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问答录:腾讯篇(23--2405)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8喜欢:90

段永平:对腾讯回购的看法:

腾讯)这个回购量大致相当于腾讯把每天的收入都投入到回购中去了?看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关键)腾讯目前的股数比2016年还多,所以这些年的回购实际上全部都变成了员工股?苹果过去10年的股数已经减少了40%左右了。
苹果在过去10年里每一年的股票都是减少的。腾讯除了2023年比2022年股数略有减少外,其他年都是增加的,而且2023年的股数居然比2016年还多。这种回购实际上就是在给员工发奖金哈。
(这就是我一直不重仓腾讯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买的到底是什么很重要。
慢慢(腾讯)买指的是还没完全搞懂,但又觉得还行的那种。
(对)茅台就没必要那么腻腻歪歪的了。

方丈:这个事情,我来说几句哈:

股本减少不多是事实。但是:1、腾讯的股权激励与回购始终是分开的。回购的股份都注销了。而股权激励的股份都是在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单独增发的。这与很多公司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腾讯有没有必要发那么多股权激励,是可以讨论的。如果大家对这个事情有特定的看法,比如认为股权激励的规模太大了,那么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大会的讨论以及表决,表达自己的立场与看法。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动态的,我觉得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没有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不利的。但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可能这个激励规模需要动态调整。2、如果公司有足够多的经营现金流流入,又没有大部分以分红、回购的方式回馈投资者,那么钱去哪了呢?其实也简单,大部分作为股权投资投出去了。投资回报怎么样?从现在来看是非常优秀的,超过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公司的ROE,也超过市场上绝大部分资管产品的回报率,所以现在腾讯账上才有巨额可供分配,并且一部分已经分配给股东的股权资产。我认为投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股权,属于腾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有的人说这就是腾讯流量变现的一个模式。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腾讯曾经买了5%左右的特斯拉股份,后来有股东提出,这与腾讯有什么关系?投资特斯拉我自己不会投吗?后来腾讯果然将特斯拉股份售出。比结果上看,也许这个决策让腾讯少赚了很多钱,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能够将大部分投资锁定在与公司业务一定程度的关联范围内,确实属于一种“商业模式”。当然,现在这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持续下去,又是一个问题了,因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了,这个领域内由零到一的公司大幅减少了,想投也投不出去了。对这个问题,腾讯管理层有清醒的认识,就是投资整体上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比较,如果外部投资机会的预期回报不如投资公司自己的股票,那么就投资公司自己的股票(回购)。对于这种清醒的认知与坚决的执行,我是非常认同的。

段永平回复@方丈: 事实是“股本减少不多”不是事实,因为过去10年股本是增加的。腾讯的投资很可能是很有道理的,但这不会成为我投资这家公司的理由,但很可能是别人喜欢的原因。我接受我投资的公司的战略投资,但不容易接受其财务投资。
另外,我知道回购是怎么回事,你可能没看到我的原帖。
方丈:我最满意的是及时分了美团京东,真是神来之笔呀。。
段永平:京东美团加上拼多多的投资对腾讯而言都应该属于战略投资。腾讯很多战略投资都是做的蛮好的,方丈的角度也是很有道理的。简单讲,腾讯是家蛮好的公司,我会继续慢慢增加对腾讯的投资的。。
我和方丈只是在从不同角度看腾讯,我们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方丈的观点我其实也都同意。
回购分红其实也不是必须的,取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一直在投资腾讯啊,只是投的比较少而已。有些顾虑挥之不去,只好慢慢来了。
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机会成本做决定,不能怪任何别人的。

@见過大道不走小路:所以,腾讯不值得信任,不值得。
段永平: 还不能下这个结论。
@xiaoxiangzi:一个对比哈:苹果近三年的发行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0.52%、0.63%、0.68%,回购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3.5%、3.9%、5.2%。腾讯近三年的发行股数占当年总股本比例为:0.635%、0.209%、0.432%,回购股数占比:1.047%、0.058%、0.000%。所以主要还是腾讯之前回购不够多,主要用来外部投资了,发给员工的比例和苹果比起来不算多,看目前回购架势,以及外部占比投资下降,后续回购应该比例会增加不少。
段永平: 最好看10年。

网友:Meta腾讯市值总是打得难解难分,方丈觉得这是偶然吗?还是基于同是社交网络,会互相为锚交易产生的?现在4700亿的Meta和4000亿的腾讯,方丈觉得谁更贵呢?那方丈认为哪个便宜些呢?or都不便宜?

方丈:都不贵

网友:有个朋友2018年1月400多元买入的腾讯控股,持有到现在,五年多了,仍然是亏损的。这算是价值投资失败案例吗?

