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级别会晤背后的激烈交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天最引人关注的消息就是,我们和美国总算要进行时隔大半年的第一次高级别会晤,日期定在3月18日。

这也是拜登上任以来,我们和美国的第一次高级别会晤。

所以这个事情也格外引人关注。

作为当前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特别是在去年特朗普对我们的完全敌视态度后,中美关系也是跌入谷底。

因此在美国换届后,围绕着这次双方第一次会晤,其实双方早就在很多领域进行了不为人所知的“暗战”。

从舆论战、到金融战、到外交战。

正所谓,谈判桌上谈的,都是谈判桌底下交锋后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当前确认要下周见面了,拜登仍然还在明天要马不停蹄的跟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举办所谓的四方会谈,虽然只是视频会议。

而布林肯在下周跟我们见面之前,是先跑去跟日本和韩国举行所谓的外长和防长的“2+2”会谈,然后才在回美国的路上,经过阿拉斯加去跟我们会谈。

这前后时间差,背后有着很多信息量,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所以,今天文章,我也就这些大家可能感受不到的,在公开新闻背后双方在激烈博弈的“暗战”,来做一个我的个人分析和猜测。

(1)舆论战

过去24小时,其实双方在围绕着释放会面的消息,还有之后的一系列舆论动向,也是做了一番激烈的交锋。

首先,关于双方会面的新闻,最早是前天就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进行过这方面报道猜测。

然后到了昨天早上,美国方面就开始密集披露“有可能”与我们进行高级别会晤的一些信息。

但仍然还只是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形式,还不是双方官宣。

而后到了昨天下午,我们发言人在对此也有做出过回应,当时还是说对此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然后到了今天早上,美国国务院是单方面发布了将跟我们正式会晤的消息。

这是美国正式发布的消息,基本就是确认了。

所以我们在今天下午的时候,也是正式发布了跟美国将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的新闻。

可见,其实双方从昨天到今天,还处于就是否要进行会晤,做最后的考虑。

并且我们从上述这一系列时间差的顺序里,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美国方面会更迫切想要跟我们进行这次会谈。

包括,美国今天早上比我们早差不多10个小时去提前单方面发布双方要会晤的新闻。

而且从我们的新闻稿里,这也是“应美方邀请”。

除此之外,美国也是在舆论上密集的出招,试图给我们增添压力。

比如前天,美军印太司令在进行听证的时候,去变本加厉地渲染我们对美国的威胁。


其中他还提到一个观点,被媒体广泛报道,就是他说我们会在6年内控制对岸。

其实美军印太司令的这番言论,跟布林肯上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还有拜登发布的《过渡国安战略指南》基调基本都一样,就是把我们列为美国本世纪内最大的威胁对象。

美国现在是比较明确基于这个前提下,在处理跟我们的关系。

包括在前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再次对我们继续造谣,炮制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抹黑我们。

关于这个谎言,最早是蓬佩奥在离职前最后一天,由美国国务院公开造谣的。

但拜登上任后,在这个问题上,从拜登到布林肯,他们却都十分坚定地继续蓬佩奥的造谣大业,扛着这种莫须有的大旗来抹黑我们。

而包括美国在过去两天里,还通过媒体透露其所谓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就是通过渲染我们对美国的威胁,试图加强第一岛链这么一个计划,目的就是加强对我们的遏制。

包括美国参众两院近期也是密集出台各种针对我们的乱七八糟法案,进一步加强美国当前两党在遏制我们态度上的这种共识,实际上这也是当前美国极其分裂的情况下,共和党和民主党为数不多的共识。

我在去年底也跟大家分析过,拜登上来后,如果想要尽快弥合民主党和共和党这种严重的撕裂矛盾,那么就只能把我们继续竖立成靶子,来加强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为数不多的共识。

这恐怕也是拜登会在很多方面都基本跟特朗普180度大转弯,唯独在对我们态度上越来越强硬,并基本延续特朗普对我们造谣抹黑的基调。

不过,现在美国内部极其矛盾的情况是,美国一方面需要把我们树立成美国最大的威胁对象,来加强他们这少得可怜的共识。

但同时现在美国由于负债累累,已经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泡沫危机,这使得美国急需找人接盘,去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毫无疑问,当前这个世界上,唯一还勉强有能力去救美国的,就只有我们。

其他不管欧盟、日本,都已经没有这个能力。

但说实话,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美国是救不得,也救不了,这也是我的一贯态度。

那么现在我们要在下周去跟美国进行高级别会晤,是否就意味着我们要去救美国呢?

