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生活中的欺騙手段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1920年,Charlies Ponzi在7個月內吸引了3萬多名投資者,開出1500萬美元的票據。這驚人的暴富是怎樣做到的呢?在這騙局之中,他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有很大的收益,實際上沒有將投資者資金用作投資,而是將第二批投資者給予資金,交給第一批的投資者。將第三批投資者的資金給予第二批的投資者,如此類推。當大家成功得到所謂的的投資利潤後,成功的故事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直到最後一批、同時是最多人的一批投資者交付資金後,詐騙者便逃之夭夭。

其實,生活中投資騙案都常常可見,不少人在微信中推薦購買黃金期貨、基金的,其朋友圈當中充滿生活奢華的照片,將自己偽裝成成功人士,以此讓人覺得羨慕和信任。這種欺騙手段屢試不爽,看來人的心理,經過百年之後(1920-2020),仍然如此。

很多時候,基金經理或投資公司強調「風險高,回報高」,這說法也是充滿欺騙成分。風險高的投資,波動大,即是股價可以上漲很多,同時會下跌很多。但是為了招徠顧客,卻只強調會上漲,讓人覺得只掙不虧。

當然,根據泰坦尼克號救生圈理論,當遇到緊急狀況時,一張桌子、一個救生圈或任何漂浮物都如此重要,雖然其物理性質沒有改變。現在口罩慌嚴重,於是有些沒有良心的商人洞悉大家心理,製作劣質口罩,並且高價銷售,這種欺騙行為,令人髮指。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格力电器(SZ0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