方丈:谁说买腾讯就一定是“价值投资”?谁说“价值投资”就一定不会亏损。。。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买什么五年不涨都是有可能的,这太常见了。

在这个之下,你可以再具体分析:
1、是不是根本就是买错了,这公司就是个烂公司。如果是这种情况,无论现在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应该卖掉。
2、是不是这公司还不错,但就是五年前买贵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正确的做法一是吸取教训,以后买什么公司都要买便宜,不便宜不买,哪怕它再好;二是看看在“五年不涨”之后,现在是贵还是便宜。

是啊,这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简单的问题就是买了一只股票,持有五年还亏损,这是啥现象。
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就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无论你买好公司,还坏公司;无论你买得贵,还是买得便宜,都有可能5年还亏损。当然,买的公司好,买得便宜,亏损的概率会稍低一些。
至于你一定要把它搞复杂,说这是不是价值投资的失败,那就很难说清楚,因为啥是价值投资,你这个行为是不是价值投资,一万年都说不明白。

网友:这位朋友就是拜读了方丈你一系列对腾讯分析点评的文章,才发现腾讯是值得长期投资的标的。难道方丈对腾讯以前写的那些文章观点有重大变化?

方丈:没有啥变化呀。不过我可从来没有说过买了腾讯一定不会亏损啊。

网友:腾讯游戏前景怎么样?

方丈:对单个游戏的前景持未可知态度,对腾讯整体的游戏也许持乐观态度。

网友:腾讯现在 3300 亿美元,看来算严重低估了吗?202400204

方丈:(腾讯)现在股价不贵。另外(支付份额被强制要求降低份额一事)我认为很难执行,公司也说了,还在解释,所以就当它是一个说法吧。

网友:不贵并不代表不会跌。
回复: 理是这么个理。
@股海淘金石头河:这条答复已经暴露了方丈重仓腾讯,我预言,腾讯股价一定会跌到方丈不念阿弥陀佛睡不着觉的时候。
回复: 瞧您这心操得。。

网友:腾讯息白派了。。。

方丈:有人对派息除权很不满意,认为息白派了。。。
所谓除权,只是交易所设定了一个派息后的起始交易价格(前一天股价-股息),但是这个价格并无成交。之后真实的价格都是交易者交易出来的,跟其他交易日并没有不同。
这个世界上有的交易所是除权的,有的是不除权的,结果大家会发现,除不除权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我认为股息并不是某一天派给股东的,而是天天派给股东,这与常识严重不符。
比如一只母鸡重2000克,一枚鸡蛋重100克,母鸡下鸡蛋的瞬间,你去称一下,母鸡肯定轻了100克,变成了1900克。如果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连下20天,那么母鸡是不是从物理上消失了? 显然,20天以后,母鸡还是重2000克(或者1900克)。
美国的交易所就懒得连除权这种服务也不做,让大家随便搞,不管大家死活。
“因为我们有涨跌停限制,所以要除权,准确的说应该是有跌停限制”,这个解释也有它的道理。作为计算涨跌停的基准准确一些。
涨跌停板、派息除权这些制度,都体现了管理层、交易所对投资者的精心呵护,跟美国那种不管你死活的做法是有天壤之别。。。
网友:不是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吗……
方丈: 长不长得出参天大树是另一件事情,但是对大家的爱护是不可否认的。
网友:我们的上市公司也热爱股东啊,经常搞10送10,10送20白送股票给股东的活动,公司印股票,股东躺赚股票。哪个市场更有优越性,不用我说吧,一目了然?
方丈:这个倒没啥区别,苹果Googlemeta都搞过切猪肉游戏。只是买家对切猪肉的反应可能有些区别。

网友:

方丈:对比中美大市值公司,搜索谷歌2万亿美金,百度300亿,电商亚马逊2万亿,阿里2000亿,手机苹果3万亿,小米300亿,医药四五千亿,这边四五十亿,微软英伟达两三万亿,中国市值最高的腾讯3000亿,不是说14亿独一无二的统一大市场,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我认为,大部分同类服务,都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APP做得比美国公司好。这个,无论是小扎(克伯格),还是小马(斯克),都说微信做得比他们的产品好。当然(想全球化还是不容易,因为)要外国人用微信,除了跟中国人联系,还是困难的。
不过公司市值跟这个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只要)从结果的话比较一下净利润。
从过程的话,即便不考虑发展中国家市场,仅美加、欧洲大部、日韩新台港(地区)、澳新,加起来人口总量与中国内地大体一样,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大概是中国内地的4-6倍。
虽然各种消费品类有一定差异,但大体上按这样毛估估市场价值问题不大。
所以一个做全球市场的公司,利润与市值是一个做中国内地市场的同类型公司的4-6倍大体是合理的。
基于同样的逻辑,可以得出另外的结论,就是腾讯阿里、字节这样的公司,在商业上做得太优秀的,盈利效率超过美国的同类公司,因为它们创造的利润,远不止美国同类公司的1/4-6。

网友:美国有印钞权,为何不猛敲一串数字,全球买买买,国民猛发钱躺赢享乐,其他国家苦哈哈给他打工。如果你掌控美联储,你会这么干吗?

