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6

老唐:《长期,不是价值投资的遮羞布!》专注考虑长期(十年或二十年),并不是我们短期(三到五年)收益不理想的理由。如果我们真的时刻着眼十年后的长期视角去考虑问题,我们的短期(三五年内)业绩自然也会很好的。否则,很可能是哪里出问题了!投资不是斗气, 你并不需要在哪里跌倒就一定要在哪里爬起来。

网友:名气的负面影响,太不容易了,上周见了好几个公众号说“大家跑啊,老唐要清仓了”

老唐:能这样表述的号,应该马上取关。

很多炒股套牢的,一旦回本立刻争先恐后地卖出去,好像他们当初买股票的目的就是拿回本钱一样。

问:趁着51假期好好读了分众报表,我觉得分众一季度的也还行,个人认为,一个季度增长如果弱了点啥的,真不算什么,之前也在上市公司工作过,比如2023年整体完成比较好,开年或许有点惰性,业绩弱点可以理解,有时候一个季度不代表什么,重要看这个公司护城河怎么样,目前来看分众护城河还是很ok的,看到唐师说到江南春分那么多money,可能是跌的原因?江总要把自己的钱多多拿走啦,真的没毛病,估计有人嫉妒老江,说什么没有扩张的野心,不过这不是人家应得的嘛

老唐:江南春应该不是很在意股价涨跌,涨了也不卖,跌了也不买,同时又不需要抵押股权借款,涨跌又不改变他控制公司的实质。他更关心的是公司赚钱,分红,广告江湖的地位,梯媒鼻祖的影响力

星:越来越觉得分众,更像是巴菲特听他儿子建议买的那个农场的故事。 地的成本是固定的,有些年份收成不够理想,有些年份丰收满满,好的异常,但最终我们的收获会不错的。

问:分众年报139页中有关商誉的部分很有意思,给出了一部分媒体资产的未来五年营收预测率和折现率。其中永续增长率为2%,折现率为15.07%。我将这些数据带入到对分众估值的DCF公式中,计算出的内在价值约为760亿,与席勒估值法计算出的数值差很多,是分众给的数字不合理吗?

老唐:第一那是谈的收购对象的盈利能力,不是分众的。这些资产本来就比分众自有的资产盈利能力要差一些;第二,那么假设的目的是表明,即使在如此低的数据假设下,依然不需要计提减值,所以没有计提。并不代表说那些资产就只值这么多钱。

问:江总资金出境,境外扩展是不是就变成江总个人投资了,和分众传媒没关系了?

老唐:上次他是入股分众旗下公司,这和分众还是有关系的。如果他单独投什么,那确实和分众没关系,不过,我估摸着他只要是投梯媒相关,他不会单独投的,毕竟分众的招牌,名气和系统,是现成的平台,没有必要自己单独做。江总另设公司去投资和分众的同类型业务,不符合对上市公司高官的竞业限制,从法律上来讲也走不通

问:自从去年手机从苹果换成了华为mate60之后,这几天我突然惊讶的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小区电梯里的分众海报广告了,因为华为手机信号确实好,在电梯里一样能刷短视频。随着科技的进步,基站发送能力和手机接受能力的不断提高,感觉有点像当初的香饽饽报纸行业被互联网碾压的感觉呢。外加分众又有周期企业的属性,到时候还真不好判断是下行周期还是城堡被空降了。

老唐:所以此时就更容易体会为啥分众主要布局的是一二线市场商务楼宇了。商务楼宇人来人往的时间比较集中,人流比较密集,受手机打击要小一些(不是没有,是小一些)。

问:分众这种企业管理人过于突出是不是也是一种风险?

老唐:是

问:假设某一天江南春被外星人抓走,且是杳无音信不会回来的那种,那么您是立刻卖出分众,还是观察后再考虑下一步操作?

老唐:我会对估值打折扣,然后看市值和估值差。

问:分众传媒收购印度业务和越南业务形成的无形资产之租赁合约是什么东西,为啥比账面值大幅增值

老唐:就是签下来的电梯租用合同,你收购别人的业务,不给溢价人家不卖给你,有本事你自己原价去签

问:分众一季报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年同比增长-15.8%,您对这个怎能看?

老唐:几亿的差额波动,大致属于正常情况。一季报披露比较简陋,可以中报再观察。

网友:据说是去年四季度提前收了,我的推测是按照分众90天的收款周期计算,说明12月底做了大量的业务,刚好在3月31号这一天的节点没有收到现金。

问:像一个电梯轿厢里可能有3块海报,这种算1个还是3个点位呢?

