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三重境界——广予茶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不同的股票价格,其实是对应了不同的股东权益倍数。
股价便宜还是贵,其实对应了不同的长期投资回报率的判断。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股票投资,进入门槛极低,但是要做10%赚钱的人,需要跨过三重境界。
投资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股票软件上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跌了就亏,涨了就赚,有什么可说的?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心态也跟着起伏波动,如果深陷其中,人性的弱点就会放大,导致追涨杀跌,这只是看到了股价的表面现象;
投资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摸爬滚打几年,发现股价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往往抛在最低点,买在最高点,经过“南墙”的教育,在投资市场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产生了怀疑,股价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在支撑着,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多了怀疑去看待投资,开始谨小慎微,学习研究影响股价背后的东西;
投资的第三境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股价确确实实是一个价格,但对股价是这么来的,当下便宜还是贵,真胖还是虚胖,有了清楚认识,知道要什么,放弃什么,不再纠结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成本”,几年几倍,而是陪着好公司一起成长赚钱。
散户乙老师讲,在投资上的三重境界,如巴菲特曾经说:价值投资的思想看起来如此简单与平常。它好比一个智力平平的人走进大学课堂,并轻易地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它也有点像一个在神学院苦读了八年后,突然有人告诉你:你需要了解的其实只是”十诫“那点东西”。
巴菲特说投资其实很简单,是第三重界的简单。他嘴里的简单,与我们大多数人所处的第一重界的简单之间,隔着一个第二重界。神学院里苦读八年的学生眼里的十诫,与八年前的十诫是不同的,隔着八年苦读的认知。
毕加索有一组作品叫《公牛图》,这组作品共有11幅,从开始的生动复杂到一步一步抽象成为最后的简笔画,绘画时间从1945年12月5日到1946年1月17日,长达6周有余。
它揭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杰作,毕加索的牛不是成名后画啥都会成为旷世名作,而是极简背后的极不简单。
去年,散户乙老师有篇文章,是论述怎样看待股票的价格的。
他说,对于股价,我估计雪球上大部分人和我早年一样,也经历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把眼光聚焦在盘面上。在网上看各种文章,他们关注的是:目标价是多少。
(2)第二阶段,把眼光过度聚焦在短期业绩增长上。测算出明年业绩两块,测算出历史平均市盈率25,那明年股价“大概率”能到50。
进入第二阶段,其实已经一只脚踏入了价值投资的门了,但这个阶段,关注企业的目的还是:预测股价的表现。盈利的手段还是:二级市场价差。这样思维就过于的简单。因为你不知道你买入的那一刻,股价是否对此已经有了预期。
经常会有这种情况:1块钱业绩时,市盈率是30。1.5业绩业绩的时候,市盈率是15,股价不涨反跌。
(3)第三阶段,把目光集中于企业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上。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即成为公司股东,公司股东的收益看股东权益回报率。
那么,不同的股票价格,其实是对应了不同的股东权益倍数;股价其实对应的是,不同的长期投资回报率的判断。
这时,你要判断的是:我的这笔投资以现价买入长期回报率是否满意的问题。这个回报率只与你买入的那一刻有关,与随后你持有期间的股价波动无关。
对长期投资收益率高低,能算出,就是看懂了。算不出,就是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