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长期持有中远海控的水手?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3喜欢:14

本周海狗的走势平平无奇,周末ccfi和scfi也毫无意外的大涨。粗略看了下海狗的评论区,已经被计算器的浓烟熏的睁不开眼。

水手按计算器的功力完全可以和京中善口技者的技艺相媲美,但这并不是能够长期持有海狗的水手的全貌,也不应该成为一种对水手的刻板印象。如果要贴切的形容一下长期持有海狗的水手,我认为应该是:

边缘、独立、自信、不妥协。

很多时候,涨跌其实只不过是无聊的又一天,如果你太过追求短期的得失,那注定每天都要疲于奔命。

长久以来,虽然海狗大热过,也曾涨过十倍,但它始终是大众投资选择的边缘化标的,是集运届整体疯涨的边缘型股票,是投资界极其边缘化人物首选的价值投资。

面对周期的质疑,面对股价的暴击,面对那些“大热必死、都涨了十倍还想怎样、下季度一定亏损······”的主(feng)流(yan)言(feng)论(yu),一个能长期持有海狗的水手,他的本质一定是:不妥协

而我认为生命的核心也正是这三个字:不妥协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

很多人可能既不熟悉这个人,也不知道这部电影,贝拉·塔尔很有名的一部电影是全长7个半小时的《撒旦探戈》,对于这部电影,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朗西埃在《时间的工作》里写道的:“如果你不愿意花7个小时看贝拉·塔尔的电影,看他电影里连绵的雨水落在匈牙利的平原上,你就没有时间来领悟艺术的幸福。”

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在我有生之年,每年能看一次《撒旦探戈》,是一种幸福。”

可以说,他是圈内的主流,大众的边缘。那么,这部号称是他封镜之作的《都灵之马》究竟如何呢?

影片开场是导演贝拉·塔尔亲自念的一段独白,讲述了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晚年精神奔溃前的一个故事:

1889年的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希·尼采走出卡洛阿尔贝托街6号的大门,也许是去散步,也许是去邮局拿信。离他不远处,或实际上离他很远的地方,一个马车夫正和他那倔强的马较劲,不管他怎样驱策,马就是纹丝不动。于是,马车夫朱塞佩·卡洛·埃托雷不耐烦了,挥起鞭子向马抽去。尼采走近围观人群,制止了这残忍的场面,马车夫此刻已气得七窍生烟。身材魁梧,蓄着大胡子的尼采突然跳上马车,甩开胳膊抱住了马脖子,开始啜泣。邻居把他带回了家,他在矮沙发上躺了两天,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直到最后喃喃道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真傻。在母亲和姐妹的照顾下尼采继续活了10年,脾气温和,神志不清。至于那匹马,我们一无所知。

据说在这部电影首映的时候,观众仅仅听完这一段独白就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用尼采的故事开头,只是影片的一个引子,影片后面的内容并没有讲述尼采精神奔溃之后的事情,而是从那匹马开始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对父女6天的生活,这6天正好是《圣经》中创世纪的逆过程,传说神用6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而贝拉·塔尔在《都灵之马》中用6天的时间描绘的是一个世界 “毁灭” 的过程,价值的坍塌,生命意志遭到剥夺,一切都趋向贫瘠,狂妄的风席卷大地;人们试图逃离却失败了,不得不回到原地,精神崩溃,等待死亡来临,最后陷入无边的黑暗。

下面我来讲讲这六天。

第一日

父亲顶着狂风赶着马车,朝回家的方向走去。

终于到家了,女儿出来帮父亲卸马车,接着他们把马拉回马厩,给它加上草料,把马车推进屋里。外面的狂风丝毫没有停的意思,他们把原本晾在外面的衣服取了下来,拿进了屋。

在屋内,女儿帮助一只手残疾的父亲脱去出门穿的衣服和鞋袜,然后又帮助他换上在家里穿的衣服。

父亲躺在床上开始休息,女儿则拿了两颗土豆开始煮。等待土豆煮好的期间,女儿坐在窗口的凳子上,望着窗外。

土豆煮好了,女儿拿出两个盘子将土豆盛好,叫父亲过来吃。父亲用一只手娴熟的剥去土豆皮,吃了起来,虽然土豆很烫,但丝毫不影响他吃的节奏。吃完后,父亲坐在了刚才女儿坐着的凳子上,望向窗外,女儿吃的很慢,完事后她开始收拾盘子。

