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租的正确姿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险资举牌说起。

所谓举牌,即机构在二级市上收购流通股超过总股本的5%时,必须予以公开,且通知相关方。

2017年险资举牌7次,2018年10次,2019年8次。2020年刚刚过了4个月,险资举牌次数已经达到创新高的11次,且其中9次均瞄向港股。恒生指数8.7PE、恒生国企7.6PE,面对肉眼可见的低估,长钱出手了。

保险公司买股票的思路很像包租婆,持续稳定的股息分红是他们最看重的,收租重于一切。

顺着这个思路,梳理下近几年的险资举牌记录,不难发现有三类「收租票」是保险公司的最爱——银行股地产股公共事业股

它们的共同点是低估值+高股息+分红稳定。其中地产股还能和保险公司产生协同效应,比如一起探索养老地产。公共事业股的特点是半垄断,行业集中度高且供给饱和,新进竞争对手根本活不下去,且公司的现金流非常稳定。

以前我总爱意淫中彩票了要怎么花?现在我意淫的都是2014年工作后不买任何理财,不买房,赚到钱去买平安,买融创会怎样?

假设我2014年用工资分别买了1手平安和1手融创,不看涨幅,只看分红/当年的买入成本,则今年平安的股息率约为12%,融创约为30%。

嗯,虽然只是意淫,可至今我都对这种错过耿耿于怀。

再举个例子:

1972年,上市公司喜诗糖果想出售,潜在买家巴菲特和芒格前来接洽。

喜诗糖果的净资产800万,卖家报价3000万(3.75倍PB)。巴菲特一听就不想买了,喜诗股价估值才2PB,却让我花3.75PB买?芒格劝他,好公司比好价格更重要,贵点就贵点吧。二人砍价后,以2500万收购了喜诗。

12年后,喜诗当年的净利润就有1369万,1983年的股息率约为54%。12年时间,只新增40家店铺,总销量更是停滞多年,仅仅依靠提价来维持销售和利润增长。

但喜诗每多活1年都能给巴菲特带来巨大的回报,活一年赚一年,没有卖的理由。巴菲特在2007年股东信中披露,1972-2007喜诗糖果为伯克希尔贡献了13.5亿美元税前利润,而只占用了其中的3200万用于补充运营资金,连零头都不到。

分红的威力不在当下,而是未来。虽说长期持有是收租的必须姿势,但我对此实在不看好,因为长期持有太难了,口头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是真的难!对耐心、对波动的容忍都是巨大考验。港股特别看重股息,很多老头老太太都要把股息当成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可能只有到了如此境界才能培养出一丝包租婆气质吧!

@今日话题 @徒步三萬里 @徒步投资笔记@沈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