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创新“绿色”新路径 “低碳”助力行业转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是当前的潮流趋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绿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锚定目标,砥砺前行。当前,各部门各行业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这其中,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创新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促进社会绿色化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人类文明的演进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工具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社会危机,也带来了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推进绿色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业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

当前,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系统性地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这表明绿色低碳经济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方向。”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说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绿色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促进生产力要素绿色化重塑

加快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以绿色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作为数字基建的主要建设者,中国电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构建云网融合的安全、绿色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5G带来了高速网络以及海量数据,意味着更大的能源需求和能耗挑战。中国电信持续推进AI节能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基站、机房节能中,该能力已覆盖超400万个扇区,节能率提升15%。同时,深化与中国联通4G/5G共建共享,累计节省CAPEX超2700亿元,每年节省OPEX超300亿元,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00万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注重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绿色云网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节能、翼极冰等自研技术规模应用;在广西防城港建成全国首个“光氢储”一体化零碳基站,实现全天候100%绿色供电,有力保障8000多艘海上渔船的通信畅通和安全;在青海建成了全国首个零碳数据中心,树立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释放绿色生产力的应用效能

在科技变革的时代,以智慧赋能、技术攻关为导向,协同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释放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效能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要素的变革。

发挥云网优势,推进绿色生产。中国电信5G、AI、云、MEC等ICT技术应用在海螺集团5G工厂中,减少企业碳排放量近百万吨;中国电信在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应用5.5G超级频率聚变技术,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理货准确率以及引航效率,实现节能降碳及降本增效,助力港口数字化转型。

丰富消费产品,激发消费市场潜力。面向群众数智生活,中国电信以零碳云为算力载体,推出绿色云电脑,具有低能耗、绿色桌面环境等特点,通过全栈技术,算效提升30%。

不仅如此,中国电信针对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等场所,提供绿色公共服务,实现水电气热等设施的节能控制。例如,为大庆市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城投集团下属物业等23个单位提供地下停车场照明系统绿色节能升级服务;助力浙江农业大学打造“零碳校园”,降低公共建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