晚上女儿往炉子里添了柴,然后洗脸上床睡觉,躺下后父亲对她说,今晚听不到蛀虫蛀木头的声音了,他已经听了58年,但现在听不到了。

女儿说,也许它们真的停下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父亲回答说,不知道。

第二日

清晨女儿起来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回来后父亲也从床上坐了起来,她开始帮助父亲穿衣服。

穿好衣服后,她如同往常一样拿出了一瓶白兰地和两个杯子,父亲喝了两杯,然后穿上大衣出门去了。

她帮助父亲套马车,但套好马车后,任凭父亲怎么抽打,马都不肯拉着车走。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放弃,将马车卸了下来,将马牵回了马厩。接着他们回到了屋子里,父亲开始脱衣服,嘴里还咒骂着。在女儿的帮助下,他换上了在家里穿的衣服。

他开始劈柴,女儿烧水洗衣服。屋外的风太大了,他在屋内牵了一条绳子,将洗好的衣服挂在房内。

又到了吃饭的时间,女儿煮了两个土豆,父亲继续娴熟的吃着,女儿则是慢条斯理的品味着她的那份。父亲吃完后又坐在了窗前的凳子上,女儿吃完后开始收拾桌子和盘子。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父女之间的平静,一位壮汉推门而入,他是来买酒的。父亲接过他手中的酒瓶,转身递给女儿,并问他:“为什么不去镇上买?”

“因为风早把那都吹走了。”

“怎么会呢?”

“因为一切都成废墟了,一切都被侵蚀了。但是我得说是他们糟蹋了一切。因为这可不是那种与所谓无罪人类援助有关的天灾。正相反,这正是人们自己的抉择,关于自身的抉择。当然,上帝肯定促进了抉择。不,我敢说,上帝参与了抉择。任何他参与的抉择,都是你能想到的最恐怖之造物。你懂的,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沦落。所以我说什么不要紧,因为他们所得万物皆以沦落。自从他们以卑鄙狡诈之法占有万物,就已使万物沦落。因为无论他们触摸什么,都使所其沦落,而他们触摸了万物。这就是他们的最终取胜之法,取得那欢天喜地的胜利之法。占有,沦落,沦落,占有。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换种说法,触摸,沦落,因此占有,或者说触摸,占有,因此沦落。就这样循环着过了几百年,循环往复,循环往复,就这样,也只能这样。时而隐忍,时而粗暴,时而温和,时而野蛮,这样循环往复着。然而只能仅仅像埋伏着的老鼠伺机出击,为了这完美的胜利,那一切卓越的,伟大的,高贵的,不应卷入任何形式的纷争,不应有任何形式的抵抗。仅一方的突然消亡,意味着卓越,伟大,高贵的消亡,所以目前统管尘世的,仍是等待伏击的鼠辈。普天之下竟无,我们可以隐藏东西的场所,因为万物只要他们能接触到就归他们。甚至我们认为他们绝无办法得到的,他们仍能得到。这些当然还是他们的,天堂已归其拥有,他们拥有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此刻,自然,无尽的寂静,都是他们的,甚至永生都是他们的,你懂吗?一切的一切都永远失去了。而那么多高贵的,伟大的,卓越的只是站在那,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他们在此时此刻停了下来,不得不去理解,不得不去接受,上帝与众神都是虚无。那卓越的,伟大的,高贵的,不得不一开始就去理解去接受,但是他们当然没能力理解。他们相信了,接受了,就是没能理解。他们呆站在那,迷惑着,但不肯放弃,直到脑海闪现的灵感,最终使他们开窍。他们都瞬间意识到上帝与众神皆是虚无,都瞬间领会到好与坏也是虚无。而后他们意识到,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他们自身也是不存在的。你瞧,我估摸着这可能就是他们所谓的熄灭了,燃尽了的时刻。熄灭了,燃尽了,就像草地上郁积的余火。一方是永远的败者,一方是永远的胜者。失败,胜利,失败,胜利。然后有一天,就在这附近,我不得不意识到,我也确实意识到了,我错了。我以前觉得世上从来没有,也从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我是彻彻底底的错了。因为,相信我,我现在知道了,这种变化确实发生过了。”