我觉得还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来看近期双方另外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暗战。

(2)金融战

我最近也是不停梳理全球金融市场这种异常波动的动向。

导致过去半个多月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比较异常波动的表面根源,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飙升。

关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的事情,我在过去一个月已经有过好几篇专门分析,这里就不太赘述,简单总结一下:

1、通胀预期升温,导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

2、美联储印钞购债的力度,跟不上美国疯狂发债的力度,这使得需要靠市场自行消化美国巨额发债,导致美国十年期国债债券价格大跌,进而使得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上涨。

由于美国十年期国债的大幅度上升,让市场对美联储可能迫于通胀压力而提前加息的预期在不停升温,使得当前市场对美联储会在2022年底加息的概率,已经从三个月前的0%,上升到了70%。

这才使得不管是A股、还是美股的一些泡沫化资产都出现大幅度下跌,形成金融市场动荡。

除了这些比较肯定的事实原因之外。

我觉得还有一些比较“阴谋”的可能性,是值得大家思考一下的。

首先,要导致美国债券价格大跌,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有某单一最大的债券持有者,集中对美国债券砸盘,也能实现这种导致债券收益率暴涨的情况。

之前有一些市场分析是认为,会不会是沙特在砸盘,但我也跟大家分析过,沙特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还不够多,并还没有这个体量。

目前世界上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我们,这也是唯二持有美国国债上万亿美元的国家。

其中日本是持有美国国债1.257万亿美元。

我们则持有美国国债1.062万亿美元。

能让美国国债市场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除了市场自发的群体行为之外,单一主体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只有日本和我们了。

毫无疑问,日本是不可能这样大规模抛售美债,顶多就是微小幅度减持。

而我们当前因为跟美国关系已经到了谷底,所以抛售美国国债也确实一直属于我们手里的一张牌。

只不过这张牌不到关键时刻是不能用的,因为这属于七伤拳,伤敌也伤己。

那么过去这一个月美国国债市场的巨大波动,是否有可能是我们暗中在推波助澜呢?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而且这也是属于一种警告和威慑,有点类似于金融核武器的性质,说不好听点,我们别说把手里的美债清空,哪怕只是集中抛售1000亿美元,都够美国喝一壶了。

所以不管有没有我们在暗中推波助澜,我们手里拿着这么多的美债,也确实是一张可以用来警告和威慑的牌,并且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张牌也是可以打出去的。

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还是得加强舆论攻势。

就跟美国那边也经常有人动不动就说要冻结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基本不可能,因为这样做也是属于金融核武器,会让美国国债信用严重受损。

但美国方面就是有人不停这样说,这本身也是一种舆论攻势。

而我们这边则比较少有人去形成这样的舆论攻势,针对我们可以通过抛售美国国债,来对美国进行精确的金融打击。

但这一次我们通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上涨,对美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伤害效果可以看到,这是美国的一个死穴。

所以不管这一次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没有我们暗中推波助澜的痕迹,以后我们肯定是会把这个作为我们可供考虑的武器之一,一把可以足以杀伤美国金融体系的利刃。

好的武器不一定是要用,用来吓人威慑是最好的。

但前提是,对方知道你敢用。

一张不敢用的牌,是形不成威慑效果的。

所以我个人是怀疑,美国最近这一个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背后是有我们在暗中推波助澜的结果,这是我们对美国的一种暗地里的警告。

属于金融暗战的一部分。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方面有可能通过集中砸盘我们A股的抱团股,来作为针锋相对的回应。

明面上,大多数分析,包括我之前跟大家的分析,都是把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涨,导致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作为这一轮A股抱团股集体暴跌超过30%的原因。

这个原因毫无疑问是没错的,但会不会有其他因素呢?

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股票是有买有卖,如果没有人集中砸盘,那些抱团股也很难走出如此极端的在半个月跌超过30%,甚至跌一半的走势。

这样极端异常的走势,是有大资金在集中砸盘。

而由于这些抱团股,基本都是外资重仓股。

比如说作为抱团股的龙头茅台,大家知道吗,持有茅台最多的单一基金,是来自美国的基金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

这个美国基金一共持有茅台760万股,去年第四季度,这个基金小幅减持50万股,仍然还持有710万股。

茅台2000元的股价算,这家基金就持有茅台142亿元。

这是茅台十大流通股东里,除了茅台控股股东,还有证金汇金之外,持有茅台最多的单一基金。

不单单是美国基金的单一基金持有茅台最多,外资基金持有茅台的规模,也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公募基金。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止去年第四季度,外资持有茅台的总比例是7.02%,而国内公募基金占茅台总比例是6.62%。

