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一个事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先提醒大家一个事:

买了「靠档计息」类存款的读者,建议一律提现撤出。 

因为银行方面开始赶人了,之前六大行发公告说要么现在提现,要么明年1月1号之后提现,但利息按活期计算。 

现在又有一些小银行加入了此行列——微众、众邦、振兴等等,买过创新存款的都知道,这几家银行之前都发过爆款产品。 

当然,如果你能持有到期,还是能拿到当初约定的利息。可一旦提前撤出,只能享受活期收益。 

如果深究的话,这事肯定算银行违约不按合同办事,但迫于监管压力,你也没脾气。

其它有这类产品的银行,未来随时有可能也这干。

所以,别纠结了,趁着还有高收益,撤吧!

不管怎么说,这类产品现在都不受政策待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撤出后固收还怎么买?之前已经喂过饭👉  《固收类产品接下来怎么买》

再哆嗦一次:

投资从来不是找哪里零风险然后一头扎进去,而应该正确识别风险和收益,然后接受它合理波动。

目前二级债基和偏债的基金/策略/组合都能实现长期5%-7%的预期年化回报,以及随时可赎回的流动性。

要我说,这类资产就应该成为大家投资组合的底线。

国盛策略说明年港股会是「明明白白」的牛市,理由有二:

首先时间窗口很明白——

疫情是拖累今年经济复苏的最大制约因素,但是目前疫苗研发顺利而且都开始启动注册了,所以明年经济边际改善的概率很高。

改善的动力来自几个方面:疫苗推广、各行业需求增长、财政刺激。

明年还很确定的是风险偏好的改善。

像疫情、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这些全球不确定性会让风险偏好降低。

但年底这些靴子都陆续落地了,所以明年风险偏好会变高。

其次港股的逻辑很明白——

港股的基本面在大陆,大陆经济明年肯定没问题。

而且今年恒指和恒生国企弱的一批,根本没涨,估值洼地有目共睹,便宜就是硬道理。

还有一些利好事件:

①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外资更有动力配置港股。

② 南下资金→话语权和定价权越来越大。好公司不再被外资悲观定价,港股估值体系向A股靠拢。

比如同样一家银行,A股的价格普遍比港股高一倍。

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例子:

港股的天能动力,今年涨了5倍,目前市值210亿港币。

都是做电池的,这家公司的营收和宁德时代差不多,后者今天市值小8000亿。

天能接下来要上科创板,券商给的合理估值是1000亿人民币。

同样一家公司,A股和港股定价差距大得有点让人看不懂。

③ 恒生/恒生国企指数编制方案改革→科技行业占比>金融业

现在两个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长这样,早不像以前那么老态龙钟了:

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期待下的。

 @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    @沈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