比呢,而且比2009年至少涨了3倍。

所以,重来一遍,我能判断出股灾么?遗憾的是,不能!如果判断不出来股灾,而手中股票仍然觉得低估的情况下,我会选择卖出么,答案依然是,不能!在场承受的是股灾风险,而离场就要承受踏空风险了。

或许唯一的区别是,我会更严格杠杆使用的纪律。大概率会的,因为有了教训。杠杆的使用不仅要求个股风险低,一样要求大盘风险低,两者必须同时具备。就像现在一样,4000点之前肯定是要清杠杆的。如果做到了这个,简单复盘一下,收益至少能再增加50万,而今年只赚到了41万。风险与潜在收益,两者如何平衡,是太难的一个课题。理性!谨慎!冷静!

(10)2016投资展望

港股绝对是低估的,其中特别低估的股票肯定不少。不过不熟悉,大仓位做指数etf,小仓位做个股吧。目前持有的H股有华能国际、中国银行、复兴国际、成渝高速。

A股整个市场来看,现在的估值是相对合理的。如果经济形势明朗了,合理估值可能会上移到4000左右。由于市场不明朗,可能是个围绕中轴的震荡行情,幅度不会很大。就我个人判断,极其有可能在3200~4600这个区间宽幅震荡。一旦经济好转,就会上行突破。目前持有中国平安、格力电器、长安汽车、川投能源、国投电力,观察名单有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东阿阿胶、复兴医药。

对2016年的期待,仍然是年收益50%,当然,只是期待。我的目标是多年平均收益保持在15%以上,在2016年这个不确定年,跑赢指数10个百分点就是胜利。


最后,感谢雪球,让我刚入股市,就有这么好的可供学习的地方。

特别感谢@岗仁波齐@山行@笨笨的投资者2@ruibeier@小兵oo9@黄建平@后来居上_Dioyan@云蒙。排名不分先后,还有其他一时想不起来名字的V与不V们,同样非常感谢!

 #2015年投资总结#

全部讨论

2020-07-11 15:17

警醒,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

2015-12-26 19:39

读后感:楼主总体很幸运,因为你入场的机会很好,绩优蓝筹几个月后开始大幅上涨,如果是11年,13年这样的年景你不会取得这样的收益。。。。

我最不应该做的和楼主一样,在7月初股灾时融资加仓了中国平安(别人恐惧我贪婪),造成了80块成本融资满仓下跌的情景(8月24号不得已卖掉了1万股);还好,8月25号我的资金到位了,我咬着牙加了仓,算是今年躲过了受伤的结局。

多说一句,我今年的本金是去年的利润。

2015-12-25 22:59

2015-12-25 17:21

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