也就是外资已经成为茅台除了国家队之外的最大势力方。

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这些外资已经开始有砸盘茅台的迹象,在持续减持。

而这次茅台雪崩的走势,我们从公开的沪深港通数据看,也能看出一些外资砸盘的痕迹。

从上图的沪港通持股变化里,大家可以看到,在春节前后这一个月里,从春节前赶顶,到春节前暴跌,外资一直都在密集的减持茅台

虽然减持幅度都不算太大,平均每天几十万股的减持规模,按照茅台股价大概就是每天几亿元的净砸盘规模。

而且即使持续减持到现在,外资仍然还持有7.7%的茅台

还算不上大幅度减持。

但外资如此密集减持,配合当前茅台股价,背后还是有一些比较危险的信号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当然,我也有翻了下除了茅台之外,近期崩盘的这些抱团股从沪深港通看,并没有看出外资集中砸盘的迹象。

不过国内金融领域的内鬼那么多,谁知道有没有哪些屁股歪的资金在配合外资砸盘。

而且大家不能忽略一个因素,就是当前这些所谓的抱团股,基本都是外资重仓股,抱团股里的一些股,甚至都被外资买到28%的比例上限了。

我们是有规定,外资持有单一个股的比例,最高只能28%,达到28%就只能卖,不能买。

所以基本上来说,这些外资都是在2018年趁股市大跌的时候,持续买入这些抱团股。

并且在过去两年里,利用国内机构和基金进行所谓的抱团疯涨,使得当前这些抱团股,外资是获利非常丰厚。

外资由于持股成本很低,基本在抱团股上都是有3-5倍的利润。

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假如美联储那边真发出了“加息”信号,这等于就是冲锋号角,这些听美联储调动的美元资金,就会在过去几年里持续流入我们之后,卷走数倍的利润,回流美国。

这并非是阴谋论,而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一些未来的可能性。

因为美国通过降息-加息这样的潮汐环流,过去几十年里,先后收割过很多国家。

所以,我个人是猜测,除了表面上公开的原因之外,过去一个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两个地方,美国国债市场,还有A股的抱团股崩盘的极端异常走势,背后还是有一些这种金融暗战的痕迹。

这种猜测,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时间巧合点,作为一个值得参考的痕迹。

之前我也跟大家分析过,半个月前,美国财政部拍卖了一笔620亿美元的7年期美国国债,结果出现了灾难性的结果,需求指标仅为2.04,创下历史新低。

这意味着当时美国国债几乎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然而,就在前天晚上,美国财政部进行了新一轮的美债拍卖,这一次拍卖总额是1200亿美元,包括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380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240亿美元的30年期国债。

但结果,这一次拍卖就跟上一次截然不同,需求的指标投标倍数从2.391增至2.689,创201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前后只有半个月,却显得美债拍卖市场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截然不同景象。

有市场分析猜测,前天晚上的拍卖,有一些大买家进场购入了美债。

至于是哪些大买家进场购买了这些美债,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前天晚上美国财政部这个拍卖美债避免了灾难性结果,这使得从前天晚上开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开始持续回落。

从3月9日最高的1.6%,一直回落到到现在1.492%。

也就是市场抛售美国国债的力度减弱了,得益于此,纳斯达克指数也在前天晚上开始了绝地反击,在持续大幅度下跌大半个月后,总算出现3.69%的反弹。

与此同时,我们A股崩盘大半个月的抱团股,也在昨天开始出现反弹,包括今天也仍然延续反弹。

而就是在前天晚上,美国财政部拍卖美债出现大买家买入,解了美债燃眉之急后没多久。

美国方面就开始释放一些即将和我们进行高级别会晤的信息给各路媒体。

最终我们就看到今天双方都先后正式宣布了这件事情。

包括下午还出现我们和美国的半导体协会宣布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

虽然这还是一个看上去民间的行为,并没有涉及到美国当前完全放松对我们高科技领域的打压,但也是近期双方难得释放出的一些好信号。

而本来岌岌可危的美国国债市场、纳斯达克指数、A股抱团股,也都暂时止住了这种崩盘的趋势,出现了反弹。

所以说,这种金融暗战虽然只是我的个人猜测,但确实还是有很多这种摆在明面上的蛛丝马迹确实挺巧。

从我个人分析来说,下周开始的高级别会晤,可以看做双方第一回合交锋的一个“阶段性谈判”。

(3)打打谈谈、边打边谈

我去年底也跟大家分析过,之所以我比较倾向于拜登上任,是因为拜登至少不会跟特朗普那么疯狂。

要是特朗普连任,我们现在跟美国基本没有任何可以谈判和合作的空间,双方就真的要陷入完全的冷战状态。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两个世界最大的国家,彼此完全不沟通,完全敌对的冷战状态,是很容易把全世界都拖向一个不可控的深渊里。

