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96喜欢:266
理论上讲,家庭的居住需求满足以后,房产占家庭资产的比例越低,说明家庭越富裕,消费能力越强。
所以你看那些超级富裕的人,主要资产肯定不是房产。
但是,同时,人的消费也是量入为出的,大部分人混一辈子,最终收支相抵,能剩下的也就是一套房子了。
所以没有什么合适的比例。如果一定要我拍脑袋,50%吧。
在当下的中国,讨论这个事情尤其没有答案。从统计数据上讲,中国家庭房产占资产比特别高,但这个并不是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果,而是房价疯涨的结果。

热门回复

转一个日本40多年来的居民资产变动图。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房地产高涨,房产占据54%的比例,此后一路下滑,现在只有不到23%的比例。
神奇的是,现金的占比从17%上涨到34%,零利率下居然有这么高的现金比例,可见其通缩的影响力。
另外日本的保险和年金比例也稳步提高,而股票投资的比例一直都不太高,看来日本人真的是求稳为上,对发财已经没有太多兴趣渴望了。

我觉得是,在乡下盖豪华的房子,是完全的消费行为,没有任何投资属性。你在城市里买商品房,会去计算跌了多少,负资产了。在农村盖房,钱花出去那一刻,财务上就计提100%损失了。

几亿中国农民都没房产资产吧,有宅基地住房却无产证,不能交易卖出,家庭房产资产占比为零。鹤岗等四五线小城镇几万一套房子,他们也是中国家庭,数量不详,剩下大中城市的商品房大部分也都背负房贷,房屋资产计算的是房屋市价,其实净资产要扣除房贷部分,100万房屋资产可能只有首付的30万净资产,房价跌了
30%的话,和农民兄弟一样,房产占资产比为零。

中国大部分农民家庭有城市(县城为主)商品房,

这个观察是细致入微的,我老家就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

这里面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比较发达,很多乡镇、村庄已经初步城镇化,基础设施不错,甚至不比县城差,那么在县城购买的需求弱。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情况相反,只有在县城才能享受到基础配套,为了小孩结婚、上学,过去几年出现了巨量的农村居民县城购房潮。
前几年我们去琼库什台,村里风景如画,给我们做导游的小伙子才二十来岁,还没结婚,也在特克斯县城买了房。

首先这是十年前的数据。这十年变化非常大。
第二,上海农村,完全不是典型的中国农村。上海郊区农村整体上已经城市(镇)化了,当地居民住住本村的自建房,享受的是城市(镇)生活的配套设施,他们购买商品房的必要性不高。这跟内地农村完全不一样。内地农村极为分散,除少数地方外,绝大部分的农村配套水平都达不到到基本的城镇标准,农民只有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才能享受到基本的城市配套(道路、水电煤气、教育医疗)。

我刚打赏了这条讨论 ¥10,也推荐给你。

这个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现在农村户口的人里面,还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的占比就很低。
同时,还在农村从事生产活动甚至居住在农村,与在城市(县城)拥有商品房并不矛盾。

没有什么来源,生活常识而已。你看看跟贴里头提供细节的,基本都能支持这个数据。