“别扯淡了,都是废话。”

女儿将灌好的酒递给他,他装了酒,掏出几个硬币丢在了桌子上,然后出门了。

父亲让女儿收起了钱,女儿在窗子前注视着他离开。

第三日

女儿起床后开始穿衣服, 接着往炉子里添了柴,然后拎起水桶去打水。

打完水回来后,开始帮助已经起床的父亲穿衣服。然后他们拿出了酒,女儿喝了一杯,他喝了两杯。

他们去马厩看那匹马,马已经开始不吃任何东西了。他们毫无办法,将马粪铲走后他们重新回到了屋里。

女儿开始煮土豆,接着又是熟悉的场景。 当他们正在吃土豆的期间,他们听到了屋外有其他人的动静,父亲让女儿去看看,女儿看到一家马车向这边走来。

这群人来到了他家的水井旁,开始打水喝,父亲让女儿去驱赶他们,女儿上前和他们说话,他们让女儿跟自己一起走。这时父亲拿着劈柴的斧子走出来了,咒骂着让他们离开,那群人中的一位老者递给女儿一本《圣经》,似乎是作为喝水的报酬。

回到屋里,收拾完刚才吃剩的残局,女儿开始看《圣经》。

第四日

女儿起来后,往炉子里添了柴,然后出门打水,她发现水井枯了。她迅速的喊父亲过来,他们一起又检查了一遍,确认了水井干枯的事实。

他们回到屋,父亲喝了两杯白兰地,决定离开这里。

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打包好后将这些东西装在一辆推车上,马还是不肯吃东西,也不肯拉车,于是他们推着车牵着马走向山的另一边。

但不久后,他们又原路返回了。

他们将车上的东西再次卸下来,随后女儿坐在窗子前看着窗外。

第五日

早上帮助父亲穿好衣服,喝了酒之后他们去看了下马,马仍旧是那样不吃不喝。

随后父亲在房间里坐在窗子前的凳子上,女儿缝补衣服。接着女儿开始煮土豆,煮好后他们开始用餐。父亲熟练的剥开土豆皮,但他没吃几口就没有食欲了, 接着又回到了窗子前坐着。女儿继续吃了一会,开始收拾盘子。

外面依旧狂风不止,渐渐的天黑下来了。

父亲让女儿点起煤油灯,女儿从炉子里取了火然后开始点灯,屋子里又有了光,但过了一会煤油灯熄灭了。女儿再次取火点灯,可是点不着,父亲在旁边说她应该把油加满的,她回答说是满的。

父亲亲自过来点灯,但一样是徒劳。

女儿问父亲这是怎么了,父亲说不知道。随后父亲建议睡觉吧,我们可以听到他们摸回床上的声音,然后他们盖上了被子,最后就只有他们的呼吸声了。

外面死一般的寂静,风暴停了。整个屋子也一片死寂。

第六日

天还是一样的黑,父女俩坐在餐桌前,摆在面前的是两颗生土豆,父亲依旧剥着土豆皮,女儿却是坐在桌前发呆。

父亲对她说,吃吧,我们总得吃点吧。说着他咬了一口生土豆,女儿则还是无动于衷。

世界又陷入了黑暗······

黑白色调、长镜头、毫无波澜的故事情节、重复无聊的每日琐事、陷入黑暗的最终结局。这部电影真的伟大吗?我无法给出答案,但我想说,如果可能,我愿意多看几遍这部电影。

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一切都将不复存在,结果必将如此,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难道说仅仅就是为了活着吗?