而拜登上任的话,虽然他大方向必然延续特朗普的强硬立场,仍然还是会竭尽全力来遏止我们发展,并且拜登还会去不断联合其盟友来对我们进行围追堵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拜登这种行为更加阴险毒辣。

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反而更适应拜登这种阴险的行为模式,因为这就是我们习惯对付的美国,是我们过去十几年都在打交道的正常美国模式。

而特朗普那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疯子,对我们来说更危险,更不好应对。

拜登虽然更阴,但我们跟着虚与委蛇就是了,这也是我们所擅长的,打打太极嘛,我们可以的。

对我们来说,现在最缺的就是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时间。

但是拜登现在确实在上任后,仍然延续特朗普这种强硬立场,并且还延续特朗普对我们的造谣和抹黑。

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一上来就跟拜登谈这谈那,双方肯定是要在台面下,先暗中交锋一番,双方都确认过身手后,才会在台面上进行谈判一下。

因此我认为,过去这一个月的全球金融市场暗战,其实就是双方在台面下激烈交锋的一些浮在水面上的痕迹。

但毕竟还没有到全面对决的时候,双方不可能真的一上来就打生打死,出手肯定是先点到为止。

所以,我们攻击美国国债市场,让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上升,动荡了美国金融市场,暴露了美国死穴。

而美国也反过来,使得我们A股出现抱团股极端崩盘式下跌,甚至还有一些平台配合着在2月18日搞出理财节,发红包来让人买基金,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结果一些不明所以的金融小白,冲着理财节红包买了基金后,一买完就连着半个月持续崩盘下跌,运气差一点,直接就跌没了30%,损失惨重。

这也是我昨天其实是比较生气地写完昨晚的文章的,真的我们金融体系内部,还是太多这种木马了。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测而已。

不管怎么说,现在双方的第一轮交锋也是暂告一段落,双方也都是出了招,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

所以交锋过了,就要回到谈判桌上谈一谈。

如果谈不出什么所以然,那么后面就会有第二回合,第三回合……

并且,双方台面下的交锋力度和烈度,将会一次比一次大。

每次打完,双方都会试着回到台面上,去见个面谈一谈,确认一下对方肯不肯让步。

要都还是不让步,就见完面,大家继续台面下交锋。

这种交锋模式,至少会比特朗普时期好的一点是,双方还有这种可以谈的空间,不至于像特朗普那样就直接彻底关掉所有谈判和合作的大门。

包括下周的会谈,恐怕也是双方在台面下都交锋过后,开始摆明各自立场,先各说各话。在无法让步的核心利益之外,双方还会试着在一些非核心利益的领域,去寻找可以合作的空间,避免双方完全脱钩。

目前能看到的,就是在新能源、碳排放碳中和等领域,我们和拜登的这个诉求是相一致的。

但即使在这样相一致的诉求领域里,美国势必还会比较不讲道理的要求我们多承担一些减排指标,所以即使双方有可能合作的领域,也仍然还是得不停的谈。

这种谈谈打打、边打边谈的交锋模式,有可能是未来我们和美国之间的一种常态化模式。

在这个模式里,我们会看到,美国一边在不断对我们打压、不停对我们造谣抹黑,我们也会比较强硬地去回应,并可能台面下有这些不为人所知的交锋。

但同时双方仍然还是会这样寻找有可能谈的机会。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美国在下周与我们会晤之前,首先会在明天由拜登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跟印度、澳大利亚、日本进行所谓四方会谈,而布林肯则在下周见我们之前,先马不停蹄的去日本和韩国进行所谓的2+2会谈。

此外布林肯还放话声称,下周进行的会晤,不代表要进行定期高级别会晤,后面是否还有这样的高级别会晤,取决于双方关系进展。

这其实也是一种在谈判前的心理攻势。

这都是摆在明面上,为了增加谈判桌上筹码的一些交锋。

不管是台面上这种舆论战、外交战的交锋,还是台面下的金融战交锋。

最终大家目的就是在谈判桌上能多一些筹码,能给对方多施加一些压力,看能否让对方让步。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期交锋博弈,大家还是得有这种心理准备。

本文为个人思考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