方丈: 印钞权在每个贷款人(个人、企业、政府)手里,每个人用自己的资产、信用做担保贷款,才产生了货币。
另外还要看到,经济活动的主要决定权在谁手里?
是在个人(同时兼消费者、投资者、劳动者的身份)、企业(产品与服务创造者)手里。政府会参与经济活动,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影响是有限的。
如果认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上的能力是无限的,万能的,那么这个世界不是现在的世界。

网友: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普遍是美国同行的市值1/10了,将来还有和美帝科技公司板手腕的能力吗?

方丈:大部分中国科技公司,都根植于中国本土市场,跟美国科技公司不存在业务上的直接竞争关系,谈为上什么“板手腕”。

网友:微信团队和鸿蒙团队的谈判陷入僵局,双方都不肯妥协。

微信:
拥有10亿用户的超级app。加上寄生在上的小程序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如果切换到鸿蒙系统,微信本身加上小程序的适配那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那是数以亿计。之前做android的时候,谈判条件就是必须拥有android为微信特殊定制的存储空间特权。这次也一样,必须要求华为鸿蒙系统为微信提供特殊控制权。
鸿蒙:
拥有几亿的手机用户,加上现在大部分app都完成鸿蒙适配。鸿蒙生态逐渐成熟。现在国家层面也是大力支持国产替代欧美系统。所以鸿蒙这边也是底气十足。现在鸿蒙的难点是保密机制不能提供特殊控制权。鸿蒙系统里面很早就集成了畅连app。这个产品其实就是来替代微信的,这个APP里面有发消息,语音电话,朋友圈,等功能,如果华为来个将军,微信还是蛮危险的。
特殊控制权:
现在的难点就是鸿蒙不能提供特殊控制权。这是出于保密机制。也不能怪华为,毕竟要做一个走向世界的操作系统不能因为一个app而特殊对待,华为不能这么做。
怎么看腾讯和鸿蒙之争,有些困惑…
方丈:不了解。

网友:如果腾讯现在便宜,为什么公司高管们不买呢?

方丈: 腾讯的很多高管,在股价300多的时候,自己下场加杠杆满上(完全是自己干的,不是公司的要求),后来。。。
网友:腾讯现在单日回购额基本稳定在10亿了,加上分红,全年赚的钱大部分都返还给股东了。和苹果这些年的回购有点类似的意思了。
段永平: 这里“稳定”其实就是不够稳定的意思。
这个“稳定”并没有下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以后如何回购的信息或者想法,颇有点像茅台的特别分红,并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苹果的分红及回购计划非常简单清晰,就是“现金中性”,就是不留多过经营需要的现金的意思。