这便是本片引发我所产生的思考。

然而,令我震撼的是,这样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居然可以被导演用这样一种极为“普通”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堪称经典:“看你套马车,看你赶马车,看你卸马车;看你穿衣服,看你脱衣服,看你洗衣服;看你煮土豆,看你吃土豆,看你吃完了;看你去打水,看你在烧水,看你水没了;看你大风吹,看你大风吹,看你大风吹……”

是不是有点像海狗,看它冲高回落,看它跌停回调,看它高开低走,看它股价跳水······

一部长达2个半小时的影片,反反复复就这么几个场景,配乐除了风声就是那一首单调的曲子反复来,一个接一个的长镜头,开场老人赶马车的镜头就长达4分多钟,没有任何悬念的设计,也没有任何波澜情节。定格时间几分钟的画面比比皆是,这也难怪会有网友说看着看着就困了。

每天,女儿早上起床穿衣服,然后往炉子里添柴,打水,回来后帮助起床的父亲穿衣服,拿出酒,两人喝完之后去套马车,马不肯走,于是回来,煮土豆,吃土豆,收拾盘子,坐在窗口发呆,洗衣服,晚上睡觉······

当我看着这些重复的镜头犯困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也和他们一样,重复着无聊且单调的动作,在狂风之中挣扎。

生活就是这样,起床、吃饭、通勤、上班、吃饭、上班、通勤、吃饭、睡觉。

多少人一辈子的生活不就是出生、上学、毕业、工作、被催婚、结婚、被催生、生子、孩子上学、孩子毕业、孩子工作、催孩子结婚、孩子结婚、催孩子生孙子、帮孩子带孩子······

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总是平淡的,所以人们希望在电影中看到的是精心构造的故事情节,是山崩地裂的感人故事,但生活本来的面貌不过就是女儿每天重复的帮残疾的父亲穿衣服、脱衣服。

除了穿衣服和脱衣服,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镜头就是吃土豆,整部影片一共5次吃土豆的镜头,每一次都是吃土豆,但每一次都有所不同。

第一次:从正面拍父亲吃土豆的细节,虽然一只手有残疾,但仅剩的一手在剥滚烫的土豆时也不失灵活,剥皮的同时还会直接砸碎土豆,然后从盐罐子里抓把盐,然后急切的将土豆送入口中,在吃的过程中,不时抬起无神的眼睛看女儿,一种被生活折磨到简单粗暴、渴望物质生活的个性表露无遗。

第二次:焦点放在了女儿身上,女儿吃土豆平和、精致、若有所思,似乎在感受土豆带来的意义。这显然也表现出了女儿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物个性,你可以认为是因为性别的差异,导致两人不同,也可以理解为女儿还没有被生活摧残太久,所以还保有体面的性格。

第三次:是从桌子侧面拍父女俩吃土豆,这使得父女俩同时入镜,在上两次吃土豆的基础之上突出了父亲的急迫和女儿的淡然。之后由于吉普赛人驾着马车到来,而使得吃土豆戛然而止。

第四次:与第三次相反的侧面拍摄两人吃土豆,与第三次的构图十分相似,但这一次父亲草草的吃了几口土豆就坐在了窗前凝视窗外。马绝食三天了、井水也干涸了、想要出逃也失败了,这让父亲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无食欲是他焦虑的外在表现。

第五次:采取与第三次类似的角度,这一镜头是所有吃土豆场景中最长的,最安静的,也是最暗的,外面的风停了,但所有的一切都被黑暗包围。没有水、没有火,他们面前的是两颗生土豆。父亲劝女儿吃一点,但女儿沉默不语拒绝吃生土豆。

这时影片到达了高潮,父女行为的反差正是人类对生存的思考,是否愿意吃生土豆意味着是否愿意突破底线而活着,它也意味着我们究竟应该为了求生欲而活着,还是要为了体面与意义而活着。或者说,当灾难降临,我们是选择体面的死去还是苟且的活着呢?

父亲咬下生土豆,发出清脆的“咔嚓”声,与女儿的沉默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声彷佛雷霆万钧,彷佛在质问我们生命的意义,在询问当我们身处同样的境地时会选择父亲的方式还是女儿的方式。

这个问题看似遥远,似乎普通人并不需要思考,但其实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们身边。比如安乐死到底应不应该被允许,活着究竟是毫无底线的顺从求生欲还是要保有尊严的活着,当一个人失去了全部的生活质量,是否还必须维持生命体征呢?

是选择咬下生土豆还是拒绝呢?