老唐:3个。电视点位:海报点位=大致达到了2:3.5,这个与生活的直观感受差不多吻合一般一个轿厢3个点位,里面最多配1个电视,然后轿厢外面的话可能是3个电梯配2个屏幕,这样综合算的话是配3*1+2=5个电视,3*3=9个海报,比例差不多正好是2:3.5

问:过去一年多互联网广告平台的表现非常靓丽,而分众一季度营收增速这么拉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老唐:我觉着可能就是宏观上的问题,广告主现金流的问题、投放信心的问题。

网友: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写字楼入住率下降的原因,广告主的投放减少。

问:分众购买的爱比邻5357万占比66%,后来注资3000万才得到不到5%,这个估值差异太大了吧,注资是全部购买股权吗?

老唐:注资是把钱放进公司,还在自己控制之中。即使按照权益计算,实际上也支付了不到900万:3000✖️(1-70.86%),换来了将近5%股份。

网友:购买股权66后,大家都是公司股东,注资正常应该是同股同权投,但是可能原股东没钱,所以协商约定再让一部分股份(近5%)然后全部分众注资。 因为分众的股份从66上涨到70.86,就是这家公司70.86的权益是属于分众的,故3000万里就只剩下不到30%是为了获得近5%股权替原股东出的。

问:企查查显示,深圳艾彼邻第二大股东上海新潮传媒,占股12%。有点意思哈,小江和小张联合搞事情?分众持股70.86%,新潮12.24%,夏星辰8.15%。比较纳闷,新潮国内基本盘都没盈利,怎么还有闲钱搞国外呢?

老唐:是吗?哈哈,我还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谢谢分享

问:想请教个问题。在给分众估值时,合理市值采用的是×27.5±10%,卖点用的是×30×1.5而不是×27.5×1.5,是因为卖点的设置遵循尽量不卖的原则,所以用了合理市值的上沿,还是因为卖点是的设置是持续未来一年的,所以考虑一定的成长性。

老唐:前者。

问:看到分众的海外扩张,似乎都不是赚钱的模样。这种中国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在海外也探索了几年,摸石头等待过河。23 年分众新增了越南和印度的生意,这两个国家合计 15 亿多人口,又是一个中国。如果能够有中国一半的表现,那也会 2/30 亿的净利润。所以,分众的成长性还是比较多面的。 但看到韩国分众表现,又让人有点错愕,22 年公司赚钱 5 千多万,23 年又亏损 6 千万,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韩国是发生啥大事了?

老唐:乌母鸡啊

问:江总投资失败,会不会让客户对他的广告理论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广告销售呢

老唐:似乎目前还没有听说过这种关联方式

问:关于分众坏账的问题。 分众这几年的坏账计提是不按照固定比例的,分为两类计提:一是按行业分类,二是按呈现风险组合特征。 而他们的计提比例是公司自我定义的,如行业分类中互联网、日用消费品行业一年以上计提比例,在2021年是38.14%、31.50%,2022年是40.03%、31.76%,2023年是26.84%、34.05%。这些数据没什么规律性,且23互联网计提比例明显下降,甚至低于消费品行业(这似乎和个人认知相反)。 分众由于先发广告后收钱的模式,导致他的应收账款一直比较高,截止23年末有39亿,计提21亿,资产表体现是18亿,因此这个计提方法对公司报表影响是很大的。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判断分众的计提是否合理,有没有故意多计提或少计提?还是只能相信江总为首管理层是正直的?因19年之前分众主要采用采用账龄法计提,超过391天计提比例75%! 20年之后分众变更为现在的计提方法,但这几年计提比例上串下跳的,我就有点没底了

老唐:总体结论是:分众的坏账计提是保守的,可信的。

问:为什么无风险收益率是选十年期的国债利率而不是按照投资计算周期来选3-5年的国债收益率?

老唐:严格的说,不是选十年,是选你所能找到的收益率最高的无风险产品。如果3年的国债收益率比十年的高,你用三年的才是合理的。

问:虽说质量是企业的命脉,但以此时的白酒行业来看,挑选会抓营销的一把手好过抓技术的吧?茅台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技术出身,这样的安排是否缺少了平衡和互补。

老唐:张德芹对营销就很擅长,习酒的高速增长史就是证据。不能因为人家懂技术,就觉着他一定不懂营销。

问:从确定性和收益性角度,感觉只持有腾讯茅台即可,既确定收益又高,持有4-5只股票,还是出于风险分散角度出发吗?