网友:腾讯现在单日回购额基本稳定在10亿了,加上分红,全年赚的钱大部分都返还给股东了。和苹果这些年的回购有点类似的意思了。
段永平: 这里“稳定”其实就是不够稳定的意思。
这个“稳定”并没有下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以后如何回购的信息或者想法,颇有点像茅台的特别分红,并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苹果的分红及回购计划非常简单清晰,就是“现金中性”,就是不留多过经营需要的现金的意思。
网友:看到您说苹果的分红及回购秉持的是“现金中性”原则,想知道这个原则是苹果明文写出来的还是大道通过公开信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网友:腾讯在披露2023年度业绩时,还披露了今年计划将腾讯股份回购规模至少翻倍,从2023年的490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亿港元。更长的时间如何不得而知。
段永平: 今年?以后呢?其实和分红或者回购并没有直接关系。
网友:也是属于腾讯wisely allocate capital的一部分吧,如果半年一年后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可能就减少回购转而投资其他公司,但这样也是有利于股东价值的增加的。当然,腾讯的投资不太容易看懂,不像老巴的投资那样,只能选择信任刘炽平和他的团队。
段永平: 这才是让人担心的事情。
网友:您其实不是看不懂腾讯的投资,而是觉得企鹅乱投资,不如保持现金中性,把钱分给股东。这可能也是大道对企鹅一直下不了重手的原因吧?
段永平:是啊,我不觉得他们比我更懂投资。
网友:不知道大道有没有考虑过所谓的政治上的因素,还是在考虑商业模式时已经考虑进去了。因为记得大道之前提到,想不明白腾讯大了之后的问题。好像是这么说的?
段永平:ha,that’s what i said “you idiot!”
网友:如果腾讯这些年的对外投资的钱(大几千亿)全部以当前价格回购股份,会怎么样?这个假设未来能实现吗?
方丈:腾讯的投资已经创造了几千亿的利润,真想回购,现在把投资卖掉再用现金回购,或者把投资标的分给投资者让他们自己去买股票,这白赚了几千亿不好吗。。。
网友:“现金中性”这个原则是苹果明文写出来的还是您通过公开信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段永平:是公开信息,Tim Cook亲口说的,我不记得在什么场合下说的了。
网友:“现金中性”好像是让无需再投入的现金变成创造利润的现金(通过回购)
段永平:现金中性不创造任何利润,但不糟蹋利润。
网友:如果腾讯这些年的对外投资的钱(大几千亿)全部以当前价格回购股份,会怎么样?这个假设未来能实现吗?
方丈:腾讯的投资已经创造了几千亿的利润,真想回购,现在把投资卖掉再用现金回购,或者把投资标的分给投资者让他们自己去买股票,这白赚了几千亿不好吗。。。
网友:对啊,可是为什么腾讯不这么干呢?
方丈:实际上他就在这么干啊。
网友:本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思考着茅台和腾讯的仓位比问题,为时2年过去了,发现腾讯还是下不了重手,没办法拿大量茅台去换,哪怕是出了千亿回购,股价到了200。
感觉腾讯的生意模式确实强大,但远没有苹果茅台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手握大量不必要的现金没有返还给股东。
说腾讯管理层不注重股东肯定是不合理的,毕竟分红京东美团的操作并不是一个不注重股东的管理层能做出来的,同时腾讯也愿意低位回购,种种操作表明腾讯也是注重股东的。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腾讯无法出台长期的股东回报计划,我思前想后,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为了应对时不时像字节这类公司的崛起,而要保留大量现金投资未来,归根到底是流量的生意模式很难真正做到长期绝对领先,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错的概率也很大,不知道方丈您怎么看为何腾讯不出台长期的股东回报计划?
方丈: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网友:如果是我,现在这个价格我更愿意买阿里和腾讯。
方丈:阿里回购,就等于它的股东买了阿里的股票。如果您还不满意,那就卖出阿里的股票去买您想买的股票,而不是指望阿里帮您去买。
你卖出阿里的股票去买茅台,才是正确的做法。
网友:方丈多少年了对阿里欲言又止,终于表态了。

网友:今天腾讯大涨(也是我重仓股),看你心情也不错。可以请教个问题嘛?为什么段总把好价格排在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后面?记得之前有讨论过茅台每年 10 的增长率,30 的 PE,简单算一下,就是 30 块钱的成本持有 10 年折现后的回报。那如果一个企业成长性不高,PE 是 30 或者 40,又该怎么去判断?前提是这个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也有好的管理团队,就是业务比较稳定,不怎么增长,但有稳定现金流。可以指点一二嘛?

方丈:你不可能通过问“方总”知道“段总”的想法,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人。

网友:按您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您觉得腾讯未来利润大概会达到什么样的量级。
方丈:几千亿。
网友:以2023年业绩为基准,为何META的收入+利润增速,远远高于腾讯呐?是否是:美国欧洲+META业务区域的经济恢复得更繁荣?还是:META敢于在AI投入?亦或是:广告收入本来就周期性更强?
方丈:收入结构不同。广告只是腾讯的一部分收入。
网友: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广告主,在META上的表现?为何表现超预期呐?
Q:关于中国广告市场支出和贡献的进一步信息?
A:中国广告商在第一季度的增长和支出保持强劲。这由在线商务和游戏驱动,并反映在我们的亚太地区广告商部分中,该细分在第一季度以 41%的同比增长率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地区。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其他地区的强劲表现,包括北美广告商的总收入增长加速了6 个百分点。我们没有量化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贡献,我们也没有关于中国的季度广告收入的前瞻性预期数据分享。但我们正在经历越来越强的需求期,2024 年全年中国广告商相较于 2023年由疫情导致的下滑中恢复。
方丈: 同时,Meta在中国企业上收到的广告费,对应的是中国企业的“出海”需求,这是一个急剧增长的需求。
网友:你在腾讯的回购新闻下评论“干就是了”,这四个字的意思“我已经干了,兄弟们一起”,还是“腾讯加油干”,还是“我要干腾讯”?
方丈:我的意思是,腾讯干得不错。

全部讨论

05-24 07:35

05-24 06:32

瞧瞧

05-23 23:16

Mark

啊啊啊

05-23 17:12

mark

05-23 15:03

m

05-23 14:29

后半段跟昨天的重复了,删了,长短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