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大舅。

大舅自幼身体不好,患有静脉曲张,一条腿总是瘸着。但他是个风趣幽默的人,放在他那个年代,就是油腔滑调不务正业,但放在现在这就是顶级段子手,活脱脱的脱口秀演员。

虽然身体不好,但他自己在年轻时也从未爱惜过自己的身体,抽烟、喝酒、通宵打麻将。我记得当时家人劝他的时候,他总是说,我要是到了躺在病床抢救的那一天,就直接安乐死,也不用救了。

这话也很符合他潇洒的性格。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长期的不良习惯导致了肺动脉高压,那一年我在ICU的病床上见到了大舅,他望着我只是流泪,我帮他擦拭眼泪,安慰他说:没事的。虽然他没有说话,但我看到了他眼中对这个世界的不舍。

所幸,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整个人的状态大不如前。就这样又过了6年,因为小细胞癌,生命的年轮停留在了58。

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说的:“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我总以为自己不会。”这话乍一听好像很可笑,但细品之下,又会觉得后背发凉。

当我们随口说出“人终有一死”,或者“我终有一死”时,死亡是一个外在于我的东西,一个和我无关的“死亡事件”。就像是谈论一个名人的死,或者灾难中的死亡人数。我们当然也会悲伤,也会感慨一句:“哎,人生无常,要珍惜生命。”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当然也“知道”自己终有一死,但是这种“知道”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知道”。

说完了“人生无常,要珍惜生命”,我们还是会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从做的事情上,都和之前别无二致。这些时候,我们其实是把自己排除在死亡之外的,就像萨洛扬说的“总以为自己不会死”,至少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

我无法得知在电影中当马绝食、井水干涸、出逃失败后,父女在窗前凝视窗外时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绝望,正如我也无法得知大舅在经历了ICU一劫后仍需面对死亡随时将至的内心状态。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面临同样的处境。

尼采说过:“与怪兽搏斗的人要注意,不要让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长久凝望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

人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存在,如果因为最终的死亡而否定人生的意义,那必将陷入一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只怪兽,一道深渊,要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我们就需要与这只怪兽搏斗,就需要凝望虚无的深渊。同时我们也要随时提防自己被虚无吞没,丧失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求。

前半生需要努力,为了活得体面;后半生仍需努力,为了死得体面。

所以,人生的意义也许就是明知一切终成空,但我选择不妥协。

而对于一个长期持有海狗的水手来说,不也是一样吗?

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体会到别人的内心活动,我无法得知当年大舅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样也没有人会知道一个水手在硬扛了七龙珠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也许下个季度会亏损,也许几年之后公司会倒闭,也许最终胜利的永远是空头。但真正的水手依旧会选择不妥协。

股也空,债也空,股债双空如梦中。

牛也空,熊也空,涨跌兴衰皆幻空。

追涨杀跌不由人,风云变幻如戏弄。

水手从不言妥协,即便明日终成空。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同样也没有人会知道一个水手在硬扛了七龙珠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当年的海🐶是我买到的第一支快速翻倍的个股,也是那时候仓位最多的,其实目前也差不多是仓位最多的,被海🐶虐多了,也比较怂了,除了一直一来一股不卖,分红早就不加仓了。七龙珠前海🐶翻倍,七龙珠结束,依稀记得浮盈只有不到10%了,后来出了业绩预告公告,七龙珠下跌才结束。不过七龙珠和后来22年赚千亿,但大跌接近70%比起来其实也不算什么,海🐶这公司,如果不是长期持有的散户太难在上面浮盈,波动和分歧基本上是我所有持仓里最大的。

什么鬼,人家只是炒股炒成股东了啦。我满仓狗子之前是满仓交行的,谁知道这个坑一踩就是三年,三年啊,知道兄弟我怎么过来的吗

人生无常,要珍惜生命的同时坚守海狗

T总:上次我开玩笑说:你是被股票耽误的哲学家。现在看,你真的在探求人生的根本意义!

06-29 17:34

地球只是🌞系的一点点残渣而已。终究会随着太阳的膨胀而被吞噬。到时候就没有世间万物了。

06-29 16:54

你说这个搞你说这个搞运输的海陆空哪个最赚钱啊?

06-30 22:57

目前孤就是努力让自己活得体面一点,到了T总这把年纪再去努力让自己死得体面点。大体上,孤也认为孤被排除在死亡之外,至少孤的父母还健在,有他们挡着那道墙呢。祝父母万寿无疆

06-29 22:29

又认识了一下T总!

只因为成本低,上市公司舍得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