老唐:因为你的感觉会变,几个月前你应该没有这种感觉。感觉?靠感觉赚过大钱吗?我没有过,所以我不信感觉,包括我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

问:想请教您对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和港交所未来发展的大致看法。

老唐:不太乐观。

问:假如企鹅持续上涨,占到仓位很高的比重,又没到卖点。您会考虑卖掉一些降低仓位还是按兵不动?

老唐:后者。任何时候,我都不允许自己买入单只个股的比例超过40%(涨出来的不算)。

问:习酒有没有上市时间表?会不会做茅台的省内竞争对手,毕竟分家了

老唐:目前好像没听说,不过一直都在寻求上市。成为竞争对手太正常了,至少和系列酒是竞争对手。

问:投资者如何避免先有一个观点,再为观点找理由?

老唐:不要这样做就避免了

问:古井贡近几年年份原浆销售量增长挺快的,其基酒产能会不会成为瓶颈?特别是其次高端白酒古16和古20

老唐:有可能。不过,古16和古20其实只能算中端白酒,或着顶多叫中高端,对基酒的要求没有真正的高端产品(例如五粮液,1573,手工班等)那么苛刻。

问:我买不了古井贡的 B 股,买 A 股您觉得还有没有性价比?

老唐:我只能说我不会去买古井A,但我不能说人家没有性价比。牛夫人不是不漂亮,主要是我们更喜欢小甜甜,

问:请问您,1、古井年报,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17亿增加到9.58亿,差额:7.41亿。 合同负债,从8.27亿增加到14亿。差额:5.73亿。 理解为:整体上说企业为了冲销量放松了销售政策? 2、年报136页,期末已背书或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38.7亿。这个数字怎么理解?为什么比9.58亿大?

老唐:1.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银行理财,和你说的事儿不搭界。你可能是想问应收款项融资增加,是否意味着放松了销售政策?答案是,有点。但这个数目推测是黄鹤楼、明光等收购品牌扩张招商带来的,不是主力产品,所以问题似乎不大。

2,含义就是公司收了经销商支付的大银行承兑汇票,然后转手当做钞票支付出去了

问:最近看到一个说法,通过预测股价的差价获利来计算收益本质上是投机,真正的价投获利应该是来自公司本身的利润,长期看就是ROE,可通过分红来摊薄成本,或者实打实的获得收益。应该在乎分红比率。这样可以真正的忽略股价的波动。做到巴菲特说的,股市关门也不怕。请问老唐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老唐:能赚钱的话,投机有什么不好呢?

问:张五常老人家说:“成本永远要向前看”,价值千金的一句话。

施施: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成本”是成了本的价格,是支付给资产价值的一种费用。

网友:前天从埃及回,到了白云机场中免集团免税店一探,店内的白酒陈设有茅台洋河沪州老窖和五粮液。除了茅台,其它都有打折,洋河九折,五粮液九五折,老窖八五折。问了服务员,飞天已断货很久,几时再有货不确定,茅台只有系列酒。

问:马上很多子公司要分红了,我想请教一下分红再投资的问题。就是分红再投入是要像第一次买入时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呢(买点时买入),还是在合理估值时(不买不卖状态)就投入呢?因为持有不等于买入嘛,但分红再买入时可不可以不那么严格呢?

老唐:均可。我个人大部分时候后者,我对波动的承受力比较强,加上分红通常都是一点点钱,没有啥耐心去等低估。

问:你的投资组合没有出现过,创业板标的。是因为创业板不适合价值投资,还是没有好的目标企业。 好像,我在阅读杨天南老师的书籍中,他说过创业板不适合价值投资,但是没有说清楚因为什么。

老唐:我不看什么板,只看具体的企业。

问:收到的股息应该如何计算投资收益呢?是直接当做投资收益计入收益率吗?

老唐:不做任何计算。买成了股票,如实记录最新的总市值;提走花掉了,记录出金。

问:回购应该是不降低持股比例的,为什么达不到分红“不降低持股的情况下获得出境资金”的效果呢?

老唐:不卖股票哪里有现金呢?即使你卖了股票的钱,外管局也不让你汇出去呀。但分红可以,分红有现金,而且境外股东所获分红,可以堂堂正正地兑换外汇,汇出境外。

全部讨论

05-06 07:24

一口一个老唐 呸 周宝春 就周宝春 还老唐 连续亏几年 配得上唐这个名字吗

05-06 19:34

05-06 13:26

Mark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