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入价投门 余生可静期 -读巴芒演义》有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终于读完了唐朝老师《巴芒演义》一书的第三遍,趁着书意仍暖,即刻动笔写悟。

       本书是我读老唐的第三本书-《手1》《手册》和《巴芒》。《巴芒》第一遍阅读是在公众号刚开始发布的时候。虽然后来买到了实体书,但还是选择读电子书。一者方便,不受环境限制,工作空闲之余拿出手机就读;二者公众号留言下有老唐的指点迷津。所以第一次是追着读的,缺失了阅读的连贯性,看得懵懵懂懂。第二遍阅读已到了21年的1月,期间已将18、19、20三年间的公众号文章读了一遍,相比第一遍只读过16、17年公众号文章相比,在投资逻辑的认知上有了更透彻的提高,所以配合着留言读起来渐入佳境。第三遍紧接,未看留言,连贯阅读,读起来酣畅淋漓。这既得益于老唐文字的浅显易懂,也得益于我对唐书房文章的阅读锻炼,真是应了老唐“日拱一卒、不期而至”的话了。

      《巴芒演义》是一部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为外表、以严谨的史料为依据的介绍价值投资思想理念产生、继承和发展的书籍。全书以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出场为开篇,以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成长历程为主线,伴随着巴菲特的成长,一个个华尔街大佬粉墨登场,一个个投资案例接连而出。这些人物,或天才或普通;这些案例,或实力必然或运气偶然,交织在一起读来感觉精彩纷呈、惊心动魄。

       初知巴菲特记得是在07年大四的时候,那时对他的唯一印象就是--美国人、世界首富,但彼时却从未想过他有钱的背后。以现在的认知想来,着实后悔,白白浪费可以产生复利的十多年时间,错过人生初始的资本积累。但转念一想,那时如果深究后知他是做股票赚的,当时又无老唐引路,我能否走上价值投资之路都是未知,或许半途已在追涨杀跌中黯然退场。如此一想,心中便又坦然。

       有别于我们想象中的巴菲特是如何的伟大,书中展示的巴菲特则是平凡的。区别于大部分人的是,巴菲特自小对数字、阅读和金钱兴趣浓厚,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财迷”,但是他却愿意为了金钱付出自己的劳动。受父亲工作的影响,巴菲特13岁左右就开始接触股票,和大部分人一样,开始走的是技术分析和热点概念的路线,直到20岁时,他读了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窥见了股票投资原来是具备逻辑基础、可以理性分析计算、确定可以产生财富复利的行为,这才开启了他曲折向上的封神之路。

       师从格雷厄姆后,巴菲特如同一块干透的海绵掉进水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证券分析的知识。随着深入的学习与观察,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的知行不一萌生了疑惑,也对他的风险观产生了不以为然,最后婉拒了成为格老接班人的机会,回到了奥马哈。源于对自己投资逻辑的底层认知,巴菲特以保本为承诺吸引资金,开启了他十三年的代客理财之路(1956-1969),这期间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就是套利类、低估类和控制类。

       对我们的启示:套利类需要有知识的提前储备,因为资本都是逐利的,机会一旦出现,转瞬即逝,否则只能看着肥肉从嘴边被抢走;低估类中,邓普斯特农具机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两个烟蒂投的投资模板仍可以为今所用:现金类折扣率100%、应收账款85%、预付费用25%、存货工厂及设备60%、负债100%,根据以上折扣估算出企业的价值,给予一定的安全边际后买入;至于控制类的投资,对于现在的我们还很遥远,而且除了对资金的量有要求以外,也和投资人的性格有关系,如果让施洛斯去控制一家企业实现价值,这有点困难。但是烟蒂必然是肮脏的,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坚守着分散的原则。并且施洛斯时代大量统计工作现在只需在专业网站上勾几个选项即可,因此烟蒂股的投资模式也就失去了对企业深入了解的必要,显然不太适合现在求知欲满满的我。

       1969年5月,巴菲特着手解散合伙基金。一是市场火热,很难找到符合格氏标准的投资标的,大量闲置的资金拖累了合伙基金的收益率;二是市场上的激进投资派取得的高收益让合伙人对巴菲特的保守风格不满意,加之梅茨基金的不诚信行为引发的行业置疑,导致了一些合伙人的退出。虽然巴菲特看透了投资本质---自己绝不会亏损,但前提是资金必须是长期和稳定的。解散基金时,巴菲特给了合伙人选择的权利,并对他们做了专业指导。

