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原来是出自孟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译文:如今行仁德品质的人,跟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差不多。并不是行仁德没有用,而是行的不够,就像拿一杯水去救火,火没有被扑灭,有人就说“看,水灭不了火吧”

看了【大清风云】多尔衮准备两次夺位,因为孝庄的极度的宽宏大量,扭转了大清朝的两次危机,当然除了孝庄的宽宏大量占主要因素外,还有多尔衮对孝庄的情意。

第一次是福临登基后第二年(7岁),多尔衮率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打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当看到辉煌的故宫和龙椅,在权力的诱惑与多铎及部下的劝说下,多尔衮准备废了顺治,自己当皇帝。盛京孝庄和小皇帝这边的老弱劝孝庄应早做准备,应该组织少的可怜的守卫,迎战多尔衮,孝庄知道要打,肯定打不过多尔衮的精锐部队,为了避免大清朝内乱无辜的伤亡,就下令,完全放弃抵抗,多尔衮要当皇帝就让给他。当多尔衮率军返回盛京,发现这边是完全无抵抗这样的场景后,二话不说,抱着顺治小皇帝去北京当皇帝了。虽说孝庄这边是打不过,但是忠臣还是有的,如果多尔衮归来但凡发现有丝毫抵抗,顺治小皇帝肯定就被取代了,因为孝庄的极度宽宏大量,以退为进,挽救了大清第一次的危机。

第二次是发生在顺治16岁,多铎背着多尔衮在猎场行刺顺治未遂,这次多铎是犯了杀头大罪,多尔衮被逼和兄弟站在一测,对抗顺治和孝庄,多尔衮的16万两旗清朝精锐,对阵范浩正鳌拜的30多万人马,可以说已经剑拔弩张了,要说打,这一次实力是相当的。可是孝庄带上顺治皇帝范浩正几个大臣冒着都被杀害的风险,走进多尔衮的营地谈判,临行前交代,如果多尔衮要杀掉皇帝取而代之,让部队完全放弃抵抗,她不愿意看到几十万自己人自相残杀。结果多尔衮交出两黄旗,完全还政与顺治皇帝作为回报,又一次因为孝庄的一退到底,挽狂澜于既倒。

施仁德不够,才说施行仁德没用,用水量太少了,所以说灭不了火。当孝庄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后,多尔衮一次次被感动了。当然生活中,你还是会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没有回报,想想孟子说的“杯水车薪”,再想想孝庄的退到无可退,才收获了以退为进,自然就会被启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