       对我们的启示:一是在价值投资理念中,股票是企业股权的凭证,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企业的经营成长非一日之功,但它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却是伴随着市场情绪时刻变化,资金的错配会导致在好机会出现时被迫离场,这也是老唐一再强调“远离杠杆”的原因,长期稳定的资金可以让我们免于无奈。不过老唐对于杠杆也是有备注的,所以巴菲特后期所用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浮存金不在远离的范围(目前对我们比较遥远)。正是靠着这些浮存金,在排除投资时长的影响下,巴菲特在与施洛斯取得差不多收益“率”的情况下,获得了更高的收益“额”。二是要关注资金委托管理人的品行。巴菲特在解散基金时,除了对合伙人做了专业指导外,还抽时间帮忙去“面试”合伙人自寻的管理人,这些都说明了巴菲特的品行。一个好的资金管理者应该是帮助客户赚钱,而不是赚客户的钱,很明显,巴菲特属于前者。因此在选择企业时,我们也要关注企业管理层的品行,与好人为伍让我们身心愉悦。

       时间来到1972年初,巴菲特买入了喜诗糖果,开启了他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投资阶段。这次突破格氏标准的买入可以说是巴菲特投资思想进化的里程碑。关于源由,我们常听到的大概就是巴菲特自述的在芒格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但按照芒格自谦的说法,自己只是适时出现的那个人而已。用现在的眼光回看,以巴菲特的性格,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改变几乎是必然的。当时的美国股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美元与黄金脱钩造成的通货膨胀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三重推力下走出了一波大牛市。如果继续固封于格氏理念中,巴菲特或许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率,但却难以满足他赚更多金钱的欲望,再加上芒格如枕边婆似的吧啦吧啦,巴菲特放弃了关注企业现有资产的清算价值,开始着力于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创造力的关注。

       伴随着旗下优秀企业现金流的持续流入,到了2000年,巴菲特的投资到了现金多于想法的阶段,再加了证监会对伯克希尔投资方式的法规限制,巴菲特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长期、秘密、低价的买入足够数量的股票了。因此这个阶段的巴菲特要么是整体收购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以此来获得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回报,要么就买入容量大、日交易量活跃的大市值企业,尽量在需要披露信息前可以保证买到足够数量的股票。即使这样,到了2019年三季度末,伯克希尔仍然有近1300亿美元的类现金资产。

       对我们的启示: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投资好企业就如同与好人相伴一样,不只是交谈甚欢、相处融洽,而且每天还能够心情畅快的跳着踢踏舞上班,这应该也是巴芒二老长寿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也在老唐的带领下,选择了这条路。但是现在的我们既没有钱太多的烦恼,也没有需要秘密买入的必要,因此目前适合我们的是巴神在1972-1999年这个阶段的投资案例。

       通读《巴芒演义》全书,涉及的人物、案例多达几十个,我在阅读的时候光是记他们的名字都很困难。而老唐不止把这些人物、故事从70多本的参考读物中摘录出来,穿针引线的将他们交融、编织在一起,并且又以其特有的“中翻中”的能力将他们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有血有肉的展现给了我们,让我们读起来不晦涩、不空洞又回味无穷,在轻松自在的阅读中不只是透彻的理解了价值投资理念的底层逻辑,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认知,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价值投资的可复制性。所以,让我们也在之前不敢想象的财富鸿沟之间,如巴菲特一样,看到了一条清晰宽阔的光辉之桥。

       巴菲特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师从了格雷厄姆,他是幸运的。而我也有幸认识了老唐,虽从未谋面,但已默默的关注了他两年多,故厚颜自封为唐门弟子。通过阅读老唐的几本大作,我不光理顺了价值投资的“纲”,也理清了价值投资的“道”,更是被手把手的教授了投资的“术”。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通过阅读老唐公众号的文章及书籍,在面对股价波动这节课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做到波澜不惊,给企业估值这节课目前仍然在进行中,而且以后一直会是正在进行时,因为这节课给我以无穷的乐趣,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在巴神堂堂主唐朝的带领下,静静等待时间的复利之花绽放吧!

全部讨论

2021-05-06 16:07

新手入行,只为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要